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两栖类新纪录
——龙胜臭蛙
2018-12-06石胜超邓学建
刘 钊,石胜超,舒 服,柳 勇,王 璐,邓学建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湖南长沙410081)
湖南省已记录两栖动物68种,隶属于2目9科28属,其中臭蛙属(Odorrana)5种:竹叶蛙(Odorrana versabilis)、大绿臭蛙(Odorrana graminea)、绿臭蛙(Odorrana margaretae)、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 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江永市、湘西、张家界市、耒阳市、郴州市[1]。2013年8月,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0。6,36.64义E,26。28,5.96义N,海拔1 113 m)进行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调查时,采集到一批两栖类标本。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其中一只两栖类标本为龙胜臭蛙(Odorrana lungshengensis),为湖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纪录种。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实验室。本文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进行描述,为丰富龙胜臭蛙的分类学研究提供新的数据。
1 鉴别特征
本种与花臭蛙(O.schmackeri)、宜章臭蛙(O.yizhangensis)较相似,但龙胜臭蛙鼓膜与第三指吸盘几乎等大;雄性上眼睑、体背后部及后肢背面均有密集小白刺;体背面棕色斑形状规r较稀疏,大小较一致;腹面黑褐色斑点较密集,股后部色深,斑纹不明显[2,3]。
2 形态描述
本次采集成体雄蛙体长58.77 mm,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1。体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部较扁平,吻端钝2,突出于下唇;鼻间距大于眼间距;鼓膜约为眼径之半,几乎与第三指吸盘等大;犁骨齿列略呈斜列,左、右列在内鼻孔内侧向后中线倾斜。
表1 湖南黄桑龙胜臭蛙雄性成体量度(mm)Table 1 Measurements of the adult male O.lungshengensis(mm)
指末端膨大成吸盘,腹侧沟均明显,将吸盘分隔成背、腹面,第一指吸盘小。趾端盘略小而窄长,末端稍尖;关节下瘤略大于指基下瘤;第一指基部内侧之内掌突为长椭2形,无外掌突;婚垫上成细颗粒状;后肢长,约为体长的1.7倍;足长略短于胫长;指式:Ⅲ>Ⅳ>域>Ⅰ(图1d);趾式:Ⅳ>Ⅴ>Ⅲ>域>Ⅰ;趾间2/3蹼,第五趾内侧及第一、第二、第三趾外侧的蹼达趾端;内蹠突卵2形,无外蹠突,无跗褶。
体背面皮肤光滑;体侧有疣粒。胸腹部皮肤光滑;活体背面绿色,自吻端至体后端以及体两侧分布十几个排列不规r的近2形棕色大斑点(图1a);沿颞褶部棕色,颌缘亦有棕色斑点;四肢上棕色横纹明显,股、胫部各有4~7条,跗、蹠部棕色横纹一般与胫部的相对应(图1c)。腹面灰白零星分布褐色斑点,咽喉及胸部满布褐色斑点,一般咽胸部的斑点密集,向后逐渐稀少(图1b)。
3 生态习性与分布
龙胜臭蛙在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活动于海拔1 500 m左右的林区山溪内。溪旁植被丰富,多为常绿阔叶乔木及灌丛和S草,两岸崖石陡壁甚多。成蛙常蹲于溪边的崖石上,其体色与石上苔藓极为相近;有的蹲在又高又陡的崖壁上,受惊扰后跳入水中,一般在1 h内不再上岸。通常,在平缓溪段极难发现其踪迹。繁殖期主要在6~8月。
4 讨论
1962年,刘承钊和胡淑琴将广西龙胜的臭蛙标本定名为新种龙胜臭蛙Rana lungshengensis[4]。其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费梁等[4]将采于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的一种臭蛙标本定名为龙胜臭蛙。2007年,费梁等[4]在广西龙胜县的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坪再次采到龙胜臭蛙标本,并与湖南宜章县莽山的标本对比,发现两地标本有明显区别,因此将湖南省宜章的标本改订为新种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sp.nov.。故原记载湖南省有龙胜臭蛙分布是错误的。龙胜臭蛙属于花臭蛙种组,该种组主要分布在华中区西部,在贵州高原物种分化非常显著,分化趋势大致是由西向东逐渐分化,分布于西部的物种(如滇南臭蛙Odorrana tiannanensis、安龙臭蛙Odorrana anlungensis)衍征较少,祖征较多,相对较为原始;而向东分布的物种(如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龙胜臭蛙Odorrana lungshengensis)衍征较多,祖征较少,相对趋于进化[5],这提示继续向东分布可能还存在臭蛙新种待我们去发现。龙胜臭蛙在国内已知分布于贵州、广西、湖北[6],本次在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龙胜臭蛙为湖南省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