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2018-12-06王建华中共莆田市委党校
文/王建华,中共莆田市委党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社会对外开发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造成极大的挑战,我们要勇敢面对,敢于亮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1 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不断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对我国进行渗透。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发展引起西方敌对势力的强烈不安,出于经济、政治的需要,他们大肆抛出所谓“中国威胁论”,借助于意识形态的宣传,试图阻止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1.1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当代社会,全球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政治制度,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进程,不断干涉、渗透和控制其他国家,对其他国家的主权造成严重威胁。
1.2 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程度的空前紧密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决策能力和控制力
在世界贸易方面,不管是从贸易的规模还是贸易的地区来看,都显示出经济越来越紧密的相互依存和联系,因此,一国贸易政策乃至经济政策的制定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依照本国的情况自己就可以定夺。
1.3 国际组织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部分制约了主权国家功能
国际组织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大多数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参与都是通过国际组织进行的。国际组织是全球化进程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大多数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参与都是通过国际组织进行的。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主要通过西方本国政府机构、国际非政府组织、受援国本土非政府组织三类组织进行运作。例如,美国国际开发署,是承担美国大部分对外非军事援助的联邦政府机构。它的触角可谓是伸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
国际非政府组织,近年在世界各国越来越活跃,在东欧经济全球化的原则、规模和决策程序也都是经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加以共同宣言或公约的形式体现出来。各种国际组织在章程中,都明确规定了成员国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非政府组织的不断挤压下,国家主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权的丢失和被侵蚀状况不断加剧。
1.4 经济信息全球化侵蚀国家主权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不但对企业的控制力和对产业政策的干涉作用不断减弱,而且对国内和跨国信息流动的控制力以及由此引起国家对其公民的管理和控制力都将受到挑战。
经济全球化虽然能够推动国家的发展,但不可能替代国家应有的作用。像我国这样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条件下,应大力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凝聚社会力量,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1.4.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扩张与思想渗透
如果说攫取经济是资本扩张的目的,那么思想渗透则是资本扩张的前提与保障。
西方经济高度现代化的国家运用资金输出、项目合作、技术引进和对外贸易等形式帮助正处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帮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确实能够加快其经济发展,增强其经济实力。但这种在“帮助”常常不知不觉地甚至明目张胆地将它们的意识形态输送到受援国。受援国的意识形态就在西方国家经济援助的旗帜下有可能被“和平演变”了。
1.4.2 西方发达国家政治价值观的全球扩张
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受到西方现代性价值观的强烈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大众文化的膨胀挤占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空间,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空前活跃,使得在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意识形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西方发达国家乘苏联解体,两极对立格局终结的影响,大肆宣言“淡化意识形态”,以此来消解、淡化中国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宣言西方的政治价值取向,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1.4.3 我国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在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的意识形态主导性地位逐渐削弱,人们很难再认同和接受整齐划一、思想高度统一的传统政治氛围,人们倾向于个性化、多元化的政治表达和政治诉求。
当前全球文化多元交流时期,容易引发我国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冲击,许多负面的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宣扬和传播,对我国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造成极大挑战。
2 大力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途径选择
2.1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2.2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思想智慧的最高境界,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3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宝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60多年的探索与奋斗,将马克思主义不断完善与发展,从而不断地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对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社会情况,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创了建设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当时世界各国发展的新局面,邓小平理论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入手,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系统集中回答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0世纪90年代,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创造性地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后,根据新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当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各方面新的形势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十九大强调,“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4 坚持和加强党对我国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在当前复杂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为了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固树立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意识和决心。
2.4.1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这个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通过管党治党来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提供领导力量和组织保证。十九大强调:“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2.4.2 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当代社会中媒体出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报纸刊物、广播影视外,互联网也是新兴媒体,这些媒体是我们党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舆论阵地。
2.4.2.1 要引导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凝聚力和整合力
2.4.2.2 要坚持各级党报党刊的主阵地作用
2.4.2.3 要加强媒体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2.4.3 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2.4.3.1 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思想理论战线、意识形态部门干部的政治决定性和思想纯洁性。
2.4.3.2 规范广大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宣传作用,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使得党的新闻工作在任何时候都要同党站在一起,维护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权威。
2.4.3.3 加强党对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 加强网络管理,构建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
3.1 要依法管理网络
要加强网络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把网络作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主要载体严格地按照法律来规范网上言论,建立有利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平台,是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制度化和法治化应当关注的重点领域。
3.2 要加强网络技术开发与创新
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要尽快推进我国信息网络中心建设、下大力气进行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的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从技术层面构筑网络信息话语权与网络安全屏障。
3.3 要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网络人才队伍,精心组织网上斗争力量,积极建设强大网军,引导和培养一批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有较强引导、担当和说理能力的网络人才。
3.4 要深化网络国际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明确强调:“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要鼓励和支持我国网络企业走出去,深化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
4 加强与国外主流意识形态的交流和对话
加强同国外的交流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借助各种手段,包括国外媒体阵地,积极宣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努力为我国和平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4.1 加强与国外其他意识形态的交流与对话
世界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告诉我们,那些封闭保守,拒绝和人类文明的其他优秀成果对话的国家,就会导致国家文明形态的停滞、国家的落后和人民生活的贫困。
无论是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还是从具体发展道路选择的宽度,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在平等对话的原则指导下,与其他文明形态进行对话和交流,这才是一个国家摆脱落后与贫穷,走向繁荣与富强的先决条件。
4.2 大胆吸收与借鉴其他意识形态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我们必须要继续吸收与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全球化中,我们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更要对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精华进行借鉴和吸收。
4.3 加强对国外错误意识形态的批判
我们要与世界上各种意识形态和文明成果进行的对话与交流,形成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从而借鉴与吸收一项有利于自身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绝不意味着对各种思想文化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是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保持对各种错误意识形态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