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基尼系数分析忻州区域经济差异

2018-12-06张变华靳东升

关键词:忻州区域间基尼系数

张变华,靳东升

(1.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2.山西省农科院 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0 引言

在一定时期内区域间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均衡被称为区域经济差异[1,2].目前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梯度如国家级、省级层面,不同视角如空间统计、空间分析等对区域间经济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许多科研成果.然而,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对小尺度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以山西省忻州地区14个区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尼系数及不同产业分解的方法,分析各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成因及时序变化特征,找出造成忻州区域经济差异的产业效应成因,旨在为忻州区域经济均衡快速稳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基尼系数被众多学者作为研究公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其取值范围常在0与1之间,其值越小,说明公民收入分配越均衡趋向于平等,反之,其值越大,说明公民收入分配越不均衡,区域间差距越大.因此众多经济学者利用基尼系数来分析区域间经济发展是否均衡[3].本文分析忻州区域经济差异成因也采用基尼系数法.

基尼系数Ck=[2/(n2×μy)]×∑i×yi-(n+1)/n

(1)

在式(1)中,Ck表示分项基尼系数,n代表区域总个数,μy代表各区域的人均分项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值,i代表按人均分项国内生产总值从小到大排列时每个区域的序号,yi代表各区域的人均分项国内生产总值.

G=∑SkCk

(2)

在式(2)中,G表示总基尼系数,Sk表示分项产业值占GDP的比重,利用SkCk/G即可以表示第k项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

设相邻两年的基尼系数变化率为ΔG,时间单位年用t来表示,则有:

ΔG=∑Sk(t+1)Ck(t+1)-∑SktCkt=∑(Sk(t+1)Ck(t+1)-SktCkt).

(3)

同样定义ΔSk=Sk(t+1)-Skt,ΔCk=Ck(t+1)-Ckt,并用ΔSk+Skt替代(3)式中的Sk(t+1),同时用ΔCk+Ckt替代Ck(t+1),即可得到

ΔG=∑ΔSkCkt+∑SktΔCk+∑ΔSkΔCk.

(4)

在式(4)中,ΔG为总基尼系数的变化值,ΔSk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值,ΔCk为分项基尼系数的变化值;∑ΔSkCkt,∑SktΔCk,∑ΔSkΔCk分别表示“结构效应”、“集中效应”、“综合效应”值,它们可以表征因产业结构变化、产业集中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集中变化引起的总基尼系数变化.用产业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对于揭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及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有重要的意义[3-5].

2 忻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忻州包括忻府区和13个县域,自2004年以来忻州经济迅速发展,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GDP分别为716.61亿元、23706元,分别为2004年的5.23倍、4.9倍.但是从表1可以看出,忻州区域单元间的经济差距随年份的推移在逐步扩大.2016年忻州区域人均GDP极差相对于2014年增加30296元,2004-2016年间忻州除2007-2008区域间经济差异出现下降外,其他年份的区域间经济差异均呈增长的态势.2004-2016年忻州区域间人均GDP的极商亦呈波动增长的态势,2016年忻州区域间人均GDP的极商值为3.54,相对于2004年增加0.72.主要是由于过去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靠天吃饭的西部县域保德、河曲县基础差,发展较晚,但因拥有能源优势加之政策的扶持,交通逐渐便利而发展迅速,成为了目前忻州区域经济发展迅速的单元,远超过了曾经经济基础较好的定襄、原平、忻府区、代县等区域.而五台、偏关、静乐县虽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但工业基础差,农业人口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此,近年来经济发展缓慢,与其他县域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表1 2004-2016年忻州地区各市、县域人均GDP 及区域差异描述性分析

3 基尼系数分析忻州区域经济差异

利用山西统计年鉴,搜集忻州地区各县市2004-2016年经济统计数据指标,根据前面所述的公式(1)-(4)即获得2004-2016年忻州区域总基尼系数、分项产业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的年变化值及分项产业结构、集中、综合效应变化值.

