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沥青路面隆起的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

2018-12-06聂菲

商品与质量 2018年51期
关键词:铺筑盐渍沥青路面

聂菲

甘肃省酒泉公路局瓜州公路管理段 甘肃酒泉 736100

由我段辖养的G312线瓜柳段二级公路,全长71.15公里,已投入运营5年,路面产生裂缝和隆起,造成通行车辆舒适度下降,路面结构层水损害发生。

1 公路常见病害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有12种(裂缝、拥包、沉陷、车辙、波浪与搓板、冻胀和翻浆、坑槽、麻面与松散、泛油、脱皮、啃边、磨光),除裂缝、泛油和磨光是路面面层产生的病害外,其他9种病害均与基层稳定性息息相关。G312线瓜柳段二级公路K3181+500、K3181+980两处是因基层盐渍土导致路面隆起。此病害与路面病害中的冻胀病害相似,但冻胀病害是因基层中的水结冰引发的病害,而本文中所述病害是因基层中盐渍土导致的病害。处治方法是相似的,均需要将水稳定性不良或含水量过大的面层及基层松软部分挖除后填补压实,最后恢复面层。

2 公路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损坏主要分为两类--功能性损坏和结构性损坏,针对沥青路面损坏的情况,国内有很多专家对损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损坏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在公路建设管理方面有关,也和路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原材料选用有关,同时与运营期的养护措施、养护的时间把握以及不断增长交通荷载、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关。从大的方面说,造成沥青路面发生损坏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路面结构设计针对性不强。不能根据自然环境合理的调整设计,设计结果与当地实际差距较大,对原材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深入研究不够。许多路面结构构成没有经过长期使用性能试验验证就被广泛应用。路面设计时受规范约束,新的设计思路、新的设计理念在试验室得到论证,但未进行实际检验,使路面结构的技术创新成为空谈。

(2)施工工期不合理,埋下隐患。不能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工期施工,普遍存在超赶工期,应三到五年的工期通常缩短到二到三年年完工,使公路的建设者们都在创造奇迹。可是经过这些年的养护,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不求实际的作法,使我们修建的公路病害之多,问题之严重,不能不引起我们公路管理及建设者的思考。

(3)施工过程不严,追求高效益而放松质量管理。公路工程是线性土木工程,由于途径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道路建筑材料变异性大,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可以想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自然环境、筑路材料都是非常复杂的。而施工单位为追求小投入高回报,抢工期、赶进度,科研单位不能及时跟进研究,这就导致现有的技术无法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还有就是养护技术人才方面储备不足,预防性养护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早期的损坏,一下找不到好的技术处理措施或不能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置措施,而延误了维修、保养的最佳时机。

(4)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在G312线K3181+500、K3181+980两处隆起病害,我段通过试验检测,两处易溶盐总量为0.95%,该处土样为硫酸盐渍土,属于弱盐渍土。这就说明了在项目建设期间,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7.5之规定:地下水位较高的黏性盐渍土地区,宜在夏季施工;砂性盐渍土地区,宜在春季和夏季施工;强盐渍土地区,宜在表层含盐量较低的春季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控制不严格,将不可用的硫酸盐渍土使用在基层中或将硫酸盐渍土的材料混入到原材料中以及施工过程控制不严等其他因素导致该段路产生隆起病害。

(5)超重超载车辆。经我段交通量观测G312线瓜柳段日均通行车辆在8000辆以上,80%均为大型牵引车。特别是在西北的高温季节,夏季路面温度都在45度以上,高温天气以及重型车辆的反复碾压,路面形成车辙等其他病害。

3 病害处治过程及效果评价

3.1 方案制定:

通过试验检测数据分析以及相关资料支持,确定了两套施工方案进行对比:(1)K3181+530处:先挖除垫层后,换填30cm厚天然砂砾(错开盐涨路段,运距30Km),铺筑20cm厚20-40mm碎石,再采用20cmATB-25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处治基层后,然后用5cmAC-16+4cmAC-13沥青混合料分层铺筑。(2)K3181+980处:先挖除垫层后,换填30cm厚天然砂砾(错开盐涨路段,运距30Km),先铺筑20cmATB-30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再铺筑20cmATB-25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处治基层后,然后用5cmAC-16+4cmAC-13沥青混合料分层铺筑。在实际养护施工过程中,凿除原路面20cm水泥稳定基层后,发现原路面水泥稳定底基层完好。随之施工时调整了路面隆起处治方案:先用切割机按几何尺寸切透,再用挖掘机或带破碎锤装载机挖除5cm+4cm沥青混合料面层、凿除20cm水泥稳定基层,然后采用铺筑20cm ATB-25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处治基层后,再用5cmAC-16+4cmAC-13沥青混合料分层铺筑[1]。

3.2 后期跟踪观测

对K3181+530、K3181+980两处路面隆起病害严重处按照制定的路面隆起处治方案处治后,通过连续几个月的跟踪观测、数据对比后,两处沥青路面的高程变化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处治效果良好。

3.3 效果评价

养护维修后,G312线更好的向社会公众出行提供了便利、畅通的通行条件。通过将半刚性混凝土基层更改为ATB-25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柔性基层后,两处隆起病害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目前仍处于观测期,待运营1-2年后进行更好的总结。

4 结语

客观准确的评价路况,是为养护生产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保障。认识病害,分析产生的原因,合理的选择养护方案,才能不断提高养护水平。准确掌握路况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是为养护生产提供有力和技术支承。

猜你喜欢

铺筑盐渍沥青路面
盐渍土二次相变温度变化规律
盐渍池深度对渍菜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公路沥青路面铺筑技术与质量管理探索
铺筑安吉绿色节能之路
交通公路沥青路面铺筑施工的技术分析
桑郎水库大坝RCC斜层铺筑HDPE冷却水管施工技术研究
谈盐渍土地区建筑的地基处理设计
叶用芥菜盐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分析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