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之印的“意外”惊喜

2018-12-05柯玲

上海采风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意外苗族刺绣

柯玲

王万菊,东华大学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第一期学员,是印苗刺绣技艺传承人,也是贵州省龙里县苗之印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从贵阳到龙里距离并不太远,但到王万菊所在的高寨,却曲曲折折开了三个多小时,还是在当地非遗中心主任引导下才顺利到达。随行的专业教师有点担心,说印象中这位学员在东华时几乎不怎么讲話,因不会普通话。而当我们在合作社里见面时,笑容满面的王万菊激动得和老师紧紧拥抱,普通话已说得十分流利。老师很惊奇怎么变化如此之大,万菊说这得感谢东华,没有那次培训,自己没发现差距,也想不到外面的世界那么大。现在事业又越做越大,被逼的!

万菊笑着说,当时因为去上海要自掏路费还纠结了好长时间,但也因为自掏了腰包,所以学习时特别用心。东华一个月,启发特别多,真希望再学习一次。“我虽然不太讲话,但听课是特别认真的。听课中常常灵感火花四射,我都用符号画在本子上,我的本子上都画满了!”边说边笑的王万菊显得特别开朗。那天王万菊身着一条墨绿色连衣裙,裙子前胸上绣了一朵大花,外罩一黑色坎肩儿,显得很时尚,也很大气。她略带羞涩地说,东华回来后自己也悄悄尝试设计一点时装,身上穿的正是将刺绣与时装结合的尝试。

政府大力支持非遗事业,由邮政所改建的合作社是免租金的。这里既是订单派送和产品收发处,也是孩子们的传习所,排排坐的小桌凳有十多张。合作社2014年开办,开始是亏的,不过到2015年营业额就达200万了。说到这里万菊哈哈大笑。我们问纯利润有多少,她笑答没算过,因为开始没经验。后来有了财务人员(媳妇),就比较有数了:2017年净利润80万,今年到7月净利润已有60万。王万菊特别开心地告诉我们说,她的苗之印服装还卖到了新加坡,一张订单就卖出了80套,泰国也定制了12套,每套价格都是两三千元以上。

王万菊

我们看了万菊的合作社,也去了万菊的家,令我们惊叹不已的是,万菊有个五世同堂的和睦大家庭,87岁的婆婆仍能飞针走线,绣花缝衣!万菊所在的印苗高寨一共才20多户人家,村里40多岁的女性差不多已做了奶奶。万菊也一样,40多岁却已经有了孙子孙女。苗家妇女几乎人人能刺绣个个会针线,在带孩子做家务的同时接点儿绣活儿贴补家用。万菊说这批妇女通过刺绣加工每人每月也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高寨前有大片荷塘,那天又是天高云淡,一派祥和宁静。对王万菊的回访,作为非遗研培高校的教师自然深感欣慰,但感慨与收获却远不止于此。

偏僻村寨的开放胸怀

到贵州,随时可能遇见苗族同胞。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百度显示全球苗族约有1300万。国内苗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中南的8个省区市。我国苗族支系很多,多达170个。历史上的苗族不断迁徙,到了近代,一部分苗族人逐步移居东南亚各国,继而远徙欧美,海外苗裔也有几百万。我突然觉得王万菊卖到东南亚的92套印苗服饰说不定正好穿在了当地的华人苗裔身上(至少有部分)!万菊并未有意识往一带一路沿线拓展业务,但一带一路沿线的华人却自有一份中华情愫,而这份隔绝了多年的情愫却通过一件苗服被瞬间激活、联通。可见,印苗高寨虽然偏僻却并不闭塞,走进高寨,你还会发现,寨子里不少人家都已经是O2O电子商务体验“农村淘宝”示范店!

或许印苗人本身就具有开放的胸怀,故而王万菊能决定走出深山前往上海接受培训。在合作社我们看到一位清秀高挑的姑娘在埋头做事儿,万菊说那是她的汉族儿媳妇,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万菊说印苗人个子偏矮,所以要寻找高个子的汉人做儿媳妇以利于改良后代。如今婆媳俩一起经营管理,婆婆负责技艺传授和质量监管,媳妇负责网店业务和财务。王万菊给媳妇开了底薪,再以计件工资激励年轻人学习刺绣提高技艺。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婆媳俩如今同时在进修行政管理大专,又成了同学!

