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经济背景下隐性知识在组织中的共享研究

2018-12-05仝梦云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隐性教师

仝梦云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 030006)

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人们逐渐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凭借基础的生产资料来推动的,知识和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重要资源,促进了知识型经济兴起,知识成为组织维持其竞争优势最重要的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来制订经济和商业战略计划,知识被认为是的任何组织成功及组织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最重要的资源。

知识是一种经验、技能、事实、关系、价值观和思维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变化模式。野中宗次郎和竹内弘高指出,知识是在组织中员工之间的互动中形成的。在组织中,知识分为两类,即显性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内容包括数据和信息的编码、存储和传播,也很容易编码、转移,并在一个组织内共享。隐性知识高度私人化,而且很难书面化和交流,是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进行相互之间的转移,并不被语言或数学逻辑所捕捉,由心智模式、价值观、信仰、观念、见解和假设组成。经典的关于隐性知识的例子很多,比如说我们自己的语言,学会骑一辆自行车,在没有食谱的情况下烹调菜肴等。

随着对知识经济的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显性知识对于知识经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隐性知识的价值却常常被忽视,有学者提出了隐性知识对组织的重要性,而且他们认为,必须充分利用其巨大的前景价值。在知识管理(KM)领域,隐性知识被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学习、媒体研究、社会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

一、理论基础

(一)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指蕴含在主体行为和经验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含义又难以用正规方式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难以被沟通共享、编码,具有个体特殊性,对主体的依赖性较大。对个人而言,包括经验、诀窍、价值观等;而对于组织而言,组织文化、管理制度、组织规章等具有随意性和非系统性。“隐性知识”一词是匈牙利哲学家首次将其引入哲学的,医生和化学家迈克尔·波兰尼1958年在他的著作中总结了隐性知识的概念,即“我们可以知道比我们能说的更多”。

(二)隐性知识共享

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难分享得多,因为显性知识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并以正式、系统的语言传播。

Nonaka和Konno(1998)指出,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是要在共享之前将其外化才可以实现的。另一方面,波兰尼(Polanyi,1966)建议能够分享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必须首先熟悉他拥有的知识,然后找到一种方式来表达知识,只有在这之后才能成功的共享知识。知识共享是个人所掌握的知识转化的过程,即将其转化通过间接学习或远距离学习也能使大家充分掌握分享的知识的形式。

由于隐性知识总是存储在人们的脑海中,隐性知识共享的困难性、复杂性、耗时性是知识管理的最大挑战之一。大约2/3的工作信息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如非正式的对话、直接的互动、指导、网络、实习和学徒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要分享隐性知识,我们需要充分的个体交流,频繁的互动和信任。它有时是在知识持有者加入网络或社区实践时被获得。它只能通过在特定情况下的实践来展示并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传播。创建和塑造同时和各种社交网络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有助于项目内个体间的隐性知识交流。

隐性知识共享包括两种共享形式,即直接通过与其他员工的个人接触和间接地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隐性知识的直接互动是通过知识交流在该组织成员之间分享来进行的;而间接信息和通信技术有助于分享隐性知识。例如,通过专业系统外联网和内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真实或虚拟公告板和协作软件来共享的;社交网络和在线讨论论坛可以分享,批评和验证他们在个人和组织之间很容易收集获得到的经验知识。

二、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目前,知识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难以形容的经济资源,是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事实上,知识在人类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性。知识是国家重要资产,因为当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加剧时,它为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提供低成本和服务,为商品生产提供了高效的模式。隐性知识是重要的,因为它促进了专业性,而且它是竞争的源泉,有利于日常管理。任何组织中大约90%的知识都是以隐性的形式嵌入和合成的,在影响组织的知识的总体有效性中,隐性知识扮演着关键角色。

由于全球经济的增长,许多组织重视维护隐性知识共享环境。隐性知识共享的目的是交换现有的个人知识以创造新的知识、员工获取、组织、维持和更新隐性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已经使组织在剧烈经济竞争中生存下来,隐性知识是组织知识的主体,具有优先性,是创造个人和组织的创新能力的关键,决策、生产能力、顾客服务的效度和任务绩效准确性都可以通过利用隐性知识来提高,它促进了工作灵活性并提高了工作质量。

