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 斑马线“安全感”和“担忧”兼而有之

2018-12-05

汽车与安全 2018年4期
关键词:安全感人行横道标线

多地推出3D立体斑马线其用意在于用视觉上的立体斑马线模拟路障,达到减缓车速的目的。立体斑马线通常两边施划黄色线条,这是为了让汽车驾驶人更容易看到。3D斑马线远远看去像是道路中间浮着一条条长方体的路障,通过让驾驶人产生视觉上的差异以迫使他们减速。还有一些地方在3D斑马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创新,把立体卡通人物 “搬”到了斑马线上,主要集中在市区学校门口、公园旁边等交通治安严格的路段。

3D斑马线一经推出便引起广泛的关注,用立体的斑马线让驾驶人产生前方有实物的错觉,迫使驾驶人斑马线前减速让行。从各地陆续出现3D斑马线的情形来看,部分交管部门对3D斑马线的影响持积极态度,其出发点就是为引导驾驶人礼让以更好地保障行人的通行安全。对此,社会大众则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观点,赞成的人认为,3D斑马线会大大降低车辆与行人抢道的问题,根据相关新闻报道的披露,3D斑马线确实让部分行人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另一方面,针对这样一种新兴事物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引发了行业内对3D斑马线存在合理性的讨论。

斑马线的立体效果非常明显,不少驾驶人行驶至该斑马线前,都会提前减速。很多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斑马线的驾驶人表示,远看以为路前面放置着一些长石块,赶紧减速,走到跟前才发现是斑马线。这样的结果则是设置3D斑马线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对于行经斑马线的行人而言,比起加速行驶的机动车,斑马线前提前减速甚至停车的机动车其威胁性明显就降低很多,这无疑是进一步确保了行人穿越斑马线的安全,因此很多市民对3D斑马线的推行表示支持。

但是,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而且反对的理由非常充分。有人认为,3D斑马线会给机动车驾驶人带来认知和辩识困难,容易分散注意力,对交通安全反而带来隐患;也有人认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驾驶人“上当”数次后,3D斑马线发挥不了让其减速的作用,仍然会埋下安全隐患;还有些人担心因驾驶人猛然刹车引起追尾事故而反对施划3D斑马线。

为3D斑马线“点赞”

究竟可不可以设置这种立体效果明显的3D斑马线?这要看是否违背了设置斑马线的初衷,斑马线标准用语叫做人行横道线,一般是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好似斑马身上的线条,所以称作“斑马线”,斑马线作用是能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斑马线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英国。3D斑马线比过去简单的白线更有立体感,视觉效果明显,对接近斑马线的机动车驾驶人警示效果更强,提醒减速慢行,对行人安全更有保障,对这种有益的尝试社会应该给予更多包容和支持,应该为3D斑马线“点赞”。

斑马线是一种公路交通标线,我国交通部2009年对人行横道线的设置规范出台了明确规定。3D斑马线的设置虽然还没有“法律依据”,但是要根据社会效果来不断总结完善提高这种标线的设置形式,及时修改相应规范的规定,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交通安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社会问题,3D斑马线的警示效果无论多么明显,也需要人来遵守,做到心中有“责”和“则”。只有行人和驾驶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礼让斑马线,不闯红灯、不争道抢行,才能形成“车让人、人让车”的文明交通环境。

3 D斑马线应该立即叫停

3D斑马线属于创新事物,从推出以来就伴随着争议,有人愿意为它点赞,也有人认为应该立即叫停3D斑马线。

3D斑马线不符合国家标准

人行横道线是国家标准GB 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的道路交通标线,具有法律效力,也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不按国家强制性标准施划的人行横道线(如3D斑马线)不是合法的人行横道线,不具备法律效力。

如果一辆车撞了正在3D斑马线上横过马路的行人,车辆驾驶人认为那不是斑马线,行人的行为属于不走人行横道过马路,不受法律保护,大家对这种3D斑马线性质的认知就会产生争议,而这个标线的性质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肯定是有影响的。这就是使用不符合标准的交通标线的不良后果。

国家标准GB 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为了更详细地规定交通标志和标线,从1999版的一个标准改为2009版的三个子标准,分别为总则、道路交通标志和道路交通标线。

在“前言”的第一句话就明确规定了:“GB 5768的本部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说明了这个国家标准是个强制性标准,标准中的内容必须强制执行,不容挑战。

在总则的第3条“原则”中规定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应传递信息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以引起道路使用者的注意”。在第4.1条“基本要求”中更是强调“交通标志和标线的颜色、形状、线条、字符、图形、尺寸应按GB 5768(所有部分)规定执行”。

人行横道线属于道路交通标线,在GB 5768.3-2009的“第三部分:道路交通标线”中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对人行横道线进行了定义:“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又称斑马线)”。从这一条来看,3D斑马线明显违反了国家标准。

3D斑马线如何寻求标准支持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3D斑马线”确实是非常实用,非常有用的创新,难道就不能改了吗?