浪漫爱情的使命担当

可以说,苗族同胞的浪漫是一种看得见的随时随地的浪漫。与生俱来的能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艺术天赋,注定了这个民族极富浪漫情怀和艺术基因。考大学那年,18岁的王万菊与能歌善画的老公在歌会上相识,坠入爱河。接到贵州民族学院通知书时,万菊已是有孕在身,于是只好奉子成婚,从贵阳嫁到了高寨。不知道当年她或者她的父母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但看到万菊笑着述说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心中坦然了:人间有爱,胜过一切。

印苗是苗族人口较少的一个支系,只有3000人了。她们衣服后背上都有一颗苗王大印。据说在几千年前,这支苗族被外族追杀迁徙时,为识别本民族,苗王急中生智将自己的印章盖在每个族人的衣服上。这支被外族追杀的苗族逃到了当时称为黑羊箐的贵阳,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山种地,在这里生存、发展和繁衍后代。为了纪念苗王,也为了识别自己的亲人,族人便把苗王大印的图案绣在衣服上,世代相传至今。印苗是一个群体认同感很强的民族,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他们都要到贵阳载歌载舞,以示对苗王英雄的凭吊和景仰。

王万菊,这个东华培训班上沉默寡言的学员,其实并非默默无闻,她的名字其实早就上过当地新闻。高寨人口中的“二婶”一向敦亲睦邻,勤劳肯干。她创业不忘带动大家一起朝前走,因此还获得过“创业致富带头人”的称号。直到现在万菊的家里依然住着两位残疾人,那是她的结对帮扶对象,万菊每月发给她们固定工资。合作社里万菊的一大沓荣誉证书中,我看到了一本《聘书》,是2017年聘请万菊担任“黔南州民俗文化研究院民族服饰研究院专家”,颇感惊异:“都成文化研究专家啦?祝贺祝贺!”万菊笑而不语,同来的当地干部补充道:“万菊还是好几所学校的义务教员呢!”“教刺绣?”“不是,我也是花棍的传承人,教孩子们花棍舞,然后学校定制我们做的印苗服装,哈哈哈!”说罢就地给我们表演了一段花棍,引得众人叫好!

又是惊喜,王万菊一人身兼了两类非遗传承人!不过仔细想一下,民俗本身具有群体性、区域性和团块性,非遗更有其生态。被单一剥离的种种非遗或许是出于研究和管理的需要。萬菊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她不仅能纺纱织布刺绣制衣,而且能歌会画善舞,据说还曾组织过当地的舞蹈队,且取得过不俗的赛绩。合作社里有几台簇新的织布机,王万菊说印苗人织布印染刺绣成衣本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列,她打算从源头上做起,她以每年每户500元的种植基金扶持种麻专业户,收获时再定向购买他们的麻线来织布印染。她的目标很明确:一定要将印苗文化代代传下去。

忠孝传家的未来梦想

那天我们与王万菊一起交谈、午餐以及到她家探访,前后三四个小时,回来时再次路过合作社,却发现玻璃大门竟然未锁!合作社地处热闹地段,社里有成衣、有绣片、有身着繁重银饰的模特儿,也有万菊的各种证书……我们几个禁不住有点为她担心,但万菊笑着说:“不用锁的。”高寨,让我们恍惚产生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感觉。可以想象这里民风淳朴,家风正气。而村民和家人的支持正是王万菊创业成功的原因之一。我拍了一张王万菊家的全景照,虽没有城里那样的干净豪华,但支撑这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却一目了然:堂屋的门对、门神以及门头上的镜子一应俱全,说明这是一个崇尚传统、敬畏神灵的中国式家庭。右侧厢房门前墙上一个大大的“孝”字,左侧厢房门前墙上一面大大的红旗上写着“我是党员,我带头”——忠孝两全,忠孝传家,正是万菊家庭的显著特色。

苗族同胞传承文化,服饰是其重要工具。苗族老人们常常是指着服饰图案给苗族少年进行历史文化教育。苗族服饰中的那些刺绣图案十分丰富发达且长盛不衰,其中既有缅怀祖先的创世图案,也有祭祀图案,还有迁徙历史图案。万菊个子娇小的婆婆有一件绣满印苗文化的祖传衣服,看到自己的儿媳成为印苗刺绣的传承人,老人决定将这件传家宝传给她。万菊没有忘记先问兄嫂要不要,不要了她才拿。这件衣服是婆婆的外婆传下来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衣服上面绣的山、水、飞鸟依然栩栩如生,衣服背面象征印苗文化的苗王大印图案格外引人注目。万菊说还能通过刺绣图案看出绣娘作业时的环境、心境,衣服上那些花儿鸟儿,正是人们刺绣时所看到的风景。

时值酷暑,贵州却凉爽舒适。我们坐在万菊家门前欣赏蓝天白云荷香阵阵。万菊又笑着说,“我有一个小小梦想……”大家都屏住呼吸——“五年后请老师们再来,我会建成一个印苗文化中心,有一个印苗文化展览馆,一个印苗文化传习馆,还有休闲娱乐赏景的地方,让来高寨的客人可以在此歇一歇,全都规划好了。这可是去东华培训回来做出的决定哟!我和家人及邻居们已经商量好了。我来投资,贷款利息太高,我已卖掉了我们自己的房子。”万菊信手一指,高寨上那栋气宇轩昂的别墅竟然曾是她自己的家,万菊笑得特别灿烂:“哈哈,那已是别人的了!”……

猜你喜欢

意外苗族刺绣
补妆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苗族老照片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刺绣新生
漂亮的“银饰”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