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体育赛会中高校志愿者的培训问题研究

2018-12-06金意倩蔡云晨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赛会志愿志愿者

金意倩,蔡云晨

(1.河海大学,南京211100;2.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引言

近几年,在中国举办的大型赛会中,中国志愿者人群呈现凹面镜形态,青年志愿者与老年志愿者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1]。大学生群体已经占了赛会志愿者团队的半壁江山,高校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组织就像是架在大学生和大型体育赛会之间的一座桥梁,它既可以指导大学生如何提供志愿服务,又可以为大型体育赛会输送适合的志愿者[2]。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在时间、精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大学生志愿者拥有寒暑假,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较好地接受志愿服务培训的指导,更好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较高道德素质的人群,组建一批以大学生为主的大型赛会志愿者团队,依托当地高校,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由于志愿经验、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等条件的约束,大学生志愿者团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高校志愿者的培训问题研究具有必要性。

一、大型体育赛会高校志愿者的局限性

大型赛会具有规模大会期短的特点,这对志愿者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非同寻常的要求。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是大型体育赛会的筹备及举办过程中,不期待任何物质性回报,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全力完成组委会分配的各项任务的人。随着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会次数的日益增多,对于体育赛会志愿者及其管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

1.志愿服务经验不足。与各国国情相结合的志愿者培训及组织,是使志愿者为赛会提供高素质、高能力和专业的服务的保障[3]。志愿者队伍中的大学生群体,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生在课外接触的媒体报道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信息,往往忽视大型体育赛会的社会、伦理和教育价值[4]。青年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所以导致大学生所提供的志愿服务是有限的[5]。由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欠缺,未经过培训难以完成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的要求。为了适应志愿服务高强度、重负荷的工作状态,成为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过硬的青年志愿者,对其进行系统且行之有效的技能培训必不可少。因此,对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实用性的探讨具有必要性。

2.培训管理结构单一。从我国大型活动志愿者的来源看,绝大多数是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也要求我们要充分重视大型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工作[6]。许多高校都采取了“学校—院系”二级培训模式,将培训任务逐层分解到基层团学组织。由于志愿工作的事务繁忙,且志愿者流动性大,多数的大学生志愿者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管理学、心理学等必备知识的学习,不具备管理志愿组织的经验,严重影响了管理队伍的工作水平。同时,当前90后大学生有几大弊病:能力与认识有差异、角色冲突以及加入学生干部群体的动机不同。这些问题的发生应该是由于学生管理者对于大学生志愿者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筛选和培训缺乏规范性;加之部分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工作。由此不难看出,志愿者队伍中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此类人群构建科学系统的管理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3.礼仪和语言知识储备有限。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志愿服务中认为礼仪和语言中习得的技能使用频率最高,两者对应的课程分别是文明礼仪培训和赛会英语培训。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如何文明恰当、礼貌周到地提供细致服务、传播中华文化,如何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是需要我们在赛前培训中高度重视的。大型赛会多是国际性质运动会,来自不同语言国家的人聚集到陌生的城市,虽然设有专门的语言志愿者团队作为陪同,但毕竟人数较少,而且提供的服务有限,这就急需本土志愿者的帮助。大学生志愿者虽然都有语言基础,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与国际友人想要畅通无阻地交流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不能顺利交流就无法提供周到的服务,因此为了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就必须重视赛前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语言培训,力争能与被服务对象顺利地交流沟通。

4.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欠缺。在对青奥会志愿者服务期间遇到困难涉及方面的调查中发现,仍有部分大学生志愿者遇到了除课程以外的难题,而这多数是由于大学生志愿者对体育知识的欠缺所导致的。在大型赛会中,大学生志愿者所服务的对象多是运动员、裁判员,服务的内容也多是围绕训练和竞赛开展的,因此在服务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关于体育知识的交流。由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以学习为中心,对体育知识的积累缺少重视,因此在服务中遇到此方面问题会难以交流,从而影响服务质量。从培训效果来看,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应该是体育知识方面的积累。

二、大型体育赛会高校志愿者岗前培训的路径构建

建立一套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岗前培训体系是有必要的,通过提高培训质量来更好地保证志愿服务水平。通过前面的调查和分析,志愿者培训工作需要从知识、技能、方式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质量。一项调查发现,72%的大学生志愿者对大型赛会岗前志愿培训的实际效果表示满意。但受制于各种原因,部分调查者表示也会有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培训实施方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调研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等环节落实不够,志愿者是否“培训合格”难以保障[6]。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有19%的被调查对象遇到过4—6次的困难,有13.1%的被调查对象遇到过6次以上的困难。通过上岗前的志愿服务培训,大学生志愿者遇到困难的次数相对较少。

