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协同创新的石油工程建设企业高效管理
——以江汉油建武汉项目部为例
2018-12-05李国育
黄 茜 李国育
(中石化江汉油建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1 引言
现阶段,石油工程建设企业还未摆脱传统资源性产业的束缚,因此如何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是石油工程建设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企业的内部的协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技术创新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组织创新为贯彻企业战略提供保障,能够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企业的内部协调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也为石油工程建设企业的发展方向指明了方向。
2 内部协同创新的内涵
内部协同创新的主体是产业或企业本身,它主要依靠组织内在要素之间的互动。如陈光指出协同创新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提高协同度为核心,通过核心要素和若干支撑要素的协同作用,实现企业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张刚等提出技术、组织和文化协同创新的一般模式;孙长青指出“创新协同是指经不同创新主体以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通过创新要素有机配合,产生单独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
3 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内部协同创新
3.1 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的机制
建立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内部协调创新机制将技术创新和组织过程相结合,包括技术创新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多个技术创新的并行处理以及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协同作用;还包括其内部的组织过程协同创新机制。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内部协调机制就是两者协同作用,不断迭代,推动发展,如图1所示。
3.2 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内部协同创新过程
协同的本质就在于价值的创造。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内部协同创新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以往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江汉油建下达的内部管理文件。本文发现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内部协同创新过程如图2所示。
4 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内部协同创新实践
通过以上是对企业内部协同创新机制及过程的分析,下面将以江汉油建武汉项目部的实践实例来具体体现如何进行通过实际手段完成内部协同创新。
4.1 实践模式
江汉油建武汉项目部是专业从事石油工程基础建设的基层单位,在日常管理中重视现代化管理手段在企业中应用,重视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创新作用,突出项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在实践中以内部协同创新为手段、以项目部效益为核心,以考核约束为管控、以协同创效为重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部协同创新的高效运行管理模式。
技术协同创新:
(1)员工与数字化协同:提高员工技能,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加强对数字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针对性培训。
(2)投标和合同协同:合理化投标,提高投标成功率;提高合同谈判技巧。
(3)与其他项目部横向资源协同:整合更科学的投标技术、预算技巧和施工技术。
(4)财务和预算协同:严格执行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策略,发挥财务核心功能,控制成本,强化预算管理。
组织过程协同创新:
(1)充分发挥生产运行的牵头作用,突出计划统计的基础职能。以创建高效有序的生产指挥中心为目标,以项目部效益为核心,以考核约束为手段,以横向协调纵向沟通为重点。
(2)减少管理层次,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在生产管理上,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项目经理对所有项目进行总体平衡、协调、监控,减少管理层次,增强岗位员工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了生产上的良性循环。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根据公司下达的业绩指标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按各自岗位合理分解,严格考核,承诺兑现。
4.2 协同创新成效
(1)形成了“计划安排-过程管控-考核兑现-改进提高”的协同生产运行管理模式。
(2)建立了以基本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系统,搭建了以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为核心的生产运行系统,构建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使日常生产组织更加“精细化、实时化、高效化”。
(3)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拓宽了技术人员工作思路,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锻炼,以适应生产发展和科技工作的需要。
该项目部实践了企业内部协同创新之后,项目部既增加利润值,又保证企业投入的收益,从项目发展的整体角度来运用各种资源,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了各部门的最佳协同,达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5 结论及展望
本文研究了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管理的内涵、机制、要素及绩效,并用实例验证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管理的有效性及绩效成果。期望本研究内容为推动技术和组织过程协同演化来发挥石油工程建设企业资源整合优势、提高竞争力以及效益最大化提供借鉴作用。
笔者考虑到此类企业结构设置的共性,协同创新的执行方以及实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本文中用基层单位企业显示如何通过内部协同创新时限高效管理。希望能从大视野角度深入探索和完善企业内部协同创新机制及其绩效评价。
[1] stieglitz N,Heine K.Innovations and the role of complementarities in a strategic theory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0):1-15.
[2] Chen M.Competitive tension:The 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1):101-118.
[3] 陈光.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
[4] 张钢,陈劲,许庆瑞.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7,(2):56-61.
[5] 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