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12-05邓卫红肖卓朋魏强
邓卫红 肖卓朋 魏强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1 引言
在前期成果《高职院校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文中,我们已经提及过:“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同一班级学生间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巨大差距,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此次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引入“性格色彩学”理论结合充分的调研,对参与此次教学模式探索和实施的班级学生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层分组。
2 探索和实施
2.1 学生分层分组
以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四个班级(分别以C1、C2、C3和C4为代号)为参照对象,对其中两个班级(C1,C3)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C2和C4班级完成了学生的基本情况调研,但不实施分组操作。将C1和C3班级的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分层量化方式,在前期成果《高职院校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文中已有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性格色彩的特点,完成了学生的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为5~7人,组长通常由A层学生中性格色彩为“红”、“蓝”、“黄”的学生担当。这种班内分组的模式,对学生是保密的,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种保护。当然,层次和小组的划分,并非是固定的,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再次进行合理调节。各班级前期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各班级的基本情况是大致类似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
表1 各班级情况前期调查分层情况表
2.2 教师分层备课
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先将《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内容“吃透”,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的层次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处理。这种难度逐步递进的备课方式,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以教学内容“数据库的权限管理”部分为例,教师演示的课堂项目就引入实际工作任务,并将任务内容进行分层,分解成三个子任务,各子任务之间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难度逐步提升,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任务分解表
2.3 实训任务分层
以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授课环境已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课堂实训环节是本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为配合学生的分层分组实训的模式,我们特别编写了分层实训指导书,针对每一个实训环节,对实训任务进行了分层,基本上将每一个实训环节都分成了三个层次。完成最低层次的实训任务,本次实训任务才能获得合格,每个人都可以向更高层次的实训任务发起挑战。任务分层模式示例如表3所示。
表3 单表查询部分课堂实训任务分层情况表
2.4 将过程考核融入分层评价
在本课题的前期论文成果中,我们已经提及了“在分层评价体系中,融入过程评价、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力求评价模式的合理化。”在文中,明确了过程考核的基本方案,在具体实施时,配合分层实训任务,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挑战不同层次的实训,完成的实训任务的层次越高,获得的评价也会越高。每个小组中完成高层次实训任务的成员越多,小组的得分将越高,这一激励政策将更好地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很欣喜地发现了这一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在完成自己的实训任务后,总是主动督促和辅导其他同学完成实训,激励更多的小组成员挑战高层次的实训任务,从而取得更高的团队分数。
3 实施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分层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推广实践,参与模式推广的C1和C3班级,在《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综合测评中取得了更好成绩,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班级。综合测评的基本情况如表4所示,C1和C3班级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C2和C4,而且C1和C3班有更多学生的成绩集中在80分以上的区域,优良率明显高于C2和C4班。虽然样本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相对前期的调查结果而言,分层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我们一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切实体会到的。四个班级的综合测评情况汇总如表4所示。
表4 综合测评情况汇总表
4 结语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现代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它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兼具一定的灵活性,当然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对我们的课堂把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更多的教师用心投入进来,做一个有想法的高职教师,做一个敢于探索的高职教师,做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光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