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述视角的校企协同共建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研究

2018-12-05李显戈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协同

李显戈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

当前,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增长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过多依赖环境消耗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开始凸显。同时,伴随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产业工人工资持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新的技术选择,经济开始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快转变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依靠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管理创新驱动上来。经济发展阶段的调整和变化,对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以及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基础性力量的高校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当前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层面看,要素禀赋决定了大部分企业凭借低要素成本的优势积累了阶段性的竞争优势,相对忽视了对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研究开发层次和技术转化层次的技术积累少于生产操作层。因此,在面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时候,企业由于缺乏前期技术技能积累,导致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即使引进了新技术,但也由于缺乏高技能人才积累的支撑,技术创新难以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从高等职业教育层面看,更是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一是我国正进入经济产业结构重大调整的历史新时期,高等学校承担着文化传承、知识积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重大任务;二是加强应用科研能力的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科技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国务院[2014]19号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要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的通知明确提出“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新要求,要求职业教育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

二、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建设的意义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等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因此,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技术技能的吸收、固化和积淀,为技术技能的创新奠定基础;通过技术技能的积累,内化为高技能型人才的人力资本,可以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对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一)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技术技能和传统工艺传承,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演化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进步是增长的源泉,但技术积累通常被认为是技术创新能否开展以及开展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企业工程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较弱,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同时,高校教师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大多缺乏行业企业一线生产管理的经历,偏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型研究开展相对不足。从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创新思想的产生是由知识、技术积累水平导入的,在创新实现过程中,技术创新又是技术积累的重要过程,是实现技术积累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共建技术技能积累平台整合科研资源,可以共享应用科研的方法、文献资料、电子信息数据,实现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协作攻关,完成复合型应用项目研究,提升团队整体应用科研能力,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从而推动技术的整体进步。

(二)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现阶段,高校的人才培养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还是结构,突出表现为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培养质量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因此,社会上出现“就业难”和“人才荒”并存的矛盾。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困境的产生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尚未转型或转型未到位有密切的关系。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停留在短平快容易启动的项目上,如合作开发课程、兼职教师授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班人才培养等,而针对实质性的技术技能方面的合作尚未系统化和规模化,制度化和实质化运作的校企协同的研发平台更是缺乏。因此,高职院校远离企业一线的技术发展趋势,教师的技术技能积累存在代际断档,由此造成传授给学生的技术技能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通过共建共享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可以实现企业技术、设备、人员与学校科研、师资、场地资源的互融,促进技术技能向学生的外溢和积累,企业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中获益。

(三)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的建设能够激发职业教育的活力,促进合作机制良性发展

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术技能平台,辅以平台的制度建设和政策的完善,打造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一方面提高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获得了持续有保障的技术技能积累源头,使校企合作走上良性轨道,充分激活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前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技术积累,关于技能积累的文献相对较少,仅仅马振华(2009)研究了技能积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炼出我国技能积累的模式,专门把技术技能积累作为一个独立命题的研究不多,文献相对较少。在中国知网以“校企协同技术技能”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2014年以后才出现相关研究文章,2014年1篇,2015年5篇,2016年2篇,2017年6篇。基于现有文献的梳理,关于技术技能积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技术技能积累的概念和内涵

对技术积累的研究主要发端于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通常认为,技术积累一般指技术或经验的积累,本质上是指知识的积累。帕维特(1995)认为,技术积累是一个连续的、非跳跃的过程;彭罗斯(1996)认为,技术和知识的积累,表现为外部知识内部化,即显性知识转化为隐形知识的过程。野中郁词郎认为,企业技术积累包括从隐形到隐形、显性到显性、隐形到显性、显性到隐形内外知识的转化。施培公(1995)认为,技术积累一般指技术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积累,认为技术积累包括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必须的知识、技能、工艺诀窍、决策能力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傅家骥(1998)认为,技术积累(Technological accumulaiton)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从事技术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寓于企业系统之中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的递进过程。技术积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积累,二是技术能力积累。唐智彬(2015)认为,“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是与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知识与文化传承”相应的职业教育功能,丰富和拓展了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孙凤敏等(2017)从心理学视角对技术技能的内涵进行解析,把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王秦等(2017)认为,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内涵是“校企协同实现技术技能的积累、校企双方在博弈中寻求‘共赢’和校企互补性合作”。

