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视角下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2018-12-05刘明星
刘明星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0)
1 引言
分税制改革及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等限制,地方政府财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建设的资金需求, 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方式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融资压力。随着城镇化率提升,城镇人口规模逐步扩大,与新增城镇人口安家息息相关的交通、用水用电、供暖供热、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需求规模扩大,而这些需求绝大部分属于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需要由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因此扩大了地方政府对公用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城镇化水平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原先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时,创新创业或者再就业培训等就业方式,都可能需要产生金融需求来实现。据相关经验估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将会产生约10万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城镇常住人口为81347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为到2020年实现人口城镇化率为60%,按照目前人口总数为基数,到期实现城镇化率将产生1.48万亿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包含中央及地方财政拨款、市场融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方式,但其中商业银行贷款为最主要的渠道,面对巨额的投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随着政府债务规模、担保方式等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压力大。风险管控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控的重点,在巨大投资潜力背景下加强风险管控,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势不容缓。
2 研究综述
城镇化发展使得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新增人口在生产生活需求使得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劳动人口城镇化就业释放了大量金融需求,但是当前金融业对城镇化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陈银娥、叶爱(2015)新型城镇化蕴含巨大的金融需求,而现阶段资金不足困扰着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通过分析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发现,资本市场不发达、资金供求双方需求不匹配、开发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的引导有限是城镇化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侯亚军(2016)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不仅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金融部门促进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当前金融业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金融机构分布不均制约城镇化进程、金融工具单一化无法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有效需求、金融市场单一化无法满足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制度不健全对城镇化发展具有制约作用等问题。许多学者通过实证证实城镇化与金融业存在关联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吴彩容、李静(2016)以1993-2013年广东省金融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扩建、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验证三者的动态关系,证实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交互响应关系,要把金融发展规模拓展开来促进广大城镇化发展水平;吕可、赵杨(2013)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金融需求正在发生变革,商业银行在适应新型城镇化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搭建系统性金融供应体系、实现国有和民营金融资本的有序参与、提升对创新产品的风险管控能力等建议;戴素梅、吴迪(2014)城镇化建设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巨大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配套国家宏观政策支撑体系、坚持“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支撑重点领域、创新产品和服务渠道、防范业务风险等支持城镇化建设。因此,城镇化发展为金融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商业银行等金融业在结合自身机遇与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建立相关措施支撑新型城镇战略。
3 城镇化视角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来源
新型城镇化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承载扩大内需拉动需求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新型城镇化促使农村人口生活及就业向城镇转移,建设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我国城镇化比例从2011年的51.3%提升到2017年的58.52%,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0%.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商业银行对促进城镇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必须建立以人为第一要义核心的城镇化,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后,新增城镇人口在住房、交通等需求及生活方式变化,都可能产生大量消费贷款给商业银行带来金融需求。根据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融资需求及融资压力,商业银行应对城镇化发展资金需求存在以下三类风险。
3.1 政策性风险
针对公共服务领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担保方式、政府债务规模等方面政策限制导致信贷受限,融资平台有融资需求但难以获取资金,商业银行有资金又不能房贷;针对私人物品领域,促进新型城镇化面临人口市民化问题,当前各地对商业地产开发积极性高,城镇化变相成为“房地产化”,房地产行业存在大量融资需求,但大规模支持房地产建设又与房地产调控相违背,使得商业银行陷入两难的境地。
3.2 债务风险
由于政府融资平台投资重点大多数集中在非盈利性业务,经营性业务比重小,投资回收期长、资金流量不足造成偿债周期长,对土地财政依赖性强,但土地出让价格受宏观政策影响难以大幅上涨,短期内政府融资平台资金融资及债务偿还存在风险。人口城镇化后城镇居民短期内缺乏固定资产等担保物,而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在现行物权法及担保制度下不适用于贷款担保,使得新增城镇居民也面临同样困境。
3.3 同质化竞争风险
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城市休闲等领域投资需求旺盛,地方政府招商及投资意愿强,过往有盲目建设但使用效率低的现象。众多商业银行为响应新型城镇化政策需要积极参与,投融资领域同质化、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最终导致过度投资及产能过剩问题。
4 城镇化视角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4.1 积极研究城镇化政策,构建良性互动关系
积极研究区域城镇化实施方案,跟踪区域重点规划项目、城镇化配套的大型流通商贸场馆建设项目,积极支持公私合营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围绕新增城镇人口城镇化消费转型,响应人口城镇化带来的新增城镇就业人口就业培训、创业支持、生产经营等创新创业项目融资需求以及新增城镇人口居住、交通条件改善的固定资产融资需求。根据人口城镇化投融资需求开展相关授信、信贷业务,促进新增城镇人口生产、生活稳定,促进商业银行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4.2 加强信贷风险控制,限制贷款总额及方向
商业银行以净资产、存款为周转,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大,相比于居民生活消费等借贷而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融资需求大,偿债周期长,加上目前已经积累的存量债务,地方融资平台偿债压力大且偿债能力低。商业银行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需要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从贷款前审批、放款后跟踪及到期催收需要逐项落实,根据政府融资平台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及债务总额上评估其偿债能力。
4.3 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银行网点布局
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规模大、结构多样化,尤其是在担保方式、债务规模限制下,商业银行需要完善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关的债券市场创新、人口城镇化相关的消费金融创新及新增城镇就业相关的小微企业融资性创新。由于第三方支付等手段兴起对传统商业银行按照物理位置的布局带来挑战,人口流通及金融信息化手段面临更加复杂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在考虑自身品牌及影响力分别在住宅区、企业集聚区、区域突出功能区设置营业网点,完善城镇化扩容区域的网点布局。
5 研究结论
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及非农产业转移,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激发大量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在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和区域性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完善金融产品或服务创新,实现城镇化与金融业互动发展。
[1] 陈银娥,叶爱.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资金保障体系构建——基于以现代金融服务为主体的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4):99-105.
[2] 侯亚军.中国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金融支持体系改革与创新[J].改革与战略,2016,(9):103-106.
[3] 吴彩容,李静.广东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动态关系的检验分析[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2):27-31.
[4] 吕可,赵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商业银行集团金融产品创新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6):69-73.
[5] 戴素梅,吴迪.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机遇与风险研究[J].华北金融,2014,(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