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
——以兰州市为例

2018-12-06徐宁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供销供销社结构性

徐宁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730030)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我国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大重点任务之一。供销合作社在我国农业经济体系中地位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供销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供销合作社如何改革和发展,是供销合作社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要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言之,就是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行结构调整,改变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的情况,提高供给质量,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的目标。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历史条件下,供销合作社作为重要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其性质和特点决定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发展规模经营,供销合作社可以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要坚持市场导向,优化供给结构,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经济学理论表明,在初始阶段,扩大生产规模可使经济效益提高。当前,我国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模式,由于劳动者素质参差不齐、现代农业机械和技术推广受限、市场信息不灵等原因造成农产品供求脱节、成本高、效益不高的现象,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合作社组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率。据统计,在韩国和德国参加合作社组织的农户占比分别为农业人口的85.4%和80%,美国90%,日本高达99%。长期以来,在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方面,我国供销合作社有着一定的经验,尤其是2014年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对小农经济如何融入现代农业问题,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通过土地托管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可见,供销合作社可以通过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供销合作社可以在此方面发挥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产业链条短、业态单一、附加值低,制约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供销合作社有众多的基层社,长期扎根农村,供销合作社有很多社有企业,这些企业有从事农产品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物流的等等,经营内容横跨一二三产业。供销合作社完全有条件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有效载体,推动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比如说,加快延伸经营服务链条,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延长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等等。

第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农民收入增长为主要目标,供销合作社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当前,由于受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农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农民在农业方面收入下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下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岗位减少,农民外出打工机会减少,工资性收入下降,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供销合作社深耕农村市场几十年,与农民联系最密切,可以通过提供农业现代机械、农业新技术等助推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广告宣传、市场营销服务打造名优品牌;用资金市场等支持农民依托供销社创业等方法促进农民增收。

二、当前兰州市供销合作社发展改革现状

2014年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各地各级供销社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山东的土地托管模式、河北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浙江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为农服务的大平台、广东的跨层级跨区域的联合合作等方式,在适度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大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培育、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兰州市供销合作社积极进行改革,推进电子商务“一网带四网”,使县区供销社、基层社、社有企业成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整合农产品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使供销社成为推广名优土特产品的重要抓手。2016年,全系统电子商务销售额2 234万元。同时,在农民培训、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基层社建设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这些工作使得兰州市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提升,社会形象改善,经济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但是目前,兰州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在发展理念、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守旧,缺乏创新,与先进地区供销社的差距大。干部职工队伍也存在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眼界视野落后于先进地区、执行能力不适应工作需求,等靠要的思想仍未根除,遇事难字当头,缺乏打硬仗的魄力和啃硬骨头的韧劲。

二是部分社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落后,经营萎缩、效益不高。例如在农资供应上,许多企业仍维持着的传统经销方式,“一买一卖”,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现代消费的发展要求。在农村商贸服务上,许多企业仍固守在传统领域和贸易环节,企业无技术、无品牌,面对个体私营商业的竞争挑战,既没有勇气开拓新的产业,也没有延伸产业链条的意愿和行动,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经营萎缩、效益不高。

三是与农民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层级松散,服务能力不高。三十多年来,农民的需求已经大大不同于从前,农民对技术、销售、资金、信息等方面有着更多的需求,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形式、方式变化不大,出现了供需错位现象。兰州市的基层社整体仍然比较薄弱,层级联系比较松散,而且组织不规范,与农民没有在组织上、经济上建立紧密关系,还没有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的合作社,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

四是面对新形势下优势弱化竞争加剧的挑战,应对乏力。随着我市城市城乡协调发展力度加大,商贸、邮政、电商、金融等行业通过发展城乡连锁企业、大型超市、农村配送企业等加快在农村市场抢滩布局,农村市场竞争加剧,供销社在农村的优势弱化,应对乏力。如某些地方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冷清清,龙头企业不多,对加工和生产的带动作用不够,品牌化营销尚未形成整体合力。

三、兰州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着力点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兰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积极稳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全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践证明,供销社的唯一出路在于改革,改革就有发展,不改革一点希望也没有。要牢牢抓住中央及省、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政策重大历史机遇,破除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短板瓶颈的束缚和制约,谋划符合省会城市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和管理体制。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做好基层社改造提升建设工作。加强各层级社有企业间的产权、资本和业务联结,推进相互参股,建立共同出资的投资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改变现有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职工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增强企业开拓创新的勇气。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和规模优势,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经营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为农服务能力。

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供销合作社系统各项改革都要奔着为农服务去,始终做到为农、务农、姓农。具体措施有: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股权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做大做优百合、玫瑰、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同时要发挥供销社在促进产业融合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做实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重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升价值抢占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做大做强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完整产业链。推进红古再生资源产业园项目建设,拉伸产业链,提高拆解物价值,努力实现从收购到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循环,取得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废进新出”的新突破,同时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把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导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打造为行业龙头企业,把园区建设成辐射西北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集聚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侠.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J].中国合作经济,2017,(1):4-14.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5-04-03.

[3] 吴晓光.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有所作为[N].中华合作时报,2017-07-26.

猜你喜欢

供销供销社结构性
挖掘化工企业超额收益:如何利用智能决策实现采供销协同
现实的呼唤与要求开放办社是一种必然选择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小镇供销社
助农亩均增产200多斤!徐闻和安镇公港村供销社携手广东恒兴共促虾农长效增产增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分析
那些年的供销合作社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一个乡镇供销社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