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家寻越韵,群贤毕至“艺”江南
2018-12-05尚风
尚风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源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也很适合借用来描述于2018年10月24日至26日开展的“艺”江南——江南文化主题采风调研活动。继5月在吴文化发祥地苏州展开为期两日的采风活动后,上海市文联又开启了“艺”江南之旅,来到了越文化发祥地绍兴。
为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地区文艺资源的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文化品牌,上海市文联联合苏浙皖文联在今年6月20日共同组建“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打造区域一体化展演展示、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平台。“艺”江南采风调研活动也是文艺发展联盟的一次重要实践,更深入地挖掘江南文化资源,更好地推动江南主题文化创作。
穿越时空的寻根之旅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描述的,走进书法圣地兰亭,满目苍翠,秀丽清静。景幽、事雅、文妙、书绝。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兰亭书法节,海内外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盛况非凡。77岁高龄的水赉佑老先生曾三次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兰亭序〉研究史料集》就是由他整理编纂的,对兰亭自然非常熟悉。虽然腿脚有些不便,他依然欣然参加此次调研活动,并在交流中有了新的认识。在他看来《兰亭序》还需进行深入研究,这也需要融合更多的力量。
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的故土,也是目前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鲁迅故里我来过多次,原来是比较散的,现在把资源整合起来,很好地进行保护。绍兴藏龙卧虎、名人荟萃,他们在文化资源发掘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上海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韩硕说道,“以前也到这边来写生,但看到的还是比较表面的,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内在的东西,促使我们在创作中融入更深的内涵。” “万年文化小黄山,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浙江嵊州以深厚的人文积淀闻名。在嵊州,调研团参观了越剧艺术学校、越剧博物馆、越剧诞生地——东王村、越剧小镇……一方水土、一方戏曲,古老与现代、乡情与摩登在不经意间完美交融,并弹拨着来此寻根者的心弦。上海导演郭小男在越剧小镇尽起了地主之谊,作为小镇艺术规划者和首席运营官,他表示将促使越剧小镇成为越剧传承与发展的示范基地,同时他也表示将来会从上海引入最重要的演出研发及后援团队。
群贤毕至的文化雅集
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文人雅士来到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王羲之将文人雅士创作的诗汇成集,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此次“艺”江南采风团也汇聚了42位来自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大家边调研边交流,得闲时兴之所至,即开启了书画歌乐舞相映生辉的盛会。
沪剧演员朱俭、淮剧演员邢娜、昆曲演员张冉联袂清唱,上海师范大学舞蹈系副教授苗小龙、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编导张帆即兴舞蹈,上海市曲协副主席、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精彩演绎了一段甬剧,上海歌舞团青年女高音席燕娟引吭高歌,著名唢呐演奏家左翼伟欢快地吹奏……上海市书协副主席张伟生、上海市书协秘书长潘善助以及80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潘龙飞现场泼墨挥毫,上海民协副主席李守白也即兴为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现场画了一幅肖像画,他们代表上海文联,用笔墨的方式畅叙与浙江省文联的深厚情谊。
10月25日晚,在嵊州越剧小镇的古戏台上,上演了一台精心策划的“越韵江南——沪浙越剧名家下基层交流演出”,来自上海越剧院的“徐派”小生杨婷娜、“金派”花旦樊婷婷、“陆派”小生徐标新、“尹派”小生王清、“袁派”花旦俞景岚,来自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范派”小生韩婷婷,以及来自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吕派”花旦吴素英陆续上台表演,彰显了越剧流派纷呈的特色。越剧在嵊州发源,又在上海发展壮大,衍生出很多流派,此番上海越剧演员“回家”演出,别具深意。
演出最后,来自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范派”小生吴凤花与来自上海越剧院的“袁派”花旦方亚芬带来了越剧名段《梁祝·十八相送》和《双烈记·夸夫》。两位越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让全场的气氛达到了沸点。虽说是在家乡演出,其实刚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舞台的吴凤花,当天凌晨三点才从上海赶回家。奔波劳顿,加上又感冒了,吴凤花非常疲惫,但考虑到越剧小镇这场演出有特别的意义,她依然坚持上台。方亚芬与吴凤花是老搭档了,舞台上相互帮衬、相得益彰。“本身是好姐妹,更是越剧一家人。”方亚芬感慨道。这份深厚的情谊与默契,也属于上海与江浙地区,在彼此的包容、衬托与默契中,绽放出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艺”江南大有可为
不仅仅是欣赏与体验,江南文化专题座谈会上,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如兴,绍兴市文联主席金一波以及文学、戏曲、书法、动漫等领域专家关于绍兴文化发展的介绍,也让前来调研的上海艺术家们看到了“内里”。
“听了绍兴几位专家的介绍,很有感触。新的时代,文艺工作确实到了相互融合、相互提升的阶段。”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周湘林十分感慨。有感于采风过程中所见所闻,他也提出要把最好的音乐资源投入戏曲创作中,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繁荣。张伟生也表示,这次的山阴之行,实质上是一次寻根、朝圣之旅,目的就是要延续这条文脉,这是文艺创作的源头。“为了更好地传承文脉,文艺创作应该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必须是经典的,就像《兰亭序》一样,经典的精华才能传承;第二必须是民俗的,就像传统的越剧,像鲁迅笔下的闰土、孔乙己等人物,是接地气的;第三必须是时代的,在传统基础上濯古创新,像许多文创项目,带有时代的标志。”
青浦区文联主席曹伟明联想到了青浦的崧泽文化,它与浙江江苏地域相连、风俗相近、文化相通、人缘相亲,都是带有吴越文化基因的江南文化。此次参与采风,也让曹伟明对区县文联如何在沪苏浙皖联动发展中起到更多作用,有了新的思考:一促进区域联动,二加强共建共享,三举办研究论坛,四塑造文化品牌。张冉是此次采风调研团里年龄最小的,作为一名90后、体制外的昆曲艺术工作者,她很感谢文联能给她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让她更深切地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投入创作。“各个艺术门类、領域就如同各个手指,当融合起来时,就如同握紧的拳头,会产生更大的力量。文联在这方面大有作为,要让每个协会发挥出自己的能量,让每个艺术家都有自觉的担当。”李守白说道。平时创作中,李守白也融入了很多江南文化元素,他觉得文联组织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进行江南文化主题调研,很有意义,交流碰撞中又有新的启迪。
作为采风调研团的团长,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也是颇有感触:“江南文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底色,资源互补是共享平台的优势,文旅、文产的联动是共赢发展的大势。检验和衡量的标准就在于舞台是否更宽了,‘蛋糕是否做大了,资源是否更集约了,产品是否更丰富了,百姓是否更满意了,采风更使我们明白了艺术的‘大道之行:脱离了生活,艺术即如无源之水;远离了人民,艺术将是孤鸿哀鸣;丧失了情怀,艺术就会流于平庸。”
作为一个区域共同体,江南不仅是地理的,更是文化的,不仅是审美的,更是现实的。从“忆”江南到“艺”江南,这是从回归到发现的思考之旅,也是融合创新的实践之旅。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的一系列规划、实践正在进行中,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