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发展的未来在哪里?
——以酷奇单车为例
2018-12-05骆欣怡
骆欣怡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2016年是共享单车的爆发之年。除了摩拜、OFO两家我们耳熟能详的共享单车外,市面上还有至少30家共享单车的品牌,这些公司的募集资金,仅统计2016年下半年的募集数额,就已经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这些共享单车的品牌主战场都投放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
但是,2017年尤其是下半年却成为共享单车的倒闭之年。6月13日“悟空单车”官方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成为国内首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之后8天,6月21日,3Vbike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称由于大量单车被盗,3Vbike共享单车停运。2017年08月02日,由于非法集资、资金链断裂,町町单车公司与栖霞工商局失去联系,因此,栖霞区将其纳入异常企业经营名录。2017年11月20日,小蓝单车已停止运营。而2017年12月14日,酷骑单车也发布消息停止运营,除了退还不了用户押金之外,还拖欠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沦落到靠卖单车零件来弥补自身损失的地步了。
1 酷奇单车
2016年11月18日,酷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了酷奇单车,公司成立的宗旨是为市民提供解决短途出行难题的新型交通方式。公司成立时募集资金达到10亿人民币,近1600万的注册用户,公司先后投放车辆140余万辆。酷骑单车目前在北京、南京、天津、西安、郑州、洛阳、开封、沈阳、太原、石家庄、深圳等城市运营。以前10次免费,之后0.3元半小时的标准收费。
2017年8月下旬以来,酷骑单车就陆续传来一些负面消息如押金和预付资金不能及时退还、公司出现资金链困难,公司倒闭的声音,随后,就遭到消费者的大面积投诉,从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截至12月11日,根据北京、四川等地消协和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已收到关于酷奇公司投诉21万人次,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要求退还押金、预付资金、控告涉嫌集资诈骗等。
2017年12月12日中午,针对酷奇公司押金、预付资金退还出现严重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公开信,要求该公司法人、股东、原首席执行官等高管主动联系相关部门配合调查并向消费者道歉。酷奇公司大量挪用消费者押金,对于消费者退还押金诉求采取无人回应、不提供真实联系方式、回避问题解决等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相关规定,严重违反《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要求,严重侵害了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从2016年11月至今,短短一年时间,酷骑单车几乎走完了从初创到终结的全部历程。追着风口进入共享单车这个领域,曾经踌躇满志、欲怒砸10亿的酷骑单车,经历了什么?笔者之所以选取酷骑单车作为分析案例,是因为在这些倒闭的共享单车公司中,酷骑单车公司规模最大、爆发问题集中、牵扯人数众多、涉及金额巨大、社会反响剧烈。据了解,酷骑单车的账面上只有5000万元。目前的欠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3亿多元的用户押金退款,二是2亿多元的供应商欠款,共计近6亿元。
2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
关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我首先会想到以下几种模式。
2.1 骑行收费
这是“共享单车”最基本的商业模式,但是由于各个单车公司目前的主要战略是迅速占领市场,所以各个公司实际都存在收费补贴的行为,再加之市场一直在投放新车,显然这个收费对公司收益而简直是杯水车薪;我们就以酷奇单车公司进行分析,该公司的收费标准是,免费骑行10次,之后以每次0.3元半小时的标准收费,很显然,这样的收费模式的确很难去支撑共享单车的持续运转。
同时,这种简单的收费模式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进行模仿和复制,从而导致公司过早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在繁华都市的街上,随处可见单车扎堆,巨大的供给数量使当前共享单车的日均使用频次已经回落到了2次以下,当前共享单车客单价多在0.5-1元。取最大值1元,平均每辆车每日最多可获2元收入。一年约有270天有效骑行日,一辆共享单车一年可获得的总收入大概在500元上下。可是,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打低价格战以抢占市场,1元包月、一毛钱骑一个月等烧钱大战与恶性竞争,使得一辆单车一年的总收入变得更少了。以酷奇单车为例,由于前10次免费,加上在各个城市开展免骑活动,这个收入就可以忽略不计了。酷奇单车的巨亏除了日均使用频次日渐下滑以外,还有车辆的损毁被盗、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都是导致其亏损的致命因素。
2.2 广告收入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车身做广告,用户直接能看到。由于户外车身广告需要审批,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做出类似尝试。另外就是在app植入广告,即便在app做广告,只能在软件首页进行有限的展示,目前的广告价值还不大。我们也只在酷奇单车上看到了诚信贷的小广告。
2.3 大数据收益
