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开启新时代

2018-12-06

北方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企业

刘 松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一、国有企业重组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力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国务院国资委将中央企业兼并重组作为“十项改革试点”中的重要改革试点举措之一,通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所产生的价值效应进一步增强我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实现我国产业逐步从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的转变。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经营性问题:盈利能力和营业利润连续多年下滑;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现象严重;产业结构长期处在产业链中低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出调整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已经成为解决国有企业目前面临诸多问题的根本举措。企业并购重组一般被视为企业产生更大价值效应的源头,通过生产性并购、销售性并购、财务性并购、技术性并购等诸多并购重组方式,进一步实现国有企业资源技术整合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行业集群。党的十八大确定深化改革以来,2013年国有企业合并重组的序幕就此拉开,破除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各种顽疾,需要中央政府逐步通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等改革方式加以化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国有企业重组改革方式

打造引领型的世界一流中国国有企业,必须调整其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源在于提质增效,这就给国有企业合并重组提出新要求:将各自所掌握的高新核心技术更加广泛的与其他行业产品融合,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创新能力,重点领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已经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十项改革试点”等措施根本发力点,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以国家重大战略政策为指引、市场化为指导推进央企重组整合,通过“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等重大战略目标,实现制造装备先进化跻身世界前列。

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并购重组一般通过兼并与收购两种方式。从并购的动因理论中的效率理论上看:并购双方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企业管理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企业并购后的生产效率;从并购的动因理论中的市场势力理论上看:通过国有企业并购,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减少行业恶性竞争现象,将物质资源与技术资源得到更充分的优化配置,补足国有企业短板,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仅包括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还包括国际同行业的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发挥我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强大的技术竞争优势。另外,从规模经济理论上看,我国进一步深化国有体制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三、国有企业重组改革初期绩效分析

目前,对于衡量企业并购绩效的传统方法是对并购日前后的财务绩效进行比较分析,一般采用并购前后五年左右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利用并购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指标:营业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收益率等经营指标作为评判标准,在综合绩效评价方面: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并购绩效评估。另外,企业在并购后最初阶段的财务绩效并不会比并购前的相关财务指标有明显增长,这是因为并购后的初期阶段各项资源技术实现互通融合需要一定时间,并购后的国有企业仍主要依赖于并购前自身的盈利能力水平,我们可以形象地形容为并购后形成的“缓冲期”,从并购后长期发展来看,新合并重组体在未来阶段会将并购前各自的资源技术优势加以共享互补,合并重组后企业负债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拥有更大范围的社会筹资能力,扩大现有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实现更强的行业竞争优势,财务绩效指标会比并购前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并购必须注意防止低能效地并购现象的发生,国有企业并购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1+1”的模式,高新技术共享等一系列并购优势不能实现相互融通,那么国有企业生产产品高质的新跨越就难以实现。

四、深化国有企业重组改革新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推进深化改革,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中央企业实现“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国有企业改革新目标。巩固加强关乎国家经济命脉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一部分国有企业是建立在重组整合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基础之上,将专业化整合与内部资源整合相结合,通过这种重组平台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标准国际化经营能力,形成高水平的产业集群,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下,国有企业构建“1+N”文件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十项改革试点”重大举措,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效力初步显现,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合作力度不断扩大,不断深入推进国际化经营模式,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实现国有企业产业目标定位于附加值更高的尖端产品上,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顶层持续迈进,在“一带一路”重大工程项目中打造中国智造的尖端产品,开创出引领全球先进行业的领军企业,逐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中国企业。

五、国有企业重组改革新成果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持续推进由政府强制性合并向市场化自主联合的方向转变,积极推进社会资本与国有企业重组计划。来自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料:国有企业合并名录2013年至2017年共计21对国有企业已经合并重组完成,国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一步,而化解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扩大有效供给等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要把市场化的混改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突破口,目前已经实现了两个批次共计19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整改试点,国有企业融合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良好开篇,国有企业逐步形成良好的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新格局。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防范并购所形成的各类风险。一方面来自于政府、制度上的风险:国家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自身方面:战略风险、信息风险、资金风险、管理风险等。无论国有企业合并重组还是清理退出,必须要完善国有资产重组改革体制,在法律层面上给予有力保障,另外在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上也要给予国有企业重组正确的引导,不能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简单归结为合二为一的形式;同样在企业自身角度上,国有资产并购应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在发展战略、融资规模、管理效率都要进行评估预测,根据市场导向来进行合理重组,重组后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提质增效的重组目标。目前,截止2017年11月21日国资委已经完成353家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以及218家“僵尸”特困企业的清退工作,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工作已经显示出阶段性成效。

六、国有企业重组改革新目标

目前,国有企业重组主要围绕着五大要点展开:第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根本,更好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要求,集中行业发展集群,发挥公有制经济优势;第二,实现产业价值链从供给端向消费端转化,充分发挥利用“互联网+”和“双创”两大平台,深入发掘国有企业的创造能力;第三,国企重组由市场决定,倡导“自由恋爱”的新模式,实现国有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第四,政府正确引导社会资本融合国有资本,实现健康良好的市场化混改新突破;第五,在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对其效果和质量进行严格监管。经过市场化的重组整合,国有企业可以联合母子公司的技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主营业务,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实现国有企业母子公司一体化业务的管理模式,有效避免多元化业务负协同效应;在拓宽融资渠道上,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可以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有关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资金,缓解并购重组前筹资难的困境,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利于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助力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可以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并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源自于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层获得的经济利益应该与企业业绩相融合,降低委托代理形成的成本费用,实施一定程度的股权激励政策,将国有企业员工个人收益与企业收益相互衔接,促进管理层管理人员为实现国有企业利益最大化做出更大贡献;在研发创新方面上,国有企业重组之后,在企业披露重大相关信息方面会更加系统与规范。只有这样,并购后的国有企业会赢得信息使用者的投资信心,促进股价的大幅上升,企业筹资数额会进一步扩大,进而实现公司的品牌价值与市场价值相统一的协同效应。

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方式焕发新的活力,2013-2017年间一大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试点已经拉开,尽管刚刚完成并购重组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在财务绩效上产生明显提高,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仍然是产生更大价值效应的源头,并且可以进一步淘汰过剩产能,补足企业存在的短板,为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创造更大的空间。在未来五年,国务院国资委会会继续公布关于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相关文件,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新时代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 玲,曾志坚.上市公司重组绩效的评价及财务困境预测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3(3).

[2] 益 智.中国上市公司被动式资产重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1).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改革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