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反精神殖民的维度浅谈文化自信

2018-12-05胡又尹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

胡又尹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在各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领域,国人却处于某种“不设防”状态。精神殖民的异军突起直接体现为国民文化自信的缺失。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密切相关。不断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精神殖民 文化自信 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350

近年来,中国以飞快的速度崛起,中国人自近代经历屈辱的一百年被不断打击和近乎摧毁的自信正在恢复。但是,这种自信还是不平衡的,特别是还缺乏文化上的自信。尽管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许多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严峻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凸显出来的对西方文化价值的病态崇拜。如,月亮总是外国的圆。正如郑若麟先生在演讲中提出的中国国民精神殖民的三个特征,第一,将西方征服者视为精神上帝;第二,是自觉接受西方征服者对我们的控制;第三,是按照西方征服者的意愿改变自己的传统。围绕反对精神殖民,筑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新长城,本文将分别从文化自信的概念、大力加强文化自信的原因、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这三个方面来阐释当代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问题。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强国宏伟目标前进,是我党越发重视的发展路径。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

现今,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要伟大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着丰富的思想资源,相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红色文化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相信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深厚实践基础。

古代中国万邦来朝,文明远播,中国人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自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在被侵略的泥淖中艰难前行。从民间发起的抗议外国传教士的义和团运动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再到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华民国,中国人民似乎一直在黑暗中看不到解放的曙光。国家一蹶不振,人民生活日益潦倒,使部分国民丧失对国家重振的信心。于是,中国人决定开始救亡图存,地主派的洋务运动开启了第一步,他们决心从改变中国落后的工业开始重振雄风。但时任德国总理的俾斯麦早己遇见中国不会成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终究是不能带来根本变化的。但此时,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还是引以为傲的。但到后来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海军在武器数量和质量均远超日本的基础上,竟然又大败而归,损失惨重。这令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封建专制体制的落后,以及传统文化本身的缺陷,最终渐渐打掉了国民对本民族文化的心理防线。

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才在乱世中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指导思想与救国方案。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中国大陆,使中国在物质上日趋丰裕。但与此同时,部分国人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却渐渐淡去。从曾经的一切向前看到如今的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一方面,新文化、新思想并未完全发展起来,文化自信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重新焕发出真正的生机。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冷寂也是缺失文化自信的表现。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一样事物的审美不再站在中國传统文化孕育的审美的基础上。从追求美国黑人音乐到欣赏高鼻梁大眼睛的西洋美人,有多少人还记得悠扬婉转的苏州评弹和温婉秀丽的东方美人。这其实就体现了国人对西方价值判断的盲目崇拜,而失去了自身话语权。还有就是国人对国外产品的疯狂追崇、对国外影视文艺不假思索的吸取。

立足当代国际国内局势,着眼于西方精神对我国精神文化领域的渗入,着力建设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的开幕会上的报告这样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言之,树立文化自信就是增强国文化的信任与自豪。

二、大力加强文化自信的原因

中国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但精神水平却没迈上步伐,正处于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中。近年来,频频揭露的各界的社会问题,不论是“幼师虐童案”还是“高校教授性侵女学生”,人们不禁发出疑问,这个世界是怎么了。因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任务相当繁重。若不能在经济长足发展之时给予人们精神满足,就会在社会中暴露更多的问题。

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中国实际与国情,制定出了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干部任命制度等等。意味着形成了以民主选举为形式截然不同的西方模式。但随着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之风在中国的吹拂,许多人看到政治领域存在的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开始质疑中国政治运行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没有实行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度。上海复旦大学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在一次名为“中国人,你要自信”的视频演讲中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给出了答案。他提出,用“专制”还是“民主”来衡量一个国家,早已不再适合用来评论今天的世界。他认为,真正“放之天下而皆准”的标尺,应该是“良治还是劣治”。如今在美国这个西方最大的“民主国家”内部,居然也爆发了“民主运动”,显然是国家治理出了问题。诚然,一个民主体制的国家也有可能是一个“劣治国家”;而一个非民主国家,只要是“良治”,那么这个国家很有可能比体制上的“民主”但治理上的“劣治”国家从实质上而言要民主得多,民众所享有的实质民主也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今中国的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作用为例。比如,中国政治领域中为历代君王沿用的民本思想,对我们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具有借鉴意义。又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和谐思想,孕育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短短几十年的改革与奋斗中,我们创造的中国模式不仅取得颇丰的成果,也成为其他一些国家学习借鉴的对象。这已充分说明中国文化是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代浪潮共同前进的。

