APP下载

舞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8-12-06徐凤萍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探索人才培养

徐凤萍

摘 要:舞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社会舞蹈指导专业方向学生的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学模式与改革等要素出发对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回顾、梳理与剖析。认为舞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依然艰巨。要实现我国舞蹈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必须在职业院校树立新的艺术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国外相关职业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经验,实现相应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舞蹈职业教育人才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舞蹈;探索;实践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舞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认真回顾、系统总结与积极思考,梳理与剖析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发展方向,无疑对进一步深化舞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舞蹈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国外来看,日本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舞蹈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是“宽口径、厚基础、广适应”。一是培养目标的灵活与多元,二是专业设置的社会化导向,三是课程设置的职业化导向。而从国内舞蹈人才培养的整体状况来看,根据舞蹈表演、教学、编创和研究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精、尖的高级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始终是我国专业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但随着学科的横向渗透、交叉与综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学历型向复合型转变,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已经很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很大局限性。而且由于市场经济使人才流动速度加快,知识面的单一局限了择业的自主性,也适应不了“双向选择”的新局面。因此,对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舞蹈职业教育人才进行剖析与探索,已势在必行。

一、紧贴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提高专业人才培養的针对性,才有利于对舞蹈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舞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紧紧结合市场需要。本专业学科负责人在认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成才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来科学地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将舞蹈教育专业的职业定位,学生“道德水平、沟通技巧、思辨能力、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等计划融入分解到各门课程之中,将课程内容实实在在的落实在教学大纲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为了响应国家“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要求,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舞蹈职业教育来说,专业设置是舞蹈职业教育的一个核心环节。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办学的明确方向。专业是职业教育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因而学校应动态调整,让专业随着产业的发展进行调整。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依据相关政策和现有办学条件,经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于2013年在中国舞表演专业的基础上增设社会舞蹈指导专业方向。

学校在增设社会舞蹈指导方向的过程中,既借鉴了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又充分考虑到本校的专业特色与办学资源条件。在准确把握文化发展趋势和舞蹈专业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对舞蹈人才的现实需求及远景目标进行了科学地预测,认为当前党和政府对文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文化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专业设置的核心环节是可以适度超前的,“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随着舞蹈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专业成熟期将与人才需求的高峰期相一致,因而社会舞蹈指导专业方向的设置无疑是赋予舞蹈职业人才培养以良好的发展潜力。

二、准确把握方向,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设置及培养特色。而从学生层面来看,选择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知识结构和就业领域。舞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显然需要紧扣社会岗位需求和舞蹈行业特色。根据这一判断,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是定位社会舞蹈指导方向的培养目标的必然条件。

一是处理好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本科教育是以学位认证为主的理论研究型教育。本科高校重理论研究和理论应用。高职教育是以资格认证为主的实践应用型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由此,舞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的是人才对社会的有用性方面,更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应用型,更符合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只有牢牢把握市场动向,与相关企事业联合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途径。

二是处理好职业与专业的区别。专业首先是指所学的内容有独专之处,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需要不断地面对文化,需要不断进修并做出创新,更多地提供一种独特、明确、必要的社会服务与奉献。职业则是指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职业更多地体现为工匠式的特点。个人的职业发展以所学专业为核心,向外扩展。这种情况下,选择的职业与学习的专业虽然方向一致,但职业发展超出所学专业领域,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通过选修、自学提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素质。个人的专业学习若能在所学专业的领域内与个人职业规划相吻合,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应该就是最好合适职业发展。

基于以上关系的考量,学校将社会舞蹈指导方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有社会舞蹈指导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培训、社区文化管理干部、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工会、团委和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舞蹈培训等岗位需求的相关岗位的职业素质能力的社会舞蹈指导师。同时兼具一定社会舞蹈编创能力和广场舞蹈编排能力,集“会教、会编排、能创作”的高素质综合型社会舞蹈指导应用型人才。

三、突出能力本位,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是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的方向。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上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培养舞蹈职业教育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结构模式,不能仅仅停留在被动的执行和实施课程,而是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处理好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服务技能或者管理技能以及为服务的相应的知识,满足学生能力发展要求。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侧重实践技能培养的原则