(二)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傅家骥(1998)认为,技术积累贯穿整个技术创新;刑立娜(2002)认为,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两者是不同的,技术创新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创造和实现经济价值、企业利润的活动,强调新技术知识商业化。技术积累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一种知识的积累与技术能力递进的过程。赵正国(2009)认为,技术积累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前提、重要来源和关键保证。

(三)技术技能积累的途径和模式

马振华(2009)总结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分别为日本以企业为基础、美国以学校为基础和德国以“企业+学校”为基础的技能积累模式。藤璐璐(2008)认为,企业主要通过注入式、内生式和共生式3种方式进行技术积累活动。尚涛等(2013)将代工企业技术能力形成划分为以跨国公司为技术源的外生积累阶段和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内生积累阶段,并分析了两大阶段的技术学习与积累机制以及技术能力生成的结构特征,提出了构建代工生产企业技术能力持续升级的替代补偿机制,并从对外政策设计、技术支持体系、国内市场发育与激励制度设计四个维度探讨了这一机制的构成。王秦等(2015a)采用博弈分析方法,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效益评价机制和反馈提高机制四个角度设计了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和实现路径。蓝洁(2017)认为,“政府协同公共服务的整体性治理、企业技术技能标准的互动式架构、学校人力资源的合作化开发是技术技能积累机制转型的实践路径。”

(四)技术技能积累平台

关于“技术技能积累”的研究也是从2014年开始起步的。马陆亭(2014)强调从国家层面制定技术技能积累制度的重要性。丛云飞(2015)从氛围营造、政府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制度保障、职业院校自身改革角度构建了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机制。卢志米(2016)借鉴德国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从顶层设计、多重激励、立法保障等多个维度出发立体设计政企校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平台。

四、现有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技术技能积累的探讨,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但也存在着如下不足。

(一)从研究内容看,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技术积累的研究,而同时将技术技能积累作为研究内容的文献较少

“技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而“技能”指掌握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因此,从实践层面看,技术和技能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表现在技能的积累需要以技术的积累为前提,没有技术的积累,技能的积累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源头活水,而技术的积累需要技能的积累作为载体,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

(二)从研究对象看,现有关于技术技能积累的文献主要聚焦企业的技术积累或技能积累

事实上,技术技能积累是一个系统过程,涉及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多方联动,而企业仅仅是这个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高职院校的办学属性决定了其是技术技能积累的主体,而且与企业技术技能积累存在天然的内生关系。因此,仅仅聚焦于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得出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难免失之于偏颇。

(三)从研究角度看,主要是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视域

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贡献已经被大量成功经验所证实。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分担企业研发成本、分散创新风险、促进企业合作伙伴间的资源共享及能力互补,对于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普遍偏弱的现实情境下,获取成熟的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这三者合作的重要动机,即不再是通过创新收益,而是用引进替代创新。如何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在扩展企业创新资源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技术能力,是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中需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Z].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2014-06-30.

[2]刑立娜.企业技术积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2.

[3]马振华.技能积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兼论我国技能积累的模式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9,(8).

[4]李余兵.汽车合资企业技术积累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5,(3).

[5]尚涛,郑良海.国际代工生产中的技术转移、技术积累与产业链升级研究[J].经济学家,2013,(7).

[6]张海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机制构建[J].福州大学学报,2013,(3).

[7]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8]殷辉.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产学研合作形成机制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9]施培公.我国企业技术积累若干问题探讨[J].科研管理,1995,(11).

[10]孔祥浩.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四轮驱动”结构与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

[11]赵正国.企业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2]傅家骥,施培公.技术积累与企业技术创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1).

[13]王振洪.高职如何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N].光明日报,2013-11-22.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协同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