三、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共享

(一)教育中的隐性知识共享

大学教师可以通过隐性知识分享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研究水平。这种知识共享不仅反映了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研究水平,也影响了大学的教学和培养人才。该隐性知识自然体现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大学教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教育中的隐性知识共享过程分为四类:同行评议;学习社团;小型论坛;学术会议。

1.同行评议:这是隐性知识分享的标准做法,每当教师们提交期刊文章、案例研究、书籍和申请科学基础赞助或评估教学质量等时,可由同行进行评议。

2.学习社区:这是一个教师团体,由一群来分享学术理念、技能、方法、经验和态度等隐性知识的教师组成,不同性格的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积极地分享和激发创造性想法并解决问题。

3.小型论坛:存在于教师的隐性知识分享活动中,例如学术论坛、教授博客和讨论空间等。

4.学术会议:这是一种教师间分享隐性知识的流行模式。许多教师喜欢通过国际或国内的学术交流会议了解其他教师的新见解和意见。

大学教师作为前沿知识的拥有者,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作用,在当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大学教师隐性知识的作用,将其共享到同行,共享到企业间,大家合作交流才能真正发挥隐性知识的作用,使我们在知识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筑行业中的隐性知识共享

在一个建筑项目中,建筑公司(AEC)依靠他们的经验,专业直觉和其他形式的隐性知识来完成令人满意的工作,有经验的工人通过讲案例和实践分享他们的隐性知识和经验。

(三)组织中共享隐性知识的困难及障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需要积极促进知识的共享,但由于隐性知识的私人性和专业性,分享隐性知识受到许多困难,首先感知与语言被认为是分享隐性知识的主要困难。感觉是无意识的,没有意识到全方位的知识就是一个问题。语言的另一个难点在于无形的默契,知识是以非言语形式进行的。另外,时间增加了分享隐性知识的挑战,隐性知识的内在化对于个人和组织都需要很长时间,这就造成了分享隐性知识的困难。价值导致分享隐性知识的困难。当今时代世界知识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宝贵财富,但不幸的是很多隐性知识的形式,如直觉和经验法则,并没有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最后目前工作场的距离所造成的困难,从需要面对面互动到更遥远的地方往往会造成分享隐性知识的困难。

(四)组织中分享隐性知识的障碍

分享隐性知识也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分享隐性知识可能会对个人造成风险。例如,对于分享主体可能会在同行间失去竞争优势,因此隐性知识在组织应用和管理的三个关键挑战被确定为:个人、组织和技术障碍。

1.个人障碍:在个人层面上,个人的性格、气质、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所有权的自豪感都是阻碍隐性知识管理分享的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个体在暴露在他们的知识前,会选择回避分享他们的知识。

2.组织障碍:任何组织的领导都是为了该组织在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而制定工作的流程,但在一些组织中领导是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因为他们造成官僚主义和组织结构不灵活,因此阻碍了组织内的知识转移。

3.技术障碍:技术已经改变了组织的运作方式,因为它提供了即时访问长途信息和数据的手段,但技术并不是在真空中运行,可能会造成共享信息的失真。

结语

本文我们探讨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隐性知识独有的特性,导致了其在组织中分享的困难。因此,我们讨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隐性知识的概念,我们还观察到,对于组织来说,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态度对于组织来说意义重大,隐性知识分享对所有组织都是重要的,我们强调隐性知识分享组织发展的重要性,组织应该意识到员工拥有的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及其对组织未来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花,蒋旭灿,谢富纪.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6):83-90.

[2]王琦雅,郭东强.企业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效果分析[J].商业经济,2012,(2):82-83.

[3]胡刃峰.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1-148.

[4]胡丽,陈德玲,黄克琼.高校隐性知识共享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8):153-155.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隐性教师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