采取实名登记的共享单车用户,可以使得这些单车平台获得用户的精准的出行数据和用户生活轨迹。而对共享单车的这些公司来说,掌握并开发这些数据,对企业、社区以及政府部门等主体的经营和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从而取得数据服务收益。但是大数据的收益不可能短期内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和用户数量的持续积累。目前距离大数据产业化并提供可观的收益,路还比较远。
2.4 利用押金
各家共享单车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押金。以酷奇单车为例,按照目前的用户数,一个客户的押金是298元,按照1600万用户算,就算留些资金,资金池最高峰应有40亿元。如果这些资金被挪用一部分到投资市场,剔除利息、经营费用等,年收入也很可观。相较之下,用车费用就显得不起眼了。而酷骑单车与P2P平台诚信贷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也让外界心生警惕,有酷骑单车员工透露,部分押金被高唯伟等拿到与他关系匪浅的诚信贷平台放贷,尽管高唯伟对此矢口否认,并刻意切分酷骑单车与诚信贷的关系,但是酷骑的车身写着几个大字“免费骑十次,诚信贷为您买单”却显示交情非浅。
3 “共享单车”市场现状
3.1 成熟的盈利模式还未形成
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一方面生产单车投放到市场的生产、维修和运营成本加上单车的损耗率都带来不小的成本,另一方面,“共享单车”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的时期,各种免费骑活动、红包大战、客户补贴用以争夺市场占有率。这样的情况下“共享单车”企业几乎没有盈利的可能。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唯一能支撑继续下去的就是从外部融资,找资本投钱,以烧钱的形式维持生存。目前摩拜和OFO两强吸引了资本市场85%的注意力,其他同行很难求得资金注入,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对这些企业来说,凌冬已经到来,取暖不易。
3.2 “共享单车”投入过度,无序停放
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城市街上的“共享单车”一堆一群地停在路边,有的地方甚至被堆放成小山。大面积占用人行道、甚至占用盲道和机动车道现象屡见报端,不文明骑车行为也屡见不鲜。虽然目前没有近期官方准确数据支撑,但是投入过度、无序停放是已有社会共识。这个现象可以在新闻小事件中得到验证。例如成都新闻,截至2017年11月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数约130万辆,需要建立电子护栏规范管理。例如上海新闻,交通委约谈6家共享自行车企业,考虑到中心城区停放点容量饱和,要求暂停投放。
3.3 企业将押金挪作他途
作为消费者租用特定标的物的担保资金——押金,属于消费者的个人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处置,应当做到即租即押、即还即退。如果消费者租赁行为一旦解除,平台不能做到对押金及时退还,就牵涉到资金非法占用问题,目前,“共享单车”领域的押金除了账上的资金以外,有可能会被用于扩大规模,有可能被用于P2P放贷,也有可能被拿去购买理财产品。而2017年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陆续倒闭,累计多达10亿以上的押金无法退还客户,造成社会恶劣影响。押金挪作他用这个模式应该还是打政策擦边球,不是那么光明正大的,如若相关部门不加以监管,“共享单车”挪用押金之风只会越刮越盛。我们没有办法让企业规避挪用消费者押金带来的资金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收取押金,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押金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信用体系能否为“共享单车”完成有效的风险控制就变得很重要,依靠信用体系降低成本应该说是大势所趋。
4 “共享单车”的未来展望
我国“共享单车”快速发展,确实非常好的满足了公众出行的需求、很好的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为绿色出行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分享经济发展。但面对“共享单车”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样需要努力解决,去发展和规范。
4.1 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引导措施
(1)合理估计城市“共享单车”的饱和量,规划“共享单车”的年投入数量和投放地点,避免供过于求;
(2)推进信用体系在“共享单车”行业的应用,争取以信用代替押金,缓解社会大众的押金风险问题;
(3)结合城市特点做好慢行交通规划,同时限定车辆停放区,做到区域有序停放、骑行道路顺畅。
4.2 对“共享单车”公司本身而言,为了整个行业的长远打算,应做到以下两点
(1)停止无谓的、低价的、白热化的竞争,争取在制造、营销、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有效管理“共享单车”市场,寻求更有效、更经济的盈利模式。一个有效的、稳定的、能持续提供企业利润的盈利模式,这才是比烧钱更长远的企业生存之道。
(2)企业需要克制自己的行为,避免以客户押金投资理财的行为,赢取客户信任;三尽快发展大数据采集、分析等相关服务,为企业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拐点到来之时,或许正是“共享单车”公司的生死场。寒冬已经到来,2018年的“共享单车”行业将会是洗牌之年,更多的“共享单车”企业会倒下,也会有优秀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最终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翘楚。
[1] 王战,胡晓鹏.一份关于共享单车的经济学“体检”报告[EB/OL].上观新闻,2017-07-09.
[2] 盈利模式不明朗,共享单车究竟靠什么赚钱?[EB/OL].央广网,2017-06-01.
[3] 中消协致酷骑公司公开信:称其数亿押金未退,要求负法律责任[EB/OL].中国网财经,2017-12-12.
[4] 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