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全视:用混合现实技术开拓医疗可视化蓝海
2018-12-06宋兹鹏
文/本刊记者 宋兹鹏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AR/VR因其技术相对简单、应用广泛而被很多消费者认可。但说到相对较新的MR技术,即“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可能就很少有人听说过了。其实,目前混合现实技术已经在一些行业中得到应用,其中也包括医疗行业。
北京华光全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光全视)作为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其宗旨就是开发最新的混合现实技术,并运用于医疗可视化上,目前也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时机成熟组建完整的团队
混合现实技术其实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在医疗上,混合现实可以运用到诸多方面。但是,对于一家公司来讲,仅仅懂技术或者只拥有医疗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华光全视联合创始人、技术总监李大伟在接受中国商界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光全视在正式成立之前,实际上就已经在进行相关的筹备工作了。当时我们的技术团队,包括张文耀教授、李晔医生在内,都进行了混合现实技术指导颅脑穿刺手术的相关研究。”李大伟说到的这两个人分别医学影像处理和医学神经外科方面的工作,而李大伟本人对混合现实技术则有着深刻理解与大量实际开发经验。他们同其他专业领域团队成员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团队,协同推进医疗混合现实项目的开发,让华光全视有了成立的基础与发展条件。
“我们认为这项技术是值得落地商业化的,我个人又希望能够通过创业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大家都觉得通过 ‘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做一家医疗技术公司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李大伟对记者说。
用混合现实技术在手术中为医生导航
在医疗上,呈现患者病灶的影像数据一般都是通过X线、超声、CT、核磁共振等传统技术手段检查后所得,虽然获取的影像可以达到三维效果,但是一般都呈现在二维的平面上,有着很大局限性。而混合现实技术展示的则是三维影像,在手术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我们目前主要进行的就是混合现实技术指导颅脑手术的科研成果落地尝试,并开始了商业化进程。”李大伟对记者表示,“现在做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的医疗行业的公司实际上比较多,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学校的教学上,或者是一些手术前的规划上,像我们这样把混合现实技术应用到手术中的公司目前是比较少见的。”
医生佩戴微软HoloLens全息眼镜进行手术
在传统的颅脑手术中,脑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做这类手术需要用引流管把里面的积血抽出脑外,传统手术中操作流程是医生根据患者CT等影像资料,并结合自身经验在患者头部皮肤上做相应的标记,然后使用引流管进行穿刺,这个过程无法观察到颅内的具体情况。李大伟告诉记者:“在我们之前做的临床统计中,做一例这样的手术平均要穿两到三次,偏差在15毫米左右。这样穿刺进去的位置是很难把控的, 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可能更准确一些,但相对年轻的医生因为技术和经验等局限,穿刺的质量可能就要差一些了。”
用混合现实技术辅助相同或类似的手术,手术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李大伟为记者介绍了混合现实技术的使用流程。首先要获取患者的CT扫描等影像数据,在工作站上构建手术计划,然后把整个手术计划做成一个三维模型,最后通过服务器上传到微软HoloLens全息眼镜上,把它呈现在现实环境中,并与患者的头部加以重叠。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配戴着HoloLens全息眼镜进行手术,就可以看到患者的颅内情况,基于这些看到的内容,可以选择最优的穿刺路径。
目前,华光全视已经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做了几十例颅脑穿刺临床检验。通过其中25例以及作为对照的25例用传统方法的手术数据相比较,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平均每次手术要穿刺两到三次,穿刺管最终到的点离设计的靶点的距离平均在15毫米左右,而且其中有两例还出现了穿刺道血肿,也就是因手术操作引发的并发症。李大伟向记者介绍:“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做的手术,大部分都是一次穿准,少部分需要第二次穿刺,平均穿刺的偏差在5毫米左右,而且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案例。我们后续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还做了一些临床实验,得到了医生非常好的反馈。”用混合现实技术指导颅脑穿刺或类似的手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准确度高、成本低、并发症可能小等优势。
“此前我们做了很多科研的沉淀和技术的积累,颅脑穿刺项目是我们技术积累的一次实践,事实证明这次实践非常成功,之后我们也会有更多的产品和项目产出。”李大伟说。
医疗混合现实技术蓝海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发布的《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 2001年至2014年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179亿元增长到2556亿元, 2015 年更是达到 3080 亿元,较 2014 年增长了20.05%。其中,影像诊断设备在我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中规模最大,占据了40.04%的份额。
目前,医疗影像检查的收入已占到医院总收入的10%以上,份额在药品收入之后。按照我国过去5-6年的医疗整体支出测算,到2020年,我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达6000亿至8000亿元左右。
在李大伟看来,医疗可视技术的研发应用,目前还属于早期阶段,而且现有的应用也大多集中在教学培训与术前展示上。但他也认为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一方面,医疗可视化领域从二维向三维发展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一方面,现在混合现实技术正进入发力阶段,很多行业巨头都在加入这条赛道。对于公司的发展,李大伟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信心,他说:“这条路可能不是那么好走,但是路也都是人走出来的,我相信我们走的路是一条正确的路。”
李大伟认为,华光全视最大的优势是其团队架构。要做一款医疗方面的产品,首先必须要掌握相关医疗技术,并且需要大量的论证。华光全视目前使用的混合现实技术,此技术正进入发力期,包括微软、谷歌、Facebook也都在加紧布局,这种技术与医学的结合需要长时间去进行磨合。另外就是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模式,这也是现在应该提倡的一种模式。李大伟表示,目前,华光全视聚焦于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导航脑穿刺手术,每年中国大约有100万例脑穿刺手术,覆盖绝大部分二甲和三甲医院,在这个脑穿刺手术的医疗场景中,华光全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竞争优势是国内比较领先的,未来将以此作为切入点,不断优化和创新。
积极进取 开拓未来
MR眼镜属于混合现实技术的重要硬件设备,目前,华光全视一直使用的是微软HoloLens全息眼镜。李大伟表示,现在华光全视正在与国内做混合现实硬件的创业公司合作,价格比微软要便宜一半以上,华光全视做软件和医疗场景落地,预计到明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
在未来2-5个月内,华光全视还将开发并完善多个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软件,适用众多医疗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脑穿刺导航软件、肺部医学影像三维混合现实重建软件等。
同时,李大伟还表示,华光全视近期正在进行第一轮种子融资,希望融资200万元,出让10%股份,助力公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