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为什么忧虑

2018-12-06钟伟

中国外汇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争端中美关系中美

钟伟

本刊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站在历史的拐点,更需要底线的理性思维。因为大国当下的举措,影响和决定着全球的未来。

进入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但政经局势却变得复杂。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更令人忧虑不安。我们的深层次忧虑是什么?我们又为什么会忧虑?

忧虑之一,在“冷和平”之后全球是否会重返“冷战”。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近期刊文称,目前全球局势存在从前苏东剧变之后的“冷和平”逐步滑向“新冷战”的危险。其中,尤以中美贸易争端更牵动人心。实际上中美贸易失衡很可能是美国的消费倚赖遇到了中国的高储蓄率,因此如果双方沟通协商,渐进推动贸易平衡的斡旋空间很大。但美国却已在单边加码,之后会否向知识产权、投资和金融领域蔓延是更大的问题。

忧虑之二,贸易争端是否只是一个借口。当前,人们喜欢讨论中国是否履行了入世承诺,但这种讨论除了加深误解,几乎没有意义。前WTO总干事拉米就多次指出,中国没有欺骗世界,其已充分地履行了入世承诺。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尚不完美,但中国确已相当充分地履行了承诺。但欧美却并未兑现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诺。

忧虑之三,中兴通讯案件折射出的是否是一种“拆掉追赶者梯子”的战略。美国的《出口控制法》赋予了美国政府异常强悍的治外法权,以至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得不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护本国企业和居民。知识保护机制是必要的,但如果单方面过度使用,则有“撤掉追赶者的梯子”之嫌。事实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巨大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时,也在日益倚赖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过去10年,中国向外国企业支付了超过300亿美元的专利费,但这并未能阻止美国以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对中美贸易及中国企业进行惩罚。

比贸易争端更令人忧虑的是,大国之间或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贸易只是个幌子,真正的交锋则直指国家的未来。若真如此,中美争端将可能长期化、复杂化,并给全球格局投下阴影。

忧虑之四,中美之间是否会进入“脱钩期(depeg)”,甚至因误解、误判滑落到“冲突期”。2007年3月,尼尔佛格森曾提出“中美国(Chinerica)”一词,成为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蜜月期”的定点。但此后,中美关系变得微妙复杂。在此次中美贸易争端之前,其被形容为“夫妻论”。按中国的说法,是中美之间需要和而不同、相向而行。但当前,不少人担忧,中美关系或从“蜜月期”走向脱钩——贸易、投资、金融和经济交往持续地、方向性地脱钩,甚至蔓延至外交、安全等更多领域。这是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寻求再评估与再平衡的艰难之路,前景尚不清晰。

忧虑之五,如果中美逐渐脱钩,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是否会丧失。习近平主席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二次革命”。博鳌亚洲论坛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使人们确信,中国将推动改革开放的升级版,形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但与前四十年不同,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即便仍存,其形式和内容,以及内外部环境,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对于西方而言,如果仍然用僵硬陈旧的思想来揣测中国,则已变的世界和未变的观念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与撕裂,随之而来的就是误解与误判。对于中国而言,今日虽不再积贫积弱,但中国梦的每一步仍殊为艰难。特别是美国借贸易争端或在偏离二战后其主导的国际秩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得中国和平、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逼仄。对此,中国必须丢掉幻想。

以中美贸易争端为标志,全球秩序的加速渐变或迟或早、或缓或急,总要发生。世界不是平的,美国在拐弯,中国亦如此。人们之所以忧心忡忡,就在于我们可以追溯历史的起点,但却不能操控历史的终点。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一世,谋一事者不足以谋全局。在乱云急渡的当下,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皆应明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道理。站在历史的拐点,更需要底线的理性思维,尤其要谨慎地重估全球格局,看清楚我们的命运所系。因为大国当下的举措,影响和决定着全球的未来。

猜你喜欢

争端中美关系中美
全球化困境下的中美经济关系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争端解决机制是WTO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最独特贡献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