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05姚海凤
姚海凤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教育也必然进入“互联网+”教育模式,同时,大大学生手机占有率达到了99%以上,由于手机上网具有费用低、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因此,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可以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大规模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明确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高校培养课程体系,为了响应教育部号召,同时,《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应用课程,因此采用以实务操作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和以理论讲授的线上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模式教学。
如何利用“互联网+”把我们的高职《公共关系实务》教学变的让更多得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因此结合了传统的以线下实务操作与线上的在线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了。
2 高职《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因此各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使之在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职院校各门课程在网络技术方面的应用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同时,《公共关系实务》课程的网络教学手段的使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1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
目前,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手段,也是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而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不断多样化,但是由于高校网络硬件不健全,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欠缺和存在偏见等等原因,使得在《公共关系实务》课程中许多教学资源和手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微课、网络精品课程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并且多数教师仍把ppT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因此,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也不如意,课堂效率也不高。甚至有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存在偏见和抵触,认为信息化教学不适应教育教学。然而,学生喜欢并接受信息化能力强,如果教师没有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去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预习和复习,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应用不充分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学习平台和App营运而生,这些教学工具的应用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得学生能够解决使用全球各地的资源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同时网络教育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的使用还很少,最终造成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学生学习效果不好。
3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现途径
微课、慕课、网络课堂等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的重要成果,使得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想学习就学习,弥补并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不灵活、网络平台等信息化自主学习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基于以上因素,教师将《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分四步完成教学: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课后反思回顾。
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自身的特点和企业岗位对《公共关系实务》课程的需求,设计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公共关系实务》课程的系列微课,如“构建公共关系部”“制定公共关系部岗位说明说”“公关谈判”“危机处理”“策划公关主体活动”,辅以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提示。教师在上课前两天将微课发布到雨课堂或者微信群中,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对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记录,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对于讨论过程中再次没有解决的问题,课上或者课下与老师沟通进行解决。
课程开课后,教师结合学习任务和知识点定期发布教学视频、练习、作业等学习资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对学习微课的情况进行展示,确定学习学习知识的情况,进而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指导。下面是构建公共关系部任务中课堂展示环节过程实例:第一,教师对构建公共关系部任务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对课前微课任务的学习情况,对选择比较典型的两组任务(构建公共关系部组织)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构建的公共关系部组织结构的实例1不存在问题,构建公共关系部组织的结构实例2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对比两个实例,启发学生找出问题,进而再次强调构建公共关系部组织结构的重点和难点。第二,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实例讨论,并派代表记录讨论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三,各小组代表轮流到讲台发言,阐述本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教师结合任务完成情况、学生代表汇报情况以及现场问答情况等进行评分。
课后学生将根据课堂评价进行任务的修改,修改后经教师确认后上传到教学学习平台,供同学们参考学习。同时课后学生再次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顾,确定知识点的完全掌握。
4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关系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打破了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混合课后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并规避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学生学习创造了全新的环境和分为,能够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为导体的教学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会更加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也能更加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1] 浦徐进,朱秋鹰,曹文彬.公平偏好视角下“龙头企业+农户”供应链关系治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4,28(3):120-125.
[2] 陈贵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J].教学改革,2015,(12):99-101.
[3] 张宙.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4):75-79.
[4] 邱鹏程.“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18.
[5] 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N].中国新闻网,2015-05-04.
[6] 刘丹丹,董剑桥,李学宁.大学英语泛在化学习环境的建构与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