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的务实精神

2018-12-05戚长勇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利益国家

戚长勇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系统和科学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制定的对外谋略。国际战略一般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本的利益是什么,这是国际战略的核心。第二,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是否客观,符合实际,这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大环境。第三,对自己的国情认识是否准确,这是实现国家利益的物质保障。第四,对外谋略,也就是对外政策,包括根本原则、基本政策和策略,这个更多的是反应一种主观认识,主观能动性。这四个方面,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系,即构成了一个科学体系。本文将从这四个问题论述邓小平的务实精神。

1 邓小平关于国家利益观的务实精神

国家利益是维护国家生存发展的动力,也是理性国家天然的追求。然而人们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并不一致。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难以摆脱传统观点的影响,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放在处理国际事务的首要地位,然而现实证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利益冲突甚至流血事件。

邓小平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超越原有思想的禁锢,明确提出了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邓小平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等方面内容,其中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是第一位的。

1989年,邓小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邓小平在国际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争取国家利益,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这也反映出邓小平的作为政治家的务实精神。

邓小平以他的务实精神突破了长期以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桎梏。他对国家利益的正确认识,为中国维护权益,发展综合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邓小平分析国际形势中的务实精神

近代以来,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一直是中华民族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总是习惯先去看看老祖宗怎么说,而忽视对现实变化的研究,从而做出符合实际的新判断。以往,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居安思危,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随时可能发生,中国积极做好战前准备,错过了发展经济的良机。

邓小平却敏锐地察觉到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核武器的增长、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等一系列变化。他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从而突破了“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只要国际剥削者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后来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证实这一结论是正确的。

虽然邓小平认为战争可以避免,要但他从未放松警惕,不会被天真的幻想所蒙蔽。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用新思维去改造苏联国内政治和对外关系,他提出“全人类共同利益高于一切”。美苏两国频繁互动,双发达成一系列的协议。这种变化并不是戈尔巴乔夫多渴望那样,美苏两国已经化干戈为玉帛,“全人类共同利益高于一切”已经成为共识。邓小平却说道:“过去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现在情况变了。但是强权政治在升级,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想垄断世界,这点我看得很清楚。”不久之后,苏东巨变,戈尔巴乔夫为他的天真付出了代价,而同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历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依然保持国家的统一稳定和高速发展,这不得不归功于邓小平的远见卓识。

3 邓小平认识中国国情中的务实精神

一个国家的国情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自然、历史、经济等各个领域,而且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对国情的判断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对国家情况的精准认识和分析,是确定一国外交目标与方略,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书摆脱传统观念的禁锢,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针对不切实际的赶英超美目标,邓小平以务实的态度,冷静客观地评价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他说“我们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我国在农村的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特区呈现良好发展的趋势,对于这些成绩,邓小平指出,同我们的大目标相比这算不了什么。他还说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邓小平能够清楚的看到,勇敢的承认中国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他不妄自菲薄,肯定了中国的地位和潜力。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世界上都说美苏中大三角,我们不讲这话,我们对自己的力量估计是清醒的,但是我们也相信中国在国际事务里面是有足够分量的。

邓小平以务实的态度,纠正之前的错误,不受周围舆论的干扰,冷静客观地评价中国的基本国情,为中国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打好了基础。

4 邓小平在对外谋略中的务实精神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然而某些西方国家仍然以维护人权为幌子干涉别国内政,动辄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制裁,甚至发动战争,对别国产生了难以估计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正说起来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他说的这句话,概括了他在人权和主权问题上的认识,也让我们认识西方国家的某些政客和学者,拼命地鼓吹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的人权观的欺骗性和虚伪性。

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也体现出他的务实精神。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日本记者很尖锐的提钓鱼岛归属的问题,邓小平睿智的答道:“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关系。”人们通常认为,侵占我国领土,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为此不惜大动干戈。而一个务实的政治家,则不会拘泥于无谓的观念。邓小平在权衡利弊之后,为了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提出了这个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中日双方的相互对立的领土主张得到尊重,同时又保障了友好协作,共同发展关系,事实上日本对于中国80年代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如果中日之间不能绕过钓鱼岛这个坎,鹬蚌相争,对两国来说弊端远大于利益。

最能体现邓小平对外谋略的是他提出的“28字方针”,就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善于藏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策略思想。这一策略思想,体现出邓小平冷静务实的作风,运筹帷幄的智慧,刚毅深邃,处变不惊。

苏东巨变,很多人怀疑社会主义是不是要失败了。邓小平明确指出:只要我们自己不乱,谁也压不垮我们。他说:“纵观全局,不管发生怎么变化,我们要真正扎扎实实地抓好这十年建设,不要耽搁。”在外界环境发生巨变的情况下,在诸多变量中,邓小平看清了最根本的经济问题,他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解决了姓“社”姓“资”的问题,显示出一个政治家的务实精神。

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这样,无论外界的影响多大,中国都能稳如泰山。在此期间,不能出头,不能和别的国家硬碰硬。面对别国的挑衅,我们也不能乱了阵脚。等到国家足够强大,外界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邓小平的谋略,都是围绕着国家利益,不掺杂意气用事,目光长远,胸襟开阔,不以一时一事论得失,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作为政治家的务实精神。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具有极高的智慧和丰富的内涵,邓小平能够具备这样的智慧,前提就是他具备务实精神。因此他能超越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受周围舆论的干扰,敏锐的发现国家利益这个核心,冷静客观的看待变化中的世界,实事求是的认识中国国情,并制定灵活务实的对外战略。他的国际战略思想都是紧紧围绕国家利益这个核心,中间不掺杂个人感情,能够认识到并且承认自身的不足,面对挑衅不意气用事,不被外界所欺骗和吓倒,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国力还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我们需要稳定的大环境。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仍然是21世界中国外交的指南。

[1] 冯特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 朱炳元.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基本特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6).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利益国家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把国家“租”出去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
秋山真之及其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