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岩分穿分爆在国外大型露天矿山的试验研究
2018-12-05陈兴海裴浩宇
陈兴海,裴浩宇
(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9)
SICOM INES铜钴矿是中国企业集团和刚果(金)政府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进行开发的矿山资源项目。矿区位于刚果(金)卢阿拉巴省会科卢韦齐(Kolwezi)市西南。经地质勘探,该矿区可利用的资源/储量铜金属1000万t,铜平均品位3.47%,为世界级的特大型铜钴矿床[1]。
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层状铜钴矿床,矿体层状特征明显,主矿体随地层产状变化而变化,在构造发育、岩石破碎强烈部位,存在大量表生富集的小铜、钴矿体,产状较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矿体规模大,矿石类型多,品位变化大,矿体内夹石也较多,因此穿爆混岩率的控制对矿石贫化损失、矿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1 穿爆工作现状
矿区地层垂直方向上变化明显,上部围岩风化较强,下部矿体部位岩石较硬,并且存在软弱互层的现象(见图1)。矿体受地层控制明显,主要含矿层为上下两层,中间为夹石层,夹石厚度变化不均匀。围岩主要为白云质页岩、白云质粉砂岩为主,普氏硬度系数一般在4~6;矿石部位以硅化白云岩为主,普氏硬度系数一般为 8~10,矿岩可爆性都较好。
矿山自 2014年生产以来,一直采用按计划线推进,不考虑矿岩界线以及品种品级的穿爆方式,生产组织相对简单,空间上未考虑对矿岩进行分穿分爆,在爆破后靠采场地质管理进行分采分运,这给现场原矿质量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岩石混矿
时有发生[2],矿石损失贫化率也一直较高。为降低矿石的损失贫化,保证输出矿石质量,在该矿区采场开展矿岩分穿分爆工作十分必要。
图1 SICOM INES铜钴矿区地层及岩性柱状图
2 分穿分爆工作步骤及方法
SICOM INES铜钴矿区的矿岩界线明显,矿石组成以孔雀石、硅孔雀石、辉铜矿和赤铜矿等矿物为主,围岩含矿性差,通过外观颜色和地层岩性就可确定矿岩界线,而且主矿体产状整体相对平缓,因此也利于矿岩分穿分爆工作的开展[3]。
2.1 采场穿孔
(1)爆破部位设计。以生产采剥计划为基础,依据地测提供的图件资料和采场现状进行爆破设计,根据矿岩、地层界线、岩石类别确定计划穿爆的岩、矿块位置,结合矿体分布情况设计爆区规模,选定合理的炸药单耗、抵抗线及孔网参数、装药结构、起爆方式及延迟时间[4]。设计必须提供的图纸及资料包括:爆区平面图(1:500)、穿孔设计平面图、爆破设计说明书、爆破设计施工指令书、剖面图(1:200)及单体设计、药量计算表、起爆网路联线及起爆顺序图和爆破效果分析等。
(2)现场布孔。孔网参数针对不同的矿岩应科学地确定,并随着岩性的变化不断调整,直至最佳。现场布孔应采用测量工具准确定位,孔位标识必须明显及易于识别。地质人员配合现场观察实际的地层、矿岩界线、矿岩类型,如果采场未出露明显的地质界线,测量人员则根据设计坐标,对矿岩界线进行现场标定[2]。
(3)现场穿孔。穿孔作业必须按照地面标识和设计图进行,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要求孔位误差±0.3 m,孔深误差±0.5 m;设计孔位及误差范围内钻孔有困难时,经技术人员允许后方可移位补孔。已完成的炮孔要做好保护工作,在涌水量大且不易成孔的部位穿孔时,宜采用挡渣桶;雨季要采用“蚁穴扒渣法”维护炮孔,同时穿孔作业人员须认真填写穿孔记录,注明钻孔日期及作业班组以备抽查。
(4)穿孔检查与验收。要求技术人员对穿孔作业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炮孔成区后进行检查验收,当孔位和孔深等经测量验收合格后钻机方可转移。爆区平面图上涉及的矿岩及不同地层界线应清晰并着色,地质素描要注明岩石结构和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容重、硬度系数等与爆破设计有关的参数。
