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察机关在新时代参与共建共享共治社会管理格局的思考

2018-12-06李劲峰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1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 要:社会治理是政府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为社会治理社会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提供保障。社会化,要求广泛覆盖性,包括参与建设、治理和共享;智能化,意味着智能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的普遍适用;专业化,要求专业的队伍、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技术和专业的运行。

关键词:新时代;共享共治共建;管理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提出了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等具体要求。理解和顺应“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维护辖区社会治安、提高综合治理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以服务、助力辖区经济发展为中心,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

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模式分析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结构形态,其构成要素应当具有这样的特征:

(一)社会共同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体建设和共同体治理,均是共建共治的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无论是城镇、街道、社区,还是机关、厂矿、企业等等,静态上是共建共治结构分子,动态上是推动共建共治的驱动来源。

(二)社会共同体任何成员是社会“公共物品”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具体的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均由共同体全体成员通过协商民主方式产生,其一切管理行为遵循共同体全体成员的意志。共同意志体现之一,也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手段之一就是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制度。

二、共建共治社会治理与民生息息相关

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从总体上看,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相辅相成的,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结果,也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具体体现和内在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将各种利益和问题反映出来,将各种智慧、资金和资源集合起来,将各种事情有计划、按步骤地切实推行,并且能够让人民公平公正地分享各种利益。

(二)社会治理,既需要党的领导、政府负责,也需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等。引入共建共治的理念,为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和协同推进提供了路径指引。引入共享的理念,为推进社会治理的正统性或者正当性提供了支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体现社会治理格局的公共性。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意味着社会治理有赖于其成员的广泛参与,意味着社会治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持续性状态,在这种治理格局之中,“共建共治”确立主体资格,“共享”则使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三、共建共治社会治理的保障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五个方面抓好基础性工作。

(一)积极培植和发展各种社会自治组织,减弱社会治理实施层面的行政化色彩,通过行业自治规范、权利分流、教育引导、事后监督,不断提高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社会自治和公共治理能力,将“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体现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之中。

(二)健全完善各种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软法”性质的社会规范,充分发挥这些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同时加大法律规范和法治思维的介入引导,通过检察机关法制宣传、讲座等方式,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保障,有效调整社会治理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三)加强和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社会治理设施的各种硬件、软件建设,使之服务于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检察机关依据统一案件管理和办理系统,已经以智能化分析研判案件规律、发案特点、涉案人员组成和受教育水平等因素,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精准数据,反溯治理格局的相应手段措施的调整跟进。

(四)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各类社会治理问题。检察机关在案件办理中,坚持在各个法律节点进行释法说理取得明显成效。这也是社会治理引进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关键节点的程序之一;是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追求正当程序价值必然环节,坚持说明理由原则,法治和社会治理的同趋性、一致性高度契合。

(五)共建共治共享,突出的是“共”,即共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治理共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不断加强对国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也包括不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指导人们正确、理性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正确、理性对待自己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同时,引入心理干预措施,规范工作制度、建立机构、确定专人专职在刑事案件办理时开展心理疏导,从源头上挖掘和矫正涉案人员心理问题,纳入社会治理视角,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二次犯罪,确保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李劲峰(1968.05- ),男,汉族,陕西宝鸡人,法学学士,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检察院,检察长,员额检察官,研究方向:檢察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