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

2018-12-05康进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题设审题条件

康进成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不仅是日常习题教学的一个重要构成,也是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非常重要,随着学生知识掌握和积累的不断丰富,接触到的各种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多样,很多题目审题过程就是第一个难关,也是学生首先要跨越的障碍.学生如果不能够非常准确的审题,无法清除找到问题考查的范畴与内容,那么解题过程就难以有效展开.因此,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加强对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以更加清晰有效的思维来进行问题解答.

一、审题时有效抓住关键词

审题能力的培养训练可以有一些相应的侧重点,有一些具体的能力训练目标,首先,要从训练学生抓住题设中的关键词着手.几乎所有的问题题设中都能够提炼出一个或者多个关键词,问题考查的内容范畴,乃至题设背后体现出的问题解答应当用到的知识点或者方法技巧,都可以或多或少从关键词的分析中着手.

例1 如点P(m,1-2m)在第四象限,那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分析:这个题设很简单,但是关键词却非常明显.学生在解题时要紧扣“P在第四象限”这一关键词反复推敲,可以先确定m值大于0,并且1-2m要小于0才符合条件.當以这样的思路来进行问题解答时,解题过程就会准确高效,这便是我们强调训练学生审题时抓住关键词的重要性.上面的问题很简单,还有一些更为复杂,且题设更难分析的问题类型.这样的问题在解题时更要具备抓住关键词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效梳理自己的思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然后逐步将问题解答.

二、审题时善于发现隐含条件

很多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学生一时间却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甚至会觉得这个问题无解,这其实是学生没有有效抓住题干,没有弄清楚题目考查范畴所致.这样的问题中通常有一些隐含条件有待学生发现,这些条件没有明说,但是,透过对于问题的分析推导,能够让这些条件产生.而隐含条件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找到这些条件后学生立刻可以形成相应的解题思路,能够构建相应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需要的公式定律等,然后将问题解答.因此,在训练学生解题技巧时,要加强学生审题时对于隐含条件的发现能力.

例2 己知|x-2|+(y+1)2=0,求x2+(y-3)2的值.

分析:本题若不认真分析题目的条件,就找不出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也就无法解答.题目只有一个等式,要求两个未知数,看起来根本办不到,但认真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就知道:|x-2|与(y+1)2的数值都是非负数,即|x-2|≥0,(y+1)2≥0,由于这两个非负数相加得零,就只有|x-2|与(y+1)2均为零,才能满足题目已知条件,故可求出x、y的值,即x=2,y=-1,进而求出代数式的值.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需要挖掘题设中隐含条件的问题考查类型.学生如果没有从题设中分析出这些相应的数值关系,这个问题几乎就不可能解答.因此,在训练学生审题能力时一定要加强对于学生隐含条件挖掘能力的培养,这会让解题的过程顺利很多.

三、审题时有效排除干扰条件

在一些题设相对复杂的问题中,学生经常会被繁杂的条件弄得思维混乱,摸不清头脑,不知道哪些条件是适用的,哪些并没有实际作用.这时候,学生就要具备较好的对于干扰条件的排除能力.我们要训练学生在解题时对于题设的清晰分析与判断,要弄清楚这些条件间的内在关联,理清哪些条件在解题中需要用到,哪些没有实际作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会变得清晰直观,解题的思路和过程也会变得更加直接,解题的实效自然也会更高.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典型问题的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这方面能力素养,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一些非常复杂、条件繁多的问题中,并不是每一个条件都能用到.再来一点点培养学生对于干扰条件的排除能力,训练学生更加清晰的解题思维.

例3 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参加4×100米接力赛,甲必须为第一接力棒或第四接力棒的运动员,那么这四名动员在比赛中的接棒顺序有( ).

A.3种 B.4种 C.6种 D.12种

分析:此题主要是考虑乙、丙、丁的排列方法.解决此类题时,最好按序排列,排除干扰,以免漏解错解.若甲作第一棒时,乙、丙、丁有6种排列方法,若甲作第四棒时,也有6种排列方法.所以共有12种接棒顺序.

这个问题的解答中就需要学生具备非常好的干扰条件的排除能力,学生要将重点条件和信息加以利用,形成清晰有效的解题思维,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和问题分析的有效方法,最终将问题准确解答.

猜你喜欢

题设审题条件
2022年高考数学北京卷压轴题的自然解法
排除多余的条件
用“先必要后充分”解一道数学试题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三招”学会审题
解答一道课本习题的一般情形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挖掘题设条件 打开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