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碎片化阅读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研究
2018-12-05周丽
周 丽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600)
碎片化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有别于传统纸质阅读,主要指以手机等电子终端进行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的阅读模式,具有随意、零散、无序、快捷、简易等特征。这种阅读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信息的获取,能够使阅读者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加快捷地获取最新消息。与传统的阅读方式不同,碎片化阅读极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避免了阅读一些无用的信息,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习者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指学习者自觉自主地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境中自觉主动地使用一系列复杂的认知(如反思与批判性思维等)与非认知策略(合作及目标管理等)解决复杂问题以达成各种个体及社会性的发展目标。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个体的终身发展,属于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
1 碎片化阅读存在的问题
碎片化阅读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可以使学习者在海量讯息中进行自由学习,获得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碎片。这种直观式体验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大量信息,阅读容易停留在表面,注意力容易被标题吸引,对内容则是蜻蜓点水式的一扫而过,缺乏深入思考,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在阅读过程中,很多信息以及结论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初次阅读时会觉得收获很大,然而过后却感觉没有什么效果,由于信息呈现碎片化,彼此之间往往缺乏必要联系,长久阅读容易形成单一思维和片面认识。由于信息更新速度极快,从信息中获取知识的遗忘程度也随之提高。
(2)信息繁多,选择面广却缺乏判断能力,想要学习却难以坚持,容易形成焦虑情绪。互联网为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有各种的微课、慕课、公开课等,资源非常丰富,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由于缺乏强制性和监督性,很多时候都是虎头蛇尾,焦虑情绪随之产生。
(3)互联网提供的海量资源,以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与呈现,使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度大大降低。很多学生认为可以有更多的途径获取知识,对学校的课堂学习重视程度下降很多。
2 碎片化阅读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方面是碎片化阅读的大势所趋,一方面是学生在享受碎片化阅读带来的便捷直观体验同时存在的一些焦虑和认识、思维方面的误区,碎片化阅读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间联系密切,如何使碎片化阅读最大化的服务于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里最重要的是个要认识到碎片化阅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碎”,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使知识之间原有的联系被打断;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学习时间的连贯性也变成了断续化;从思维的角度,原有的连续思考也被打破,思维更容易形成跳跃。如何将碎片化阅读和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联系起来,使碎片化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比较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形成体系化,这里的体系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的体系化、技能的体系化和能力的体系化。在这样的架构下,将碎片化的信息、时间、思维融入进去,比如在布置任务进行前期准备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碎片化阅读来寻找相关的讯息,然后将这些零散的信息重新组织起来,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提升自身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概括起来就是,碎片化阅读应该作为系统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形成过程中应以系统学习为主,而在专业前沿发展动态、新技术方面采用碎片化阅读作为补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3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学校的培养关键还是要落实到人才的培养,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架构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系,学生在学校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学习首先面对的就是课程,因此本团队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3.1 重视课程实施过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从2014年开始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机械工程系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分别与德国职教领域内的热门工种——“精密机械加工师”和“机电一体化师”开展专业合作,并引进德国“HWK职业资格证书”。并于2015年开始组建首届HWK“机电一体化师”和“精密机械加工师”中德合作班。中德合作班的教学、管理、考核等将全部引进和参考德国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实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六步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从而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这种培养方式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紧密相关的,基于此,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做以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3.1.1 过程的完整性
在课程的设计中,首先围绕教学目标对所需内容进行分解,可以分解成比较简单的项目或者是综合程度高的项目,每个项目再以任务形式呈现,最终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完成情况来衡量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可以是比较简单的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必须是完整性的,所谓完整性,即是说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或者说面对这样一个任务(工作),如何分析它,如何制定解决的办法、步骤一直到最后任务的完成及对完成情况的评价,这一过程可以使用六步法组织起来,学生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训练才能体会到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做得怎么样,从而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为步入社会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3.1.2 过程的参与度
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每位同学都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的情况是,老师根据项目布置了任务,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响应,但是还有一些同学则反应比较消极,通过交流了解发现,这部分同学中有些是之前的知识学习的不扎实,因此在面对任务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还有的同学则是习惯了过去的老师直接讲解的模式,对这种需要自己参与任务的方式适应性不够。面对知识点欠缺遗忘的问题,碎片化阅读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学生对于欠缺的知识可以在碎片化阅读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完善,对于适应性不强的学生要积极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通过让小组成员轮流负责的方式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3.1.3 过程的情感性
动机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所谓动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外部动机,指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外界的成绩、奖励、竞争或他人的评价;内部动机,指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对事物的兴趣、好奇、挑战及自我成长;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和技能的自我判断;考试焦虑,指在考试中对于考试结果的担心和焦虑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同学的消极表现,除了在知识上面的不足和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性不强而外,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这部分同学更需要的是老师的积极引导和更多的鼓励及正面评价,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把动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考虑进去,根据动机体现的四个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施,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3.1.4 教师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然而两者的定位是不同的,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咨询者,同时也是学习结果的检验者和成效的评估者,处于主导地位的,而学生则是这一过程的实施者、执行者,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以前单纯的传播知识,而是多种角色的综合,并且在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过程的完整性,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情况,使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
3.2 评价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外,应引入多元化评价,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改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雷达图表示法是一种多维空间中数据点的几何投影方法;是一种把多维空间中的点映射到两维空间的可视化方法,即将多维数据的各个属性值用二维平面图形表示。该图形往往与导航雷达显示屏上的图形十分相似而得名。雷达图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操作的特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对多元数据进行作图的方法。
在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课余时间关注度比较高的或者感兴趣程度较高的大多是一些比赛赛事和网络游戏,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感兴趣的球星或者游戏角色里的特点、技能、属性如数家珍,而这些很多都是以雷达图的形式呈现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呈现方式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角色的各项属性,作出整体评价,这样的形式能否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比如阶段学习当中引入进来呢?答案是肯定的,可以通过雷达图这样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知识、认知、技能等方面的“属性”值,从而清楚自己有哪些不足,需要做哪些调整从而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雷达图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怎么样,从而进行实时调整,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形成良性发展,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来临,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碎片化阅读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可以在高职学生系统学习过程中起到有益补充作用,使用得当可以使学生丰富专业知识,对创新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特别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应在知识、技能、综合能力、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1] 赵树海.大学生碎片化网络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22):61-62.
[2] 郭文娟,刘洁玲.核心素养框架构建: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3):21-23.
[3] 刘文远,李芳,王宝文,洪文学.基于雷达图表示的多维数据可视化分类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0(1):179.
[4] 尹涛,张磊,江奇.“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局限性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6):64-65.
[5] 顾小情,冯圆圆,胡思畅.超越碎片化学习:语义图示与深度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15,(3):39-42.
[6] 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张琳.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26-27.
[7] 王竹立.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6,(4):9-16.
[8] 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3):229-232.
[9] 何基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5):75-78.
[10]郭胜伟,张稚鲲,谢松.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J].江苏高教,2012,(2):85-87.
[11]林众,冯瑞琴,罗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1,(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