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发展的四点建议
2018-12-06弗朗西斯·格里高利·施耐德
能够获得2018年中国政府友谊奖,我非常激动。1992年,我就开始进行中欧关系的研究,那时我研究的是世贸组织和中国的贸易。1997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就一直参与欧盟和中国的项目,以及中欧间的合作项目。2006—2010年,我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2005—2015年,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后来,我加入了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研究生院。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有举世闻名的大学、受人尊敬的学者。中国历来重视文化和教育,我非常荣幸能够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授课,我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对我工作的支持。
我的研究项目有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全球化以及中欧贸易,尤其是在反倾销方面我做了一些研究。第二个方面是地区一体化和法律,特别是在大湾区,也就是广东、香港和澳门形成的一些标准,也可以应用于“一带一路”倡议。第三个方面是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和公共健康。2013年,国家外国专家局邀请我担任《中国食品安全法》修订的首席外国专家,当时我在中国写了一本有关食品安全的书,还做了一些有关食品质量方面的杀虫剂监管的研究。中国的食品分类标准,比如零污染的食物、绿色食物、有机食物等,这些标准对世界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以把它们上升为全球标准。
为了推动和促进中国发展,我想提四点建议。
我认为,首先,应该建立一些基本原则和目标,明确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方法。
其次,中国应推动多边主义与和平,这可以说是为世界定下的一个目标,而谈判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经验。
再次,中国应进一步重视农村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在高等教育方面,我们应该鼓励有创造力的思考和创新,应该增加财政支持,应该进行机构性的改革。举个例子,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有75至80个大规模的高等院校,我认为深圳高等院校的规模也应以此为目标发展。
关于吸引外国人才,我认为教育领域所有的空缺岗位可以在更广范围内进行公开招聘,然后在竞争的基础上择优录取,同时要注意更多地考虑招收女性申请者。同时,应该有特殊的财政支持让外国人才能够获得和中国学者一样在住宿方面的补贴,以及国内研究基金方面的支持。(本文为弗朗西斯·格里高利·施耐德9月29日在外国专家建言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