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8-12-05张微娜
张微娜
摘要 高校党建工作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是一项伟大的战略工程。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行论述,旨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 学生 党建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32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建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基础,是全面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育并发展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青年学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高校落实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更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历史使命。党建工作在高校中开展的是否顺利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根本问题,也关系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已然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工作中无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一、全面整合学校资源,增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关系到党建工作的规范和水平,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硬件与软件力量配备普遍不足。从软件方面来看,党建工作人员配备数量总体不足,人员理论基础有待加强,工作经验有待丰富。学生党建工作的主体力量是学校党委、组织部、学院党委以及专兼职辅导员和“两课”教师等,其中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伴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激增,学生党支部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面对庞大的学生队伍,仅仅依托现有的党建工作人员是远不够的。辅导员除了协调党务工作外,还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精力有限,时间分配明显无法达标。加之目前辅导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许多辅导员缺乏相应的党建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党建工作知识储备和经验水平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要求。从硬件方面来看,党建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党建活动场所局限,活动形式单一,党务老师培训机会较少。学生党建工作资金主要来源是学生所交党费返还部分,但由于学生上缴党费金额较小,学校下拨学生党建活动经费有限,也没有设立用于学生党建工作的专项经费,所以高校党建活动形式以室内学习居多,学生很少有机会出去实践考察。同时,高校党支部的活动方式沿用传统的理论学习模式,党务工作人员每年培训与学习的机会相对很匮乏,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直接致使党务工作科学化水平无法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较薄弱,软硬件配备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制约了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作用的发挥。
全面整合学校资源,增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促使学生党建工作走上专业化、职业化道路。2017年3月17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明确规定要落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的要求,确保学生党建工作力量配置满足需求。针对高校当前党务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高校可充分调动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教师中的优秀黨员、离退休党员、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等力量,参与党务工作,壮大党建工作队伍,发挥全员育人的积极效用。为加快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步伐,高校可选拔配备一批政治素质高、党性修养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专职党务人员,负责党务工作。同时还要在学生党员中发现培养“好苗子”,担任支部委员,辅助老师做好党务工作。针对党建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高校要加大对党建事务资金的投入。抓实党务人员系统培训工作的开展,做好党务人员岗前与岗中专业化培训。打造党建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党校与信息化平台。丰富支部活动形式,开展主题鲜明、意义深远的党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党员们参观走访革命老区、走进社区开展主题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对党的历史、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发挥机制的协同联动作用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制、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制以及奖励激励制。监督约束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党员的推优、发展教育管理等各个环节均缺乏相应的有效监督机制;在对党员实施考核时,监督主体、监督形式以及监督责任等不够明晰;在监督工作的实施方面,监督渠道的不通畅导致监督的可操作性不强,而且无法保障监督的效果。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党的纪律无法得到遵守、党员行为缺乏约束和规范、党组织纪律涣散。目标责任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责任主体、责任界定以及相关人员职责与分工不明确,影响党建工作规范化与专业化的实现。量化考核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缺乏对学生参加党组织生活出勤状况、理论学习、业务技能和日常规范等情况的综合考核体系。奖励激励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为,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对表现优秀党员的激励措施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激励形式和手段比较单一,激励体系也缺乏规范性。激励机制的滞后导致使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难以再上新台阶。
为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水平,需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有效发挥机制的协同联动作用。第一,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贯彻落实民主评议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党员自评、支部互评与群众满意度对学生党员实行科学、客观的考核。除民主评议外,还可增加考试、测试、知识竞赛等多元化考核形式。将理论学习、出勤率、政治思想水平、遵守党规党纪情况、日常行为规范、党员示范辐射作用等纳入考核指标,对学生党员实现多维度、精细化考核。成立专项考核小组,落实专业化、规范化考核工作。第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在党建工作各个环节都设立内外联动监督机制,将学生党员自我约束与党外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明确监督主体与监督责任,畅通监督渠道,建立线上与线下监督渠道,将党风廉政工作明确为工作常态。第三,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目标责任机制。强化目标责任意识,建立校党委、院分党委以及党支部三者相互垂直衔接的责任体系。形成以校党委为领导,把握学生党建工作大政方针,院分党委组织和党支部负责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落实每一层级的目标管理责任。第四,建立一套有效激励机制。组织先进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党组织评选与表彰,将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绩效考核,以此调动学生党员、党务工作人员与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持先进性。
三、拓展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组织生活内容与形式
当前大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载体缺乏多样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严重制约了高校党建事业的蓬勃发展。党组织生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党的章程、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理论知识;组织学习与讨论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有关文件,贯彻党中央的精神;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上党课;开展民主评议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内容过于理论化,贴近社会生活不够,特别是紧扣当代青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多,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党组织生活主要以理论学习的形式开展,如各种主题党日教育活动、报告会、讲座、培训班等,学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没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效结合,偏重理论学习而不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党建工作难以发挥生机与活力。高校基层党建活动一般以党支部为载体开展,党建活动载体的局限不仅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
针对当前党组织生活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载体缺乏多样性等问题,各高校应当主动拓展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组织生活内容与形式,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首先,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拓展学生党建工作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下新兴信息传播媒介,也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对外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网络媒介具有快捷性、交互性、广泛性、便利性等特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务工作者要主动提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精通网络信息技术的网络党建工作队伍。在此基础上成立网络党校,建立理论学习与培训,入党流程与要求,师生互动社区等多个板块。利用网络平台,扩展党建工作载体,主动占领网络党建工作新阵地。其次,创新组织生活内容与形式。组织生活内容除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外,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与思想动态,用情境式、情感式、浸润式的教育方式去传播党的思想与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减少说服教育与形式主义。丰富组织生活形式,除了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外,还可融入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作风,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号召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红色之旅”、“爱心支教”、“感怀先烈”等主题活动,组织黨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历史纪念地、博物馆等,不断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多样化。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综合采取整合多方资源、健全长效机制、拓展工作载体等多种措施,开创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