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级诊疗对医院经济的影响
2018-12-05姚景春张青王佳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姚景春 张青 王佳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在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下,分级诊疗制度得到了大力推动,并成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具有特色的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手段之一。其中在新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医院的规范化与精细化发展,分级诊疗对医院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医院需要从本质上出发,结合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真正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一、分级诊疗的含义
分级诊疗制度在2006年2月21日首次被提出,主要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分别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做好科学有效的诊疗秩序,保证病人能够得到有效治疗。
二、分级诊疗对医院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一)分级诊疗对医院经济带来的机遇
第一,就目前而言,医院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尤其是三级医院,各项便民措施以及服务流程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就诊人数下降,那么三级医院的现有资源可以进行充分规划设计,实现服务流程的优化,便于其他患者合理就医,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第二,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从本质上了解患者的实际想法,并采取个性化精准治疗,这样可有效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第三,当前大多数三级医院医生大量时间被临床问题所占用,无法分析专科内较为复杂的病症与基础性科研工作,但是采取分级诊疗制度之后,可以减少这种现象,并且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人数,让医院的医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专注于研究疑难病症,提高医疗水平。
(二)分级诊疗对医院经济带来的挑战
第一是分级诊疗制度下,医院就诊人数得到下降,导致医院收入也有所降低,虽然从本质上将三级医院定级为非营利医疗机构,但是从医院经费构成方面,医院从相关政府部门得到的投入非常少,仍然需要依靠医疗业务的收入作为主要资金,但是现阶段医疗服务价格过低,只有保证诊疗数量,才能提高其收入,采取分级诊疗制度之后,医院就诊人数下降,对其收入造成影响严重现象,还会引发诸多连锁反应;第二,医务人员出现流失,在积极构建医疗分级诊疗体系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出现分流与不稳定现象,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往往会做出三个选择,一是留在原单位,二是做基层医生,三是辞职或转行,如此一来则会导致医院医务人员数量的减少,对医院的整体发展造成制约。
三、分级诊疗下医院发展对策
(一)实现业务结构优化,打造重点科室
根据相关调查与研究,在采取分级诊疗制度之后,医院的门诊数量有所下降,对此医院需要积极学习与借鉴其它医院的成功经验,给予自己准确定位,按照实际的发展情况,做好业务结构的优化工作,其中以香港为例,因香港的医疗门诊多为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与急诊,甚至在顶级医院并不开设普通门诊,这样则与分级诊疗制度如出一辙,对此,笔者认为医院可以增加大病与专病量,积极提高病人入院标准,并且收治重病与大病患者,实现业务结构的优化,提高服务量价值,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弱化小病范围,缩减普通门诊的业务量,鼓励医生进行科研工作,实现医院的有效转型。
(二)加强与县级医院的合作
从分级诊疗的基本理念出发,可以了解到其目标口号便是在县域提出大病不出县的基本理念,并且在省市提出县级就诊率达到90%以上,所以县级医院因为具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了分级诊疗的主要守门员,并且所扮演的角色在医院转诊过程中意义重大,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与县级医院的合作,并且牢固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提高与县级医院的沟通与联系,不仅要培养骨干人员,并且还促使医生在危重患者转院过程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三)构建紧密型医联体
当前国家鼓励医院形成医联体等各类组织,但是因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组织呈现出松散局面,无法形成职责明晰的服务体系,另外组织内因为缺乏信息系统的共享平台,所以无法保证医疗服务水平,无法形成无缝对接,对此医院需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并且加强对四大纽带的应用,实现与下级医院的紧密结合,使其形成紧密型医联体,真正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分级诊疗已经成为了医疗体系中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且导致医院面临了重大挑战与机遇,在新时期医院需要从自身出发,客观分析环境与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