为保证培养的社会舞蹈指导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应注重教学过程的针对性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本专业在芭蕾集训、古典舞集训课程中培养学生具备舞蹈教师基本的动作示范能力和讲解动作的能力。由于本专业学生进校以来舞蹈基础不同,选择规范性、科学性、示范性较强的集训课程试在规整学生自身身体的同时,也为以后的就业指导岗位能力对接。因此在集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尽可能选择规范性、统一性、示范性较统一的组合动作进行训练。而在技巧性动作组合中则可以依据学生程度不同进行适当的灵活运用。如:控制组合。基础弱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要领和方法即可;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强动作幅度、柔韧、控制力等诸方面要素训练。采取统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规格的训练模式是本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

(二)采取理论教学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通过对舞蹈理论及作品赏析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思维。作为社会舞蹈指导专业学生更多的是培养指导者,而非舞蹈演员。因此培养其思维的引领尤为重要。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掌握动作示范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舞蹈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规则、基本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有比较深入的理论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从而为其在以后的舞蹈职业教育中制定与其岗位相适应性实质性的指导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具备一名指导性舞蹈教师的相关基本综合素质上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以此探索职业教学素质能力的理论思维途径。

(三)课程设置融入职业资格认证的知识与技能的原则

本专业在芭蕾舞考级、中国舞考级、爵士舞考级课程中教学内容融入了职业资格认证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如增加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认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增加相应岗位群的资格证书认证的内容,使学生不仅具有职业岗位所应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学生学完相应课程后可以直接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职业岗位群准入资格,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适应岗位轉换的能力。

四、强化职业素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社会舞蹈指导方向专业学生的培养偏重于指导。应该逐步建设一批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示范课程才能适应这一要求。因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多的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体感技术加强学生的方法的实践与训练。为社会舞蹈指导相对应的岗位职能对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查找设计资料和团队调研作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动手实践性。同时对引导教师合理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从课程体系建设中探索社会舞蹈指导专业学生职业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笔者对本本专业方向学生的相关课程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与探讨。尽可能寻找挖掘出每门课程对于教学能力的培养的实质性的能力培养。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程序的研究。不断提高舞蹈专业职业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一步完善地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加大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努力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学生自主选题研究。并加快完善艺术院校有关学分认定及课程顶替管理办法,努力营造“重自主、多样化、全方位”的育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五、创新教学模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引导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演员与培养教师的方式方法显而易见应该区别开来。笔者认为本社会舞蹈指导专业方向学生的课堂教学应该与舞蹈表演专业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所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提问、答疑的引导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学生主导学习。为其将来的持续性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启有效程序。使学生将来在适应职业舞蹈教育市场大竞争模式中储备良好的后劲。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组建合理的本专业教师队伍。本专业方向是舞蹈系近年来依据市场需求开设的新专业方向,各专业教师也几乎都是从其他教研室调配组织教学。没有专门的为此方向学生设立专门的符合其发展的专职方向教师。因此,高度重视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本专业方向未来发展的关键。

加强教师综合素养。本专业教师的执教和科研能力相对较高。由于社会舞蹈指导专业方向学生大部分都将走向舞蹈素质教育的教师岗位,需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专业教师在个人心理素养、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基本素质上要做好学生的示范性。

搭建交流平台。在提高教师的舞蹈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教学培训课程、教学咨询服务、教学专题研讨和讲座、教学问题诊断与建议,组建教师沟通、交流、帮扶和发展的平台,为本专业教师教育教学培育项目建设,教师投身本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六、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舞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可以窥视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舞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依然艰巨。要实现舞蹈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必须在职业院校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国外相关职业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经验,实现相应的策略。在充分了解社会在人才培养上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时,只有主动调整培养方案,紧贴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准确把握方向,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才能保证我们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上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培养舞蹈职业教育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翠霞,胡英清,卢惠兰.项目编号:2009B094.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体系[R].2016.

[2] 姜韵宜.舞蹈艺术素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教育创新,2015.

[3] 张溪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探索[J].北方音乐,2014.

[4] 李铁绳,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师教育,2012.

[5]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刘如松.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突出“能力本位”[J].职业新观察,2008(09).

[7] 陈玉华,等.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职教育研究,2004.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探索人才培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