2.2 采场爆破
爆破前地质人员到现场根据图纸与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对混爆孔是否取舍现场确认,并对确实无法分爆的爆破孔,改变局部爆破参数,以便爆破后的岩矿块呈有规律的松散整合接触,不出现后翻、抛坑等现象[2]。
(1)装药。以设计药量为依据,由爆破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再次核定每孔装药量,并填写作业卡片,装药人员严格按作业卡片给定的装药量和注明的要求进行装药作业;负责爆破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始终在爆破现场跟踪作业,负责监督、指导及检查。
(2)填塞。填塞长度一般不得小于25倍的炮孔直径,以不产生“冲天炮”为原则;炮孔填塞前必须采取防止填塞物与炸药混合的措施,避免接触部位的炸药损失;填塞物采用粒径小于3 cm的砾石进行填塞。
(3)起爆网络联接。起爆网络的联接必须由专人负责,且严格按照设计执行。孔内管与地表传爆管的联结部位距孔内管末端20 cm以外,且应有防止雷管的聚能作用冲断网络的措施,网络联接完毕后,由技术人员检查确认。
(4)起爆。原则上采用定点起爆,在确认警戒工作完成后,现场指挥方可下达起爆指令。警报分预报、起爆和警报解除3种。爆破后15 min,爆破人员准许进入爆破现场进行检查,一切正常后,解除警戒,其他人员方可入内。
3 分穿分爆实施效果
自矿山开展分穿分爆试验研究以来,与生产相结合,围绕穿孔成本、开展爆破鉴定,优化孔网参数、提高爆破质量,同时严格控制矿岩混爆、保证矿石质量,在矿岩混爆不可避免时,通过采用定向爆破技术进行左右分爆,或采用压渣爆破,使爆堆基本无位移;矿体复杂地段,采用微差挤压爆破技术,使清渣爆破变为挤压爆破,控制前后排炸药单耗,减少爆堆的前扑,以防止造成矿岩混合,既使分爆质量得到技术上的保证,又减少了生产的矛盾[5-6]。
此外,为保证采场矿岩分穿分爆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可靠的效果,现场对穿爆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优化。通过矿体二次圈定进一步提高矿体圈定的精度,对揭露的矿体形态和产状、矿岩界线做到更精确的测定和划分,在矿石部位以及矿岩交界区域穿爆时,将原设计15 m段高,分为上段8 m、下段7 m,采用分段穿孔分段爆破,并且实施分段采掘的方案,而岩石区域仍按照15 m段高整段穿孔爆破和整段采掘。这既保证了分穿分爆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对实施效果做到更准确的测定和统计分析(见表1)。
通过矿岩分穿分爆的实施,与原穿爆方式相比,尽管矿山实施爆破的频率有所增加,但取得了显著效果。
表1 爆破试验参数及效果
(1)通过分穿分爆的实施,有效控制了矿岩混爆,矿岩混爆率从15%降到8%,围岩混入率从5%~6%降低至 3.5%~4%,同时减少了矿石的损失。按矿山每年处理455万t原矿计算,提高出矿品位0.03个百分点,增加可回收的铜金属量1365 t,可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以上。
(2)针对不同地层及岩性区域的穿爆,通过优化孔网参数、加强管理,炸药单耗基本控制在0.45 kg/m3以下,比设计降低了13%。
(3)由于爆破控制实施到位,爆破根底也大大减少,大块率也控制在1%及以下。
(4)通过分穿分爆的实践,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工序质量管理点,从而促进技术、质量和生产的有机结合[7],逐步实现以场地准备、布孔、穿孔、分爆设计到爆后检查的全过程作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