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问题设计的实践研究
2018-12-05吕震王延全
吕震 王延全
摘要: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问题设计是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文章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明确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问题设计应该把握的“度”,灵活设计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驱动 问题设计 研究
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数学教学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的,“问题驱动”是由数学的特征所确定的.教学过程中借助问题驱动,能唤起学生的自觉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问题驱动式学习旨在透过问题解决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获取能力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应以“问题驱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问题驱动式学习的应用核心在于问题的合理有效设计.
一、把握问题难度,发挥学生潜能
问题驱动模式下的数学问题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着眼于“应试”的练习,这里的练习并非单纯的练习题式的问题,还应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具备挑战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并非问题的结果.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教师的问题提问不宜停留在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若问题过易,则无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若问题过难,则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智力碰撞的乐趣,提问便失去价值.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难度,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问题难度,这样有助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二、巧设问题坡度,做到循序渐进
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零散层次”向“整体层次”最后向“系统层次”循序渐进地转化,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巧选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能被学生接受,又要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应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而有疑”之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四、增强问题跨度,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提问的设计应有较大的思维容量,且应抓住关键,扣准重点.应多设计一些有开放性、探索性、跨度大、一题多解的问题,但并不一定要难题.
例如,在引入雙曲线的概念时,教师可先复习椭圆的概念:“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及其方程是怎样得到的?”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设计问题:“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其标准方程是什么?”此问题的提出,既注意了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又抓住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故而大部分学生能大致得出双曲线的概念及其标准方程.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处处注意设计问题的跨度,并适时启发和提问,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