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内饰纺织品有标可依

2018-12-05王小兰

中国纤检 2018年2期
关键词:针织物内饰纺织品

文/本刊记者 王小兰

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众所周知,然而汽车内饰纺织品在狭小空间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人们在享受汽车便利的同时,更加重视汽车品质。新车内味道大,座椅面套易掉色、破损变形等逐渐成为汽车质量问题的热点。

2017年7月1日,两项关于汽车内饰纺织品的标准GB/T 33389—2016《汽车装饰用机织物及机织复合物》和GB/T 33276—2016《汽车装饰用针织物及针织复合物》开始实施,这填补了中国汽车内饰面料缺乏相关国家标准的空白。针对汽车内饰纺织品新标准的理解及应用,记者采访了两位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孟娜女士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标准与信息部专家赵瑾瑜女士。

市场庞杂,行业呼唤标准出台

1.这两项汽车内饰纺织品标准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孟娜: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用汽车普及程度提高,汽车内饰纺织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有数据指出,我国2017年全年销量超2400万辆,按每辆汽车使用20kg纺织材料计算,则全国有48万吨纺织品用于汽车的生产。汽车内饰纺织品蓬勃发展的同时,行业内缺少标准的制约和引导,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导致产品仿制现象严重,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无序,市场局面鱼龙混杂,甚至监管部门抽查无据、生产企业在国外竞争中难以立足、消费者的抱怨和投诉情况时有发生。

2.此前,国内有无针对汽车内饰纺织品的标准?国际上有无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

孟娜:目前,关于汽车内饰纺织品常见标准有GB 8410—2006《汽车纺织用品材料的燃烧特性》、GB 14166—2003《汽车用约束系统、安全带》、FZ/T 34008—2009《汽车用亚麻坐垫》、QC/T 216—1996《汽车用地毯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等,在规范汽车内饰面料产品质量及指导企业生产技术等方面,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产品的生产和交易多采用各主机厂(即汽车公司,如大众、通用等)的企业标准,有些采用地方标准,例如重庆采用DB 50/144—2010,这都会导致内饰产品质量要求不一。

国家标准的出台将使行业当下面临的诸多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有利于生产企业管控产品质量和技术工艺,有利于企业的自主研发,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提高中国汽车内饰面料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际上针对汽车内饰面料也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体系。汽车内饰面料产品主要依据客户或参照某些国外大公司的样本进行生产加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指标实用,阻燃、耐磨等是关键

3.GB/T 33389—2016《汽车装饰用机织物及机织复合物》和GB/T 33276—2016《汽车装饰用针织物及针织复合物》的制定借鉴了哪些先进标准?指标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赵瑾瑜:两个标准的编制借鉴了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标准并参考了中国同类产品的企业标准,企业对相关产品检测数据的分析和专家、汽车企业技术质量工程师、生产企业的意见,汽车装饰用织物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等项目符合行业现状,能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需要指出的是,国际上高级的豪华车一般有自己的标准,要求更高。

考虑到机织物与针织物由于加工方法不同而存在较大性能差异,因此使用的重点部位、品质要求也不同,分别制定了《汽车装饰用机织物及复合机织物》《汽车装饰用针织物及复合针织物》标准。机织与针织产品的使用部位各有侧重,在指标项上有所加减。机织物及复合机织物侧重用在座椅、门板,复合物与单面料的指标值是一致的。针织及复合针织物侧重用在对延展性能有要求的部位,如:顶篷、天窗、密封条、遮阳板、后衣帽架等。根据针织面料本身特点及用途,标准还将针织与复合针织物指标单独列出,当然指标值有所差异。

4.两项标准指标的设定有哪些特点?

赵瑾瑜:据了解,根据产品使用的部位、美观性及乘驾人员的安全性,该标准指标的设定分为三类:外观指标、一般性能指标、使用性能指标。

外观指标沿用了普通纺织品色差、幅宽、纬斜及疵点的要求,针织物及针织复合物还对尺寸偏差也做了相关规定。

一般性能指标则在物理性能指标的选择上,除参考服装用纺织品的断裂强力、撕破强力、色牢度指标外,还要考虑汽车内饰面料使用部位的需求,如针对座椅面料选择接缝强度指标,面料包覆性方面选择定负荷伸长及残余变形指标,安全/环保方面选择雾化、气味、甲醛、阻燃性等指标,拒水、防油和易去污指标则是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选择。

主要的使用性能指标包括耐磨性、燃烧性能、有机物挥发和雾化等。

5.力学性能的指标值是如何确定的?

