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英文植入现象对翻译的影响分析
2018-12-05王亚南范启洲
王亚南 范启洲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网络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产品也正理所当然的充斥着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一带一路”规划提出以后英语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人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更加强烈。正因如此,以网络为载体的英文学习产业方兴未艾,大规模的网络产品英文植入现象更是随处可见,这既是英语学习方式的创新也为英语学习质量带来了挑战。本文主要着眼于网络产品的英文植入现象,找出其中的缺失,分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1 网页英文植入
随着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的诞生,第三次科技革命悄然到来。时至今日,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其产品已然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人们的最新需求等每每都能在网络产品中得到体现,甚至一定程度上来说,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就是先进与进步的代名词。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伟大战略被提出,到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被首次提及,到今天以“亚投行”为代表的相关配套计划全部实施,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被逐渐拉近,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最终抉择。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现实需求,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越发的不可或缺。于是乎“英语热”现象便在中国悄然兴起,上至教育系统下至社会环境,无不对英语充满着超乎寻常的热情。而作为始终紧随时代潮流而动的网络产品自然不会对这一趋势视若无睹。于是乎,在我们的生活中,留意观察便不难发现存在英文植入现象的网络产品比比皆是。不同于其他产品的英文植入,网络产品因具有受众更广,影响更潜移默化的特点,对英语相关的语言习惯,翻译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产品的英文植入现象既是对人们市场需求的主动迎合,更是为其产品增加时代性和科技感的必然选择。网络产品的英文植入,其主观并不是为了增加人们的英语辨识度,而是市场趋利行为所致,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客观上其对人们的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而持久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对英文植入现象进行更加全面的审视和思考。
2 网页英文植入存在的问题
中文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严谨的语言,在漫长的发展融合历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语言体系和语言环境,对于词汇的解释往往单一而明确,而英语却不是这样,其本身就有书面语和俚语的区分,而且其词汇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解释,正因如此,网络产品在选择英文植入时就需要特别注意英语与汉语的结构差别,尽量避免限于文字表面的直白翻译,认真揣摩需要插入的内容在不同语言体系中的区别与共通之处,并特别注意加强英语基础造诣,坚决避免基本语法错误,在准确无误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插入。针对上述基本要求我们整理了现有网络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这也就要求企业在开发推出网络产品并涉及中英文对比板块时要特别注意不同文化体系之下翻译内容被读者的认可度。在这方面,市场上相关网络产品问题非常突出。例如我们注意到相关企业在介绍公司的政策环境时喜欢讲“乘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东风”一句,而这句话中的“东风”一词在许多外宣网页则被直接翻译成了“east wind”。众所周知,东风一词在我国象征着无限的希望和生机,但是相同的语义在西方则是以西风作为比喻的,比较经典的代表就是名著《西风颂》中的西风就象征着生机和希望。所以可想而知,当西方用户在中国企业的外宣版块上看到“east wind”的翻译时必然是无法准确的领会到文字背后的含义的。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海尔集团的全球新年贺词中出现过“龙马精神”的词汇,在英文翻译过程中直接将“龙”译成了“dragon”,这显然是没有注意到在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化身的具体现实。试想一下,当一些对中华文化缺乏了解的国际友人看到海尔集团以龙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载体时,会不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是一家充满着侵略和暴力的企业,从而给集团的海外业务带来阻力。近年来海尔集团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9%跌至6%除去直接的经营策略问题之外,其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也必然是重要推力之一。
3 网页英文植入现象分析
模因(Memes)是文化传承时的基本单位,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的理论,由理查·道金斯在《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所创造。模因论的观点认为,文化中的模因具有像病毒一样的传播、感染的功能。基于这个理论,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强势的模因会不断替代弱势模因,企业在开发外宣板块时一方面要做到准确地传达信息,另一方面又要将展示页面尽量简洁明了给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最深的印象,从而达到其商业目的。然而在模因传播的过程中因文化衍生的共性,模因很可能会打破不同语言间的界限,同种语义的不同词汇在模因强弱的情况下必定会有一种趋向衰弱。例如: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简称为BGM,缩写的简便性使英文的使用量大于中文,这纵然是文化交融的趋势,但BGM也有取代背景音乐的可能,不同文化的魅力在于其自身的独特性,若是两种文化完全趋同也就失去了文化交流的必要。不仅在个别词汇的缩写方面,许多企业在制作外宣页面时不仅有完整的全英文板块,在其中文板块中还植入了许多的英文词汇。就以广州医药有限公司为例,在其完整的英文外宣板块之外中文板块中还还存在着许多的英文翻译,在其官网首页中的服务通道中“流向查询(sales to the query)、B2B电子商务平台(E-commerce platform)”等选项中都存在着中文翻译,并且在企业宣传口号中植入了英文翻译,如此固然方便了阅读者,但两种文化本身就存在着竞争,糅杂的文化环境更增添了语言翻译的复杂性。
大部分的网页英文存在的翻译错误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两种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于模因论的理论原理来说强势模因较弱势模因更具有被使用者接受的趋势。两种语言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而一种语言在融入另一种语言时也亦如人适应一个新环境的过程存在身份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即一个人在融入一个新的文化群体时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产生的文化认同感的缺失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语言亦是如此。例如牛津词典中收录的中国传统食物 “豆腐”一词有两种翻译解释“bean curd” 和“tofo”前者更适合英文的意译解释,而后者更贴近中文音译。豆腐19世纪初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等地,而今“tofo”一词已广为人知,而“bean curd”很多人已不知为何物。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下网页英文翻译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在制作时忽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强弱语言模因的应用。由此可知,在大语言环境下强势模因会像自然界中的法则一样压缩弱势模因的生存环境,企业在网页制作时不仅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同时不能忽略语言的文化背景。
4 总结
英文翻译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兴起,在词汇的使用方面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语义的表达也存在着差异。许渊冲先生是当代诗词翻译的第一人,在其古诗词翻译方面仍有许多翻译家认为古诗词不可译。钱中书先生曾称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是“不忠实的美人”这既是一种赞美,同时也是对古诗词翻译的侧面反对,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无法用英文完美地表达,并且在翻译忠实的原则之下这一点更加难以实现。网页英文的植入对中文的语言文化既是一种丰富,同时也会压迫中文的语言生存环境。词汇的生存能力同词汇的使用量是成正比的,拥有强势模因的词汇会更易于被使用者所接受,而英文易于缩写的特性使得英文的传播范围大于中文。
现今许多的中文词汇也趋于英文化,例如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business)简称B2B,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更多人愿意用B2B这种简便的方式作为替代其在中文中的地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囊括了56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包容性被广为传扬,而文化交流最好的方向是以己为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 仲伟合,仲钰.功能翻译理论概述[J].中国翻译,1999.
[2]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3] 王晓菁.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在CET-SET中口语表达的影响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