对此,解决的方法有二:一是可以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申请修订标准,增加3D斑马线的相关规定,但问题是3D斑马线真的很有效果吗?标准真的有必要去修订吗?二是把3D斑马线改成GB 5768规定以外的标线,可以参照标准4.1.2的规定,按照标准的附录A的程序申请。可是,那些施划了3D斑马线的城市的管理部门,是否按标准规定的流程申请报备了呢?

技术标准是法律的有力支撑,法律负责约束,技术标准负责定性和定量,没有技术标准支撑,很多法律是无法实施的。比如说,最近在网上流传的某地城管“摩托车不是机动车”视频,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有什么特征,要求符合哪些参数,这是技术标准确定的;可以在哪通行或者停放,驾驶需要什么条件,这是法律规定的。

再例如,酒后驾车如何处罚,这是法律所规定的;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有多大才算酒后、醉酒,用什么方法和仪器检测,这是由技术标准来规定的。如果检测的方法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就不能认定驾驶人酒后驾车。

一些技术标准长期被忽视

技术标准就是技术范畴里的法律,同样应该值得尊重,同样必须遵守,同样必须知晓,特别是对于管理者和执法者。很多执法者只重视对法律的学习,对相关的技术标准根本不了解,在执法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较多的偏差。

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一些技术标准长期被很多执法者所忽视。而且,很多执法部门没有设定标准化管理部门,因此,法制部门往往不仅承担法律顾问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同时还得承担标准化管理部门的职责。

3D斑马线推行需因地制宜

斑马线就是生命线,但也有很多事故在斑马线上发生,这是驾驶人缺乏礼让造成的后果,这也是推出3D斑马线的初衷,出发点是积极主动的。由于一些3D斑马线造型过于逼真,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驾驶人会产生视觉错乱,只怕安全目的还没有达到,又增加了新的安全隐患,这究竟是为城市添彩还是添乱,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实际效果。对城市交通安全进行创新,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凡事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只有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周全了,确保万无一失了,才可继续推广。交通安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社会问题,想要解决礼让斑马线问题,还得从根源出发,3D斑马线的警示效果无论如何,也需要人来遵守,大家必须做到心中有法。总而言之,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和驾驶人“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宣传、激励和约束的手段缺一不可。

链接:多地试行3D斑马线

试点3D斑马线考量效果

2017年7月9日,成都交警在成都盐市口新中兴路口首次开展3D斑马线试点工作,通过更加醒目的立体视觉,提醒过往驾驶人避让行人。

据现场民警介绍,成都试点的3D斑马线的路段有两处,包括盐市口和永陵路路段。3D斑马线的设置,是为了通过视觉错位效果,以及增加斑马线的辨识度,迫使驾驶员主动降低速度,主动礼让斑马线上行人。例如盐市口这处路口,本身来往车流多,车速较慢,同时该路口为中心城区繁华商业圈,行人过斑马线需求较大,“驾驶人就算首次看到3D斑马线踩刹车,也因车速较慢很难发生追尾等交通事故。”

居民为3D斑马线点赞

嘉兴第一条3D斑马线位于海宁市马桥街道丰收路先锋村农贸市场附近。斑马线通过蓝色、白色和黄色的构图搭配,利用人的视觉差,营造出一种逼真的立体感。和其他推出3D斑马线的目的一样,就是为了让机动车减速慢行。

此处因为市场开业,原本交通压力比较大的路口,人流量、车流量激增。由于没有红绿灯,这个路口比较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通过推出立体的斑马线,迫使驾驶人提前减速慢行,从而保证行人的安全。

“相比传统的斑马线,这种立体斑马在视觉上更为明显。大约20米远的时候,就会注意到。”驾驶人何先生上下班经常会经过这条路,“早高峰的时候,行人非常多,我现在远远地看到这条斑马线,就下意识地踩刹车减速。”

猜你喜欢

安全感人行横道标线
不同城市道路标线类型抗污染性能分析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到底怎么“让”
公路交通标线应用选型研究探讨
鱼刺形减速标线设计参数选取
3D视觉标线在道路交通中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世界各地创意人行横道
在丰富的情境中领会平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