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分析
——以蚌埠市为例
2018-12-05朱莲玉
朱莲玉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1 引言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量占1.78 亿,人口老龄化水平高达13.26%,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5%左右。我国老龄化社会具有增速快、空巢化趋势明显的特点,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流失,在农村地区,不仅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产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与城市的留守老人相比,他们受到的关注很少,本是该安享晚年的阶段,他们的面临的养老现状却不容乐观。
2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本次调查主要在蚌埠市进行,调查方式以问卷发放调查为主,共计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3份,问卷主要涉及老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收入来源以及收支情况、经济独立性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生活照料能力、对子女的满意度以及社交状况与孤独感调查等,并针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度访谈调查。基于蚌埠市的调查结果,本文发现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以下养老困境。
2.1 经济供养能力不足
蚌埠市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方式主要有劳作收入、子女经济支持、基本养老金,大多数留守老人以自己劳作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经济来源较为单一。
在蚌埠市农村,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主要来源为土地种植收入,受年龄、身体状况的限制,他们大多数难以从事大面积的土地劳作,而农业的脆弱性、粮食价格的不稳定性使得来自于土地供养的收入水平偏低,劳作收入难以满足自身的需求;而那些劳动能力低下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更是难以通过土地劳作实现自给自足,他们多数依靠子女的经济支持,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他们的子女多外出在相对发达的城市打工,生活成本高,住房、教育、医疗等压力大、花费高,能够给予老人的赡养费用有限且不稳定,难以维持老人的日常开销。
由于对土地的依赖性以及受学历的影响,在蚌埠市,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没有退休金,他们能享受的是来自于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金,而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更加注重的是覆盖率,基本养老金的保障标准低,保障能力不强,来自于基本养老金的经济支持十分有限。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能力低,积蓄少,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诸如大病、重病等,他们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2.2 生活照料缺乏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与此相伴的是越来越低下的自理能力,而自理能力的减弱使得老人对寻求他人生活照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来自于子女的生活照料往往是老人的首先考虑,农村留守老人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子女常年外出务工,空间距离的加大严重限制了他们能够提供的生活照料能力,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而雇佣护工、保姆等方式受经济能力、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老人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接受这种生活照料。蚌埠农村留守老人在生活照料上的迫切需求,无论是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还是生病时在临床方面的照料,与生活照料上的供给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使得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2.3 医疗保障受到限制
受常年的高强度劳作以及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影响,蚌埠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机能较差,且相比较于城市而言患病率更高,留守老人中多数患有慢性病。蚌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尤其是医疗设施不够完善;医疗卫生水平低;仪器和技术落后;医生不愿意去偏远贫穷的农村;医疗环境差;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救治的意识较差。虽然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但由于其存在可报销金额少、报销门槛高以及针对面窄(主要适用于住院医疗)等限制因素,看病困难依然是蚌埠农村老人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老人收入水平不高,经济供养能力不足,小病能拖则拖,乡镇医疗保障水平难以应对重大疾病,而去医疗资源好的城市医院看病医疗花销大,交通往返不便利且面临生活照料的困境。因此,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需求往往得不到保障。
2.4 精神赡养缺位
在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老年人本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家庭结构功能出现分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缺位,目前养老更为注重的是物质支持,对留守老人的精神支持缺乏关注,老人们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少,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我认同感差。子女常年不在身边陪伴,平时的交流多以电话通信为主,子女在外工作忙,老人作息时间规律,双方电话通信的时间短,频次低,难以填补老人的精神生活的缺失。农村的留守老人文化水平不高,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少,休闲娱乐设施不足,闲暇时的娱乐活动多为聊天、看电视、下棋打牌,相比较城市老人的旅游、锻炼、阅读、老年大学等兴趣爱好,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活动少,社交圈有限,容易产生孤独感,精神状况不容乐观。
3 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所述,从蚌埠市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出发,针对他们面临的养老困难,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能力
物质保障力度的低下是目前蚌埠市农村留守老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收入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城市拥有丰富的经济、文化、政治、教育、交通等资源,为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向城市,蚌埠市农村留守老人群体越来越庞大。经济因素是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能力尤为重要。要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农村劳动力,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不仅要发展第一产业,稳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村农业收入;还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当地就业机会,鼓励在外务工的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提高农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得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共同建设美好乡村。
3.2 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社会化养老方式在农村还未发展起来,虽然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但依然是目前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在蚌埠市农村,离土不离乡的观念依然存在。对于蚌埠农村的留守老人来说,他们多数难以适应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更加愿意待在长期生活的农村,这里有老人们熟悉的生活环境,更加亲厚的邻里社交网络,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德在农村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因此,在农村开展互助养老有很大的优势。互助养老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包括邻里互助、托养寄养、入住互助养老中心和日间照料、时间银行等几种模式,可以根据留守老人们的意愿,实行不同的互助养老方式,以服务老人为方针,构建老人的实时动态信息库,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水平,满足他们的生活照料需求,为农村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奠基。
3.3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蚌埠市的农村留守老人无论是在经济、生活照料还是心理上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这些困难想要依靠留守老人自身来解决并不容易,还需要政府做出相应对策。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农村的养老保障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不仅要扩大养老保障覆盖范围,更要提升养老保障层次。政府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家庭收入与支出等综合因素,切实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等原则制定贴近农村发展实际的养老补贴制度。此外,财政应当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地区落后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设施的投入水平,提升医疗事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得农村老人老病有所依,老有所养。
3.4 大力弘扬孝道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百善孝为先的理念,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子女常年不在老人身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孝道文化受到了冲击,我们应当结合时代新特点,重视孝道文化的建设,弘扬符合潮流的当代孝道文化。
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手册等强化子女的赡养意识,呼吁长期不在老人身边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关爱老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应当在社会大力宣扬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爱老人,对在养老敬老变现优异者提出表扬,为尊老爱老构造良好氛围。此外,还应当大力建设农村的公共文化,打造农村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农村的基础文娱设施建设步伐,开展适合农村老人的闲暇娱乐活动,培养农村留守老人的兴趣爱好,鼓励志愿者多多前往农村开展服务活动,使农村留守老人不再感到孤单。
4 结论
蚌埠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并不是个案,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在养老方面普遍面临的困扰,这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应当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化解之道,从老人自身出发,发挥子女的养老作用,还要利用好社会、政府的力量,切实解决他们的养老需求,使农村留守老人能够老有所养,拥有一个温暖美好的老年生活。
[1] 孟艳亭. 河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和互助养老研究[J].价值工程, 2017,(17):45-46.
[2] 卞玉洁. 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与解决对策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3):180-181.
[3] 张琳. 农村独居老人生活状况分析及其对策——以河北省B市某村为例[J].法制与社会, 2014,(25).
[4] 刘芳. 互助养老--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新路径[J].天中学刊, 2014, 29(4):58-60.
[5] 黄梦瑶.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难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