3.1 忻州区域三大产业基尼系数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004-2016年,忻州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出波动变化的态势,按照波峰、波谷,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2004-2008年,2006年忻州区域的基尼系数最大,为0.324 7;2008-2010年间波动幅度最大,2009年基尼系数最大,为0.350 1;2010-2016年变化较为平缓,变化幅度最大仅为0.016.从基尼系数可以看出,2009年忻州区域间经济差异最大;由分项基尼系数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在忻州区域间差异最大,除了2004年与2008年,其他年份均已超出国际警戒线0.4,2009年最大达0.507 0,第二产业分项基尼系数由2004年的0.342 5增至2016年的0.425 8;第一产业在忻州区域间差异较小,2009年分项基尼系数为0.323 6,差异最大,其他年份分项基尼系数变化幅度不大;第三产业分项基尼系数随着年份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在忻州区域间差异呈减小态势.

图1 2004-2016年忻州区域基尼系数动态变化

3.2 分项产业对忻州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二、三产业对忻州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大且呈现出持续增大的态势,由2004年的50.88%增至2016年的65.74%,说明第二产业对于忻州区域经济发展均衡与否起着关键作用,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忻州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忻州区域内具有资源优势的河曲、保德县工业化进程明显高于资源、能源匮乏、工业发展条件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的偏关、岢岚等县域.因此,推进忻州区域单元的产业转型与工业化进程是缩小忻州区域经济差异的关键.其次,第一、三产业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度分别从2004年的14.08%和35.05%降至2016年的9.14%和25.13%,说明目前忻州区域农业生产水平相当,第一产业发展日趋均衡;第三产业仍然大都以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先进的第三产业较为缓慢,忻州区域间发展亦日趋均衡.

表2 2004-2016年分项产业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率(%)

3.3 忻州区域经济差异的产业效应分析

产业效应为正则表征该效应对拉大区域经济差异有促进作用,负值则表征其对拉大区域经济差异有减缓作用.从表3可以看出,产业集中效应是导致忻州区域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因子,而产业结构效应与综合效应对忻州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度较低.2005年集中效应值为0.029 5,说明2005年产业集中效应对忻州区域基尼系数差异增加具有正向积极促进作用.产业集中效应为正值且最大的年份为2009年,系数为0.072 6,表明在2009年产业集中效应推动忻州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增大,而2010年集中效应值为-0.085 2,表明2010年产业的集中效应抑制忻州区域经济差异扩大.总之,忻州区域产业结构效应与综合效应对忻州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影响不大,而产业集中效应对忻州区域经济差异有较为明显的促进或缓解作用.

表3 2004-2016年忻州区域经济差异年变化、产业效应变化

4 结论与建议

2004-2016年间忻州区域经济差异呈波动变化的态势,第二产业对忻州区域经济差异影响最大.产业集中效应对忻州区域经济差异拉大呈现促进——抑制——促进的循环反复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快调整忻州区域单元的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稳步缩小忻州区域经济差异.

4.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要缩小忻州区域经济差异,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应该在继续保持保德、河曲等县域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教育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五台、静乐等区域给予大力帮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旅游业等适度发展,使落后区域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5].

4.2实施网络开发模式

目前忻州铁路、忻保高速、神河高速及国道、省道、专用旅游公路等将忻州区域单元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为工农商业发展、生产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基础.因此,应扬长避短,创新发展思路,全方位引进人才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相邻省、市建立互动协调发展的关系,并逐步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开发应合理,布局应优化,以促进忻州区域单元间经济协调发展与共赢[6].

4.3 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忻州区域实际,因情制宜,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建设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适宜的工业园区;加强卫生城市建设,美化、改善区域发展的环境,努力建设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6-10].

4.4 加强全民素质教育

忻州的许多山区交仍然通不畅,信息闭塞,市场观念落后,盲目开发会导致忻州区域间经济差距扩大,所以,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等[11].同时,应当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科教兴县,培养适合忻州本土的优秀人才,为当地发展培养人才.

猜你喜欢

忻州区域间基尼系数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基尼系数的局限性研究
试说幼儿园区域间各个区角学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