(二)文化自信是实现国力增强、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方面,文化在一国综合国力的作用中越来越突出。在人类社会的变迁史中,军事力量在发展初期是各国在抢占地盘与征服杀戮中的最重要的武器;随后才是经济实力,连军事实力也成了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工具;而在当今社会中,各国之间的竞争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只注重军事而经济赢弱已不能适应发展的浪潮,而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创新与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军事的融合越来越紧密。科技创新、文化生产力等都是一国发展的重要武器。

另一方面,文化也是一个民族延续命脉的生命之源。民族国家并非从来就有,而是个历史范畴,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兴起的概念。是指一国主要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国家。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所共同拥有的风俗习惯、气质品格因而,文化对于塑造一个民族整体的精神面貌起着根基的作用。如:发端于黄河流域,自古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有着集体本位主义的大和民族;高度纪律性和战斗性的日耳曼民族等等。不同的民族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这也是各国文化的集中表现。如今,中国人遍布世界各地,但无论是谁、无论在哪,对于他们来说,最亲切的莫过于乡音、最熟悉的莫过于汉字、最喜爱的莫过于家乡的味道。紧紧维系各个中国人民的正是在黄土地上生长、绵延了近几千年的中华文化。

三、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

(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先进文化中的指导地位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从此,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生息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榨取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本质,也为人类最终建设共产主义规划了美好的蓝图。中国国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坚定的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队伍,并将其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而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理论的再一次飞跃和发展。

但是,近年来,不断有人挑戰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美籍日裔学者法兰西斯·福山以他的“历史中结论”g_--观点为人们熟知。在他看来,20世纪末东欧各国发生的政治巨变以及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的终结,就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灭亡,而只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才是人类命运的最终归宿。诚然,资本主义在发展中遇到了诸如经济危机等等困难,但也确实克服了自身的一些缺陷,但无法否认的是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绝不是人类最后的制度。

因此,我们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否则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将失去斗争的精神武器,先进文化就难以发展。

(二)大力发扬和运用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不可复制的灿烂瑰宝,更是我们中国人民强大自信的源泉。因而,传承好、发扬好传统文化就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理念与道德规范。作为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百家争鸣,各学派形成了各自的思想学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尚礼爱仁的儒家学派,崇尚自然与无为的道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学派等等。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想追求,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和强大精神武器。

但另一方面,正如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所提到的,事物在永恒运动和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由其后继者结合各国实情演变出各种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同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也要采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其时代的新特征。如在当代要提倡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就是将自身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将个人与其他生命体休戚与共。完善人的责任与义务,克服个人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不良想法。再如,推祟“天人合一”的思想。现今,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已经无法割裂,人类不仅能利用自然,还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忽视自然、任意破坏自然,必将遭到自然惩戒。因此,“天人合一”思想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三)积极推进革命文化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与屈辱、磨难做抗争的历史。中国人民在艰辛革命年代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频频显现,更有甚者对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曲解大,严重亵渎了我国的红色文化。

为此,我们不仅不能忘记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历史遗产,更要继承好,发扬好,是指汇入每个中国人民的血液之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一要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以全面展示革命历史。二要加强革命文化宣传教育。通过参观遗址、开展纪念活动等形式,使革命文化深入人心。三要把红色文化与时代特色结合起来,用红色精神塑造人,为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四)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应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从而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途径。而青年则是我国公民中最重要的群体,代表着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国家、民族发展的重任。因而,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重要的任务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某次会议中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同年5月4日的北京大学生座谈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这样说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和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当今,我国青年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缺乏自信,在各种价值取向纷呈下思想发生动摇。在全球化进程中,国与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打破,随着各种思想流派的浸入,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也被许多人打上问号。在青年一代中形成了各式各样是错误观念,如读书无用论、个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等,加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考验和风险。因而,不论是思想政教育的授课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首先建立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信,看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