赵瑾瑜:力学指标通过标准对比和多次试验确定,例如断裂强力,将国内外采用的拉伸断裂强力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大众、通用等欧美车型采用的是ISO 13934-1-2013《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最大强力和最大强力时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中国厂商采用的是GB/T 3923.1—2013《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两个标准对取样及测试结果的处理相同。GB/T 33389—2016和GB/T 33276—2016在标准引用方面具有一致性,力学指标数值有差异,要注意的是,剥离强力仅适用于复合物,对于有两层的复合物,只需要满足表层和中层的要求。

6.织物耐磨性能有几种测试方法,这两项标准对耐磨性能指标的考核采用哪种测试方法?

赵瑾瑜:汽车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汽车内饰纺织品的耐磨性体现出重要性。耐磨性受所用纱线、织物结构、整理方法(如涂层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因使用部位、选用摩擦测试仪及试验参数设定的不同,测试结果差异较大。

目前知名汽车公司(如大众)采用马丁代尔和肖伯尔耐磨;通用汽车则根据使用部位、织物类型及面料不同的后整理工艺,在马丁代尔耐磨、肖伯尔耐磨和Taber耐磨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测试;中国汽车生产商常采用Taber耐磨法。马丁代尔法和肖伯尔法不适用于绒织物;Taber耐磨法通过外观变化衡量面料的耐磨性,适用于涂层织物。3种耐磨方法的测试原理和所用仪器不同,面料厂商需根据产品属性与客户协商,选择其中一种方法作为面料质量的考核方法。所以标准中将这3个方法都作为耐磨性测试的参考标准,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与客户协商其中一种进行考核。

7.有机物的挥发、燃烧性能以及雾化性能指标是怎样要求的?分别如何考核?

赵瑾瑜:处于封闭状态的汽车内饰面料挥发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尤其是刚出厂的新车,车内有害物质浓度很高。车内有机挥发性物质来源包括汽车装饰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所使用到的阻燃剂,在机织物、针织物、聚氨酯泡沫、非织造布等复合加工中使用到的粘合剂,以及织物印染及后整理中使用到的各类助剂等,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有害挥发物质污染,包括甲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有害物质,标准规定有机物挥发≤50µg/g。近期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严格控制车内空气质量有害物质限值,从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的销售车辆必须严格执行该标准,对于此前已经定型的车辆,则自2018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

汽车使用过程中,车载配件的老化、短路、发动机故障和长时间运转等原因都极易引起火灾,而易燃内饰面料的使用往往会加重火势。因此,标准对内饰纺织品燃烧性能有了规定。标准阻燃性指标的技术要求需执行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的规定,要求燃烧速度≤100mm/min。

雾化是因塑料板和聚氨酯泡绵等内饰材料易产生挥发性物质而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形成雾状沉淀,这些挥发性物质引起的雾化现象不仅影响汽车内部空气质量和驾驶员的视线,而且很难去除,严重时会危及驾驶员的安全,因此标准中将雾化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机织类要求≤3mg;针织类顶篷、遮阳板、立柱、后衣帽架要求≤2mg,门板、座椅≤3mg。

8.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是否有办法简单辨识内饰纺织品的质量?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赵瑾瑜:汽车内饰纺织产品不合格危害很大,早年出现苯超标中毒和购新车后2岁男孩得白血病的案例。即便汽车内饰纺织品的各项重要安全指标全部合格,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甲醛含量、气味、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项目的检验结果也在合格范围内,但这并不意味着汽车内饰就不存在任何风险。

由于汽车内饰产品有其特殊性,就是汽车会经常暴露在高温下,或太阳暴晒环境下使用,持续的高温暴晒,会使得汽车内饰的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挥发得更快,而在车内密闭的环境里,这些有害物质很容易聚集,影响乘车人的身体健康。持续的阳光暴晒也会影响汽车内饰的耐光色牢度,使座套、顶篷等容易掉色。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要索取检验报告,确认质检结果合格或有相关认证(如“3C”认证)标识。此外,购买的新车要时常通风,尤其是高温暴晒之后要打开门窗通风一定时间再上车。

猜你喜欢

针织物内饰纺织品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内饰感知质量设计及验证概述
吸湿速干针织物研究进展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一种车门内饰板注射模结构创新设计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捻度对涤纶针织物服用舒适性能影响的研究
改性涤纶针织物导水透湿性能研究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