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CU软件性能分析及优化

2018-12-06黄晓玥

汽车电器 2018年11期
关键词:正确性应用层稳定性

顾 嫣,孙 竞,黄晓玥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1201)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的软件架构和逻辑复杂度日渐提高。同时,引入了第三方软件和开源库,使代码规模更加庞大,导致ECU在开发中后期极易出现问题井喷现象。为了尽早发现代码问题,帮助软件品质快速收敛,应在ECU开发的每个阶段着重于软件性能的分析及优化。

1 软件性能分析方法

AUTOSAR是汽车开放式系统架构 (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的简称,旨在引入模块化概念,简化软件开发流程,并提升软件兼容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ECU的软件开发。AUTOSAR架构如图1所示,可分为应用层、运行时环境 (runtime environment, RTE)、基础软件层 (basic software, BSW)和微控制器层[1]。应用层中的应用软件以软件组件形式进行封装,具有标准化的应用程序接口,通过RTE进行通信。RTE提供虚拟功能总线,使应用层和BSW独立,提供ECU内部以及ECU之间的通信。BSW包括系统服务层、ECU抽象层、微控制器抽象层和复杂驱动模块。

ECU实现的具体功能在软件架构中属于应用层,由于功能不同,所以ECU的上层软件架构也会不同。对于应用层而言,更关注逻辑正确性和算法优化,软件的稳定性还是以BSW为基础。为了总结出适用于不同ECU软件性能分析的方法,从BSW层抽象出与软件性能相关的要素,并增加了ECU的基础功能,以确认BSW层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表1)。

表1 软件性能分析表

2 软件性能优化矩阵表

图1 AUTOSAR架构

软件性能划分为4部分,分别是系统、资源、I/O和基础功能。前两项与应用层相关,属于所有ECU需要关注的重要性能,着重于稳定性。如出现偶发的系统异常或资源紧张,应及时更新上层处理策略,并调整资源分配。I/O和基础功能是ECU的基本特性,也是正确实现上层功能的前提,所以更关注其正确性。

根据不同的关注点,将这4部分归总成两大类软件性能分析:系统和资源对应最坏情况分析,验证其稳定性和鲁棒性;I/O和基础功能进行常规情况分析,确保其正确性。根据不同的测试场景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见表2和表3。

表2 软件性能最坏情况分析优化表

表3 软件性能常规情况分析优化表

3 软件压力测试

系统和资源进行最坏情况分析之后,根据分项结果可对软件架构、资源分配、处理机制及时进行优化,避免功能实现的正确性受软件稳定性的影响。对于I/O和基础功能,在常规情况测试中已确保其正确性,即保证了实现上层功能的正确前提。基于软件性能分析优化的基础上,选择ECU的关键状态,并加载典型的电压波形,实现完整周期的软件压力测试,以进一步确认软件的鲁棒性。

ECU的关键状态分别是启动 (ECU_Startup)、唤醒 (ECU_Wakeup)、功能正常 (ECU_Normal)和即将休眠 (E-CU_Shutdown)状态。其中,ECU_Normal以外的状态均属于瞬态,一旦在瞬态之后如果出现状态切换异常,就会影响ECU的功能实现,甚至影响后续的休眠。

ECU的功能实现受工作电压的影响,所以加载的电压波形以Umax(ECU的最大工作电压)和Umin(最小工作电压)为上下限的参照值,具体波形包括LVM1(Low Voltage Mode#1)和LVM2(Low Voltage Mode#2) (图2)。这两组电压波形分别在ECU进入ECU_Startup,ECU_Wakeup,ECU_Normal,ECU_Shutdown后的T1<5 ms,T1=20 ms, T1=50 ms,T1=100 ms,T1=250 ms,T1=1Sec时注入,然后观察ECU的功能是否正常,具体的评判标准见表4。

图2 软件压力测试电压波形图

表4 软件压力测试评判标准

如果在压力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可按表5进行原因分析。软件更改后,重新进行压力测试,通过闭环测试来巩固软件的稳定性。从而使软件在每个阶段递增功能代码时,整体品质都处于平稳的收敛趋势,避免发生问题井喷现象。

4 总结

随着汽车领域日新月异的功能创新,ECU软件复杂化已成为趋势。为了正确实现ECU功能,降低代码问题发生的概率,减轻开发中后期的研发压力,必须从软件性能着手。通过周期性的软件性能分析优化及软件压力测试,进行闭环且有效的软件品质巩固,确保软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实现汽车功能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正确性应用层稳定性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传输层和应用层的隧道技术
基于分级保护的OA系统应用层访问控制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
“正确性”与“实用性”的初探
再议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机房制冷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