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乳业对外投资浅析

2018-12-05景阳诺

对外经贸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乳业乳制品企业

景阳诺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中国乳制品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我国拥有持续稳定的牛奶产量,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国外奶粉质优价廉,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国外乳制品。国外乳制品的涌入增加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活力和对外投资的热情,乳制品企业只有认清国内外环境,理性分析自身实力,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才能有效提升中国乳制品企业的竞争力。

一、中国乳业对外投资背景

(一)消费需求不足

2014年上半年,国内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8%。2015年,奶粉市场的价格战使中国乳制品市场更加动荡。2016年,消费者信心仍然不足,市场增长乏力,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低迷,国内产量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复苏,中国的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二)奶源依赖进口

近年各大乳制品企业奶量缺口情况并不乐观,使得中国乳牛养殖业对外资的依赖逐步加大。奶牛养殖所需的冷冻精子和主要饲料逐年增加,然而中国奶牛养殖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受到外资的严格控制,乳制品企业对外部风险的自我抵抗力减弱,对原材料价格没有发言权。

(三)生产成本上升

2010年,国内原料奶生产成本逐年上升,2014年平均达到3.7元/公斤。当前,东北地区大型牧场的原料奶价格为4.5元/公斤,中小型牧场和奶牛养殖区的价格也为3.5元/公斤。发达国家的原料奶供应稳定,新西兰原料奶价格为2.4元/公斤,欧洲原料奶价格为2.5元/公斤。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鲜奶价格均低于国内养殖成本。

二、中国乳业对外投资的现状

尽管中国乳制品企业在过去十年整体规模和生产效率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乳制品的平均消费价值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乳品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张,国内原料奶的不稳定性、复杂性、高价格以及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乳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许多乳制品企业都积极响应国家的“走出去”战略,并通过对外投资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从近年来中国农业的对外投资存量可以看出,净投资从2011年的7.9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0亿美元,2016年增长至43.9亿美元,其增幅降低但总体上对农业的投资仍呈稳步上升趋势。与制造业相比,中国乳制品对外投资起步较晚。如光明乳业于2010年收购新西兰乳制品公司,随后伊利和蒙牛等大型乳品公司也拓展了海外业务。目前我国乳制品企业对外投资分为两种,一是资源导向型,面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得天独厚的农牧资源,我国乳制品企业为获取优质奶源以提升品质开展了一系列海外业务;二是市场导向型,为了拓宽我国乳品的市场范围,提升品牌国际化地位,我国绝大多数乳企通过海外建厂来扩大海外市场布局。与此同时,以技术寻求为目的投资也在悄然兴起。

三、中国乳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信息掌握不够

由于投资前期的调研不够充分,对投资国当地的乳业信息收集不够,我国乳制品企业早期对外投资多以失败告终。多数乳制品公司几乎缺乏关于乳制品投资的信息,企业从政府部门得到的信息也较少,导致不少公司放弃了对外投资活动。部分公司独立组织人员到目的国进行当地乳制品行业在年产奶量、天气状况以及灌溉系统等的现场调查,但多种信息数据来源不一致,使公司难以做出正确的决定,有些公司甚至不得不多次前往目的国家以获得更详细准确的信息。同时,由于对目的国的投资环境和行业信息了解较少,公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数据研究。

(二)多种投资风险并存

跨境并购期间的定价、融资和支付等各种财务决策,可能导致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并购的预期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严重偏差也可能导致公司的财务危机和并购的财务风险。此外,还存在与汇率波动相关的风险以及与对目的国的法律环境认识不足等风险。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也给企业的并购带来了较大困难。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是不同企业之间的重大调整和重大变化,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他们将面临外国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将面临挑战,可能会导致各种心理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经营理念。

(三)品牌建设意识缺乏

随着中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对外投资活动,对于新兴市场国家企业,获得品牌认知尤为重要。但是,海外乳制品公司对中国的认可程度远远不够。国外公司十分注重自身的品牌,若想完全拥有的其品牌,就需要支付高额的购买费用,若不购入其品牌,那么企业品牌的未来发展将受制于人。国外公司进行跨国并购时更多关注公司是否拥有具有潜力的品牌,而中国公司跨国并购时更关心的是目的公司的亏损业务,或是公司利润率日益萎缩的业务领域,如果此时目的公司的市场前景已经十分悲观,将使得品牌的建设工作更加困难,风险更大。

(四)技术吸收能力不足

当中国乳制品企业寻求国外技术时,如果东道国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技术储备受到严密保护,那么就增加了我国企业从东道国企业寻求技术的难度。目前我国企业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寻求,但由于核心资源受到保护,再加上技术转移的时滞性,同时国内乳企的管理水平、整理能力并不强,跨区域管理难度大,使我国乳企还不能够完全吸收技术。例如,在光明并购新西兰乳品企业时,牧场资源是新西兰乳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光明在企业收购时并不包括耕地资源,在交易中只能获取产业链下游的消费者产能和合作品牌,而无法参与上游乳品供应链。由于中国乳制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限制,中国现有的乳制品种类很少,无法实现产品种类的多样化,与国外乳业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相比,国内乳业的多元化发展有限。

四、中国乳业对外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

我国乳制品企业应该在对外投资前组建优秀的专业团队,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了解相关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法律章程,获取全方位信息,尽可能精确地评定目标企业各项指标是否满足需求,这些步骤可能提供谈判筹码从而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除此之外,应该成立专门的海外贸易信息分析处理中心,让世界各地贸易数据能够实时上传到中国总部以及世界各地区机构,使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实现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二)注重国际化人才储备

一个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是人才,企业在海外不同区域投资的过程中需要面临不同的区域状况、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及人文风俗等。可以在公司内部培养涉外人才,使其具有语言交流、业务能力,金融、法律、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以及估值定价经验和较高谈判水平,组建具有对外投资专业素养的国际化人才团队,在并购谈判中充分维护企业利益。

(三)加强乳制品品牌优势

只有提高行业地位,形成品牌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品牌相竞争,获得更好的资源和技术。因此,我国乳制品企业应优化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防止类似“三聚氰胺”的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发生,解除信任危机;二是强化品牌管理意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国际市场的发展状况,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借鉴国际知名乳制品企业的品牌管理模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海外各类社会团体充分发挥影响力,帮助中国乳品企业实现品牌国际化。

(四)提升企业技术吸收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只有苦练基本功、苦练内功,才能够加强自身实力。应有效提高其技术吸收能力,当实施跨国投资后,应积极融合技术资源,并结合本土特色创造新型技术。同时应注重企业技术人才培养,并向员工普及技术知识,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乳业乳制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书法欣赏:天下乳业是一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通过乳制品源头控制提高原料奶品质的措施
杜马斯燃烧法快速测定乳制品的含氮量
天资乳业 保持新鲜,每一天
产品创新为乳业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