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2018-12-06焦京虎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标准人才经济

文/焦京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范畴和基本方略、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要紧紧依托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总规划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服务国家治理和经济建设为总目标,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顽瘴痼疾,特别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引进国外智力、借鉴成功经验,力求做到切中要害、解决问题、谋划长远、影响未来。

不忘初心,引智助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引进外国人才和技术是为了增强本国发展创新能力,打造本国经济、产业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本国人民的幸福家园,这是引进国外智力的根本宗旨和终极目标。我们的政策和措施都应符合并服务于这一宗旨。对外超国民待遇、不平等人才待遇,必然导致本土核心人才、技术和资本流失,无异于弃本求末。引进国外智力贯穿始终的是人才和知识引进,但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才和知识的本土化,增加内生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应充分研究引进世界各国成功经验,为实现建设协调、有序、科学发展制度体系提供借鉴。政府管理应重点引进借鉴决策、执行和监督程序,制定出更加科学、民主、有效、可行的管理机制;经济管理引智的重点应该是引进借鉴国外产业标准、生产标准和安全标准,在引进的基础上提升我国的相关标准,让经济在更高水平、更高要求和更高效率上运行;在社会治理方面,引进和借鉴城乡发展建设标准、社会福利标准和保障标准,建立健全社会财富调节制度体系。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社会进步、经济成果惠及每一位公民,是今后社会治理的总体方向。

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难题,比如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为社会经济发展提出更高新、更高、更严格、更科学合理的标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增长必须有规可循,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经验和产品质量的标准是一条捷径。产业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是长期生产实践科学化、规范化的结果,是大量人类智慧的结晶。用西方成熟的产业规范和制度的引进和对接系统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更新换代,无疑是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准、提升经济能力的有效途径。产业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也是全面提升经济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

欧盟扩盟的经验值得借鉴。欧盟扩盟过程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欧盟为此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和措施,并派遣专家对入盟国按部门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扩盟进程实质上是国家标准和规则对接的过程。入盟过程对推动入盟申请国提升社会管理和产业水平,推动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一些入盟国家曾与我国社会制度相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很多问题与我们相似,入盟进程对入盟申请国经济、产业的程序、标准和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广泛借鉴。

通过统一发展规划标准、统一产业行业标准,逐渐统一基本收入和生活标准、统一社会保障标准等措施,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三大问题是当务之急,也是实现科学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于科学、民主决策。开启广大群众的智慧之门,把最优秀的人才和智慧发掘出来。抓住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检验三个关键环节,提出新思路、新办法、新理论,推动新实践,提高社会事业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着重引进社会管理中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机制,促进公开、透明、科学决策,推动社会管理公平、有效,建成科学规范的社会管理体系。

发达国家在实现社会稳定和科技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社会保障制度较健全、私有财产得到最大保障等,从而产生国家归属感、荣誉感和国家凝聚力,社会的创造力持续而稳定。引智工作需要广泛深入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约束、科学决策、机构协调、预防腐败、反歧视等方法、措施、机制,将国外的成功经验同中国法律相结合,在法律框架内按照公平合理、科学有序、安全高效的总原则,建立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教育与人才引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阐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是实现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人才强国转变的关键。教育是引智工作重要内容,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进行系统性的改造。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育机构管理上有所突破,实现人的素质和知识能力的更新。为社会培养出敢于质疑、勤于钻研,对科学、艺术有浓厚兴趣,有创新特性的一代新人。

毋庸讳言,现代科学和教育起源于西方,中国的现代科技教育也来自西方,近代中国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学者也多有西方留学背景。我们需要虚心、认真地学习发达国家培育人才的经验。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体系,对学校管理、课程设置、考试方法、学生录取方法、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及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革新,尽快缩小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差距,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高水平人才。

职业教育是满足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需要引进国外职业教育资源,广泛引进先进知识体系和育才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体制制度优势,通过重新划分教育机构归属的办法,迅速把产业和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企业办学、行业办学,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改变教育与生产实践、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状况。

引进国外人才重点在于建设人才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是增加对人才吸引力的关键。一个法规健全、公平有序、透明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不仅可以留住本土人才,还能引进外籍人才并转化为本土人才。只有留得住本土人才,才能吸引和留住外籍人才。

提升科技外交水平

科技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在新的经济社会和国际环境下,决定科技外交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对内服务产业经济面临全面升级换代,继续科技引导、规范发展,对外则需要新的国家集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在没有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开展行业、产业制度和生产质量标准的对接带有根本性意义,这实质上是最高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对我国和合作伙伴国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需要对驻在国进行合作领域分类,有针对性地配置科技外交人才,配置科技合作内容,广交朋友,有效开展工作。

需要合理吸纳和配置科技外交人才。广纳贤才,打开门户,突破部门、编制和年龄限制,选拔懂专业、会外语的专业人才,把他们送到科技外交的第一线。

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再次进入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需要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经济需要规范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中国需要向其他人类文明学习、与时俱进,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现实走出一条科学、理性、和谐的发展道路。

人类文明在发展中不断交汇融合,当今世界文明对话的主要形式仍然是竞争。文明的话语权取决于文明载体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家治理能力。中国需要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文明体系的成功经验与方法,不断完善和壮大中华文明内涵,逐渐实现三个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与和谐发展理念相融合;科学管理与道德伦理约束相融合;个人价值实现与集体主义精神相融合。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有序发展,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标准人才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人才云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