1.重视高校志愿者培训管理结构的优化。在年级分布上,构建少数高年级学生带领多数低年级的培训架构。低年级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校园,学业相对不繁重,且对于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未接触过的活动具有好奇心理。与高年级大学生相比,由于可支配时间和就业升学压力的不同,低年级的大学生更有精力也更乐意于参与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同时考虑到志愿服务工作的延续性和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性,高校组织部门在筛选上更加倾向于招募低年级的大学生。同时,在对数据的分析中发现大三和大四的志愿者中,有40%曾经参与过类似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因此,在对大型赛会志愿者团队的招募组建中,应当依托当地高校以低年级大学生为主,加之少量发挥领袖作用的高年级志愿者。在高年级志愿者中选出一批骨干志愿者进行集训,再由他们激励并监督其他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高校志愿者相应装备和激励的保障。大型赛会的赛期一般定在夏天和冬天。大学生志愿者正值寒暑假时期,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参与其中。放假期间学生在学校住宿需交额外的费用,水电和餐饮也不能保证。可是作为在校学生,这类人群没有经济来源,因此培训期间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基本生活保障,调动积极性以更好地投入到后续志愿者服务中。强化高校学生志愿者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保障。所有志愿者服务前都会领取志愿服务装备,比如注册卡、两套服装、一双鞋、杯子、帽子、雨衣等。在上岗服务期间都会给每名志愿者提供免费的餐饮,凭志愿者证件就餐。提供高校学生志愿者物资和表彰的激励,将绩效管理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管理相结合。

3.注重高校志愿者联调联试技能的提高。倪霓在对国内大型活动志愿者培训的调查中指出,实践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快途径,通过一系列的测试赛,使志愿者尽快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7]。在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调查中发现,在实际志愿者服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课程包括了联调联试。大学生志愿者虽多数都已是成年人,但仍涉世未深,在社会工作经验和待人接物等方面有所欠缺。各种培训课程虽然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纸上谈兵始终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志愿者还需要实地演练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以备应急方案,在挑战中明晰改进方向,为高效无误地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注重培训方式多样化和师生互动常态化。新旧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更适合大学生志愿者。在这门课的培训中,授课教师不仅通过口头传授和PPT讲义,还采取了照片、视频等形象直观的途径,让被培训者习得了很多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同时,授课有针对性。在礼仪举止方面,比如站、立、行,男生和女生都各不一样;在实际运用方面,比如颁奖、上下车、观众服务,各个团队的侧重点都不一样。针对这些因素,培训师有侧重点地给出相应的礼仪技巧。另外,授课有互动性。由于培训任务的紧急,每次培训的时间较集中内容较丰富。通过培训师和学员的互动,可以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通过一些互动小游戏,被培训的大学生可以很快地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有效地运用到今后的志愿服务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以大型体育赛会高校志愿者的培训路径为抓手,从优化培训管理结构、确保相应装备和激励的保障、注重联调联试技能的提高、重视培训方式多样化和师生互动常态化四方面能更好地提高高校志愿者服务质量,促进大型体育赛会保质保量完成。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团中央、教育部也相继印发了相关文件,大力倡导志愿服务活动。现如今,我国大学生志愿者不仅数量日益增多,而且服务的领域也不断拓展,大学生志愿者凭借特有的优势和热情成为我国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主导力量。从长远角度看,对大型体育赛会高校志愿者的培训问题研究能够协助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研究者完善一整套系统的人才培养理论,为其选拔、培训、考核及激励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袁冬梅.大型体育赛会青年志愿者满意度研究——以南京亚青会、青奥会为例[J].学周刊,2015,(7).

[2] 吴迪.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赵宁.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对哈尔滨2009年大冬会的启示[J].冰雪运动,2008,(4).

[4] 李芸.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培训体系及其遗产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5] 张建华,高嵘,毛振明.大型国际性运动会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经验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11).

[6] 张晓红,苏超莉.大型活动志愿者培训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

[7] 倪霓.大型运动会志愿者培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2).

猜你喜欢

赛会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赛会制视角下中超联赛不同水平球队位置球员跑动表现分析
我是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