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自贸试验区对北京开放经济的影响机制与典型事实

2018-12-05蒋依鸣张晓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总部试验区京津冀

蒋依鸣,张晓涛

(1.中央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北京 100081;2.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院,北京 100081)

引言

天津自贸易试验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特殊功能区,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投资贸易规则制定、争取国际经济体制治理权力、引领全球经贸活动良性发展的重要窗口。通过加快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逐步提高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便利化和自由化水平,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整体的对外开放层次,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但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会对周边区域的开放经济产生一系列影响,作为地理位置毗邻天津的北京受其影响更为深远。

一、天津自贸试验区对北京开放经济的影响效应

北京毗邻天津,两地经贸往来密切,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对北京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具体来说,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会对北京开放经济产生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

(一)天津自贸试验区对北京开放经济的“虹吸效应”

自贸区的“虹吸效应”是指自贸区会在短期内吸引走各地尤其是周边地区的高端生产要素,影响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天津自贸试验区由于特殊的制度和政策红利,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入驻自贸区内。一方面,自贸区内总部经济和新兴贸易业会进一步得到发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自贸区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优质要素,包括人才、资本、龙头企业等等,影响周围城市的经贸活动。

1“.虹吸效应”对北京总部经济的影响。基于天津自贸试验区特殊的政策红利,跨国公司可以拥有更高程度的管理自由,享受更大幅度的税收优惠,因而会有更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企业在自贸区内设立总部以及财务中心、运营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天津自贸试验区吸纳众多的外资企业来津开设地区总部,这使得北京在这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导致北京丧失一部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跨国项目和资源。北京的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依赖于海外出口的企业,更偏好进出口贸易的便利条件,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量,也会愿意选择将总部迁入天津自贸试验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天津港的庞大流量对于这些拥有进出口贸易的民营企业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可能导致北京丧失大量经济要素和高端人力资本。《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时期北京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快推进外经贸转型升级,助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而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正是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一环。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天津自贸试验区对北京总部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但它在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承接首都企业总部疏解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商务区在承接企业总部落户天津方面具备交通、载体资源、配套设施、创新政策和政府服务五个优势,其疏解对象主要是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北京企业总部,包括一般性产业、金融后台服务和不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央企总部等等。同时,天津要成为真正意义的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创新运营中心,与对接北京的总部功能分不开。总部掌控高端优质资源,天津需要与总部的全球战略与部署对接。各大总部正在进行一系列功能拓展,其功能性机构向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转移或布局,也给天津自贸试验区甚至天津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虹吸效应”对北京服务业的影响。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区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吸引了来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项目,使得北京的第三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导致了天津在第三产业方面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一些以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可能由北京迁至天津,不利于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

据2017年《北京市统计年鉴》显示,北京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2%,已率先在全国实现服务主导型经济。服务业作为北京的主导产业,其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向天津自贸试验区转移包括物流基地、第三产业的呼叫中心和服务外包等部分服务行业,既可以有效疏解部分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还可以促进北京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优化。

(二)天津自贸试验区对北京开放经济的“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是指自贸区的建设不仅会使得区内成员获得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自贸区之外的组织或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后,自贸区内部除能享受到各种政策红利之外,还能汇聚大量的人力、信息和资本,这些因素在服务于自贸区内部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1.制度创新的“溢出效应”。截至2017年4月,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置的175项制度清单中,已经落地超过96%,一大批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制度成果已经形成。三个片区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和综合受理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等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成果。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行政区划、区域间合作机制难以建立等原因,三地政府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政府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并产生了政府间合作困难、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首先,会带动北京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其次,北京可利用清单管理作为基本手段,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统筹贸易与投资;最后,随着京津两地政府的合作,地区间的人、物和信息等要素可以自由流动,有利于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总之,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特征使得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要素可以在区内自由流动,从而构成了国内外要素转移、北京吸引国际创新要素的高效平台。

2.产业转移的“溢出效应”。自贸区建设产生的溢出效应会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结构,从产业结构来看,北京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布局,天津的第三产业于2015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布局,而河北则是“二、三、一”型产业结构。从产业前景来看,北京的主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以研发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天津的经济发展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服务业主导地位初步确立,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河北的经济支柱则是以钢材、煤炭、化工、机械等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和发展,会使得自贸区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快,进而会导致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随着自贸区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为了更好地建设国际金融城和航运城市,必然会导致一部分过剩的制造业向周边区域转移。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开展,这些产业将会向河北转移。同时,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进展,天津自贸试验区对北京高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乃至整个产业链转移和研发成果转化的承接,也会进一步优化天津制造业内部结构。随着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地区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协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京津冀三地应加强对话,深入合作,实现错位发展。

二、天津自贸试验区影响北京开放经济的典型事实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年多来,在区位优势和创新政策的影响下,吸引了一批来自北京的央企、国企、民企到自贸区内进行投资建厂,寻求发展新机遇。据统计,自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至2017年3月底,北京企业到天津自贸试验区投资项目共计4192个,投资额达3 021.37亿元。其中,高端制造业与租赁业是北京企业选择的主要行业。

(一)高端制造业

基于自贸区政策红利,来自北京的中国中车、航天科工、航空工业、电子科技等高端制造业中字头项目相继落户天津自贸试验区。此外,来自北京的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高端制造业项目投资,包括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项目、中国民生投资集团的滨海寨上滩涂综合利用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等等。

随着2015年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与建设,大量北京制造业企业的入驻很大程度上源于天津自贸试验区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产业承接的响应。由于天津市高端制造业发展条件成熟,北京一般产业中的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主要趋向天津疏解。同时,由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已成雏形,要继续把高端制造业真正做大做强,则需要与北京的总部对接。在开放式创新条件下,高端制造业企业在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将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有效地带动天津、河北等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与世界对接的平台,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一个发展中心、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中心。

(二)租赁业

天津自贸试验区内租赁项目分布主要集中于东疆片区。截至2016年底,区内融资租赁公司达533家,全部租赁公司达1 557家。东疆保税港区作为中国规划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和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现阶段,融资租赁产业规模占全国融资租赁业近1/4,已初步形成了租赁产业集聚效应。落户天津自贸试验区的租赁公司既可以利用自贸区内优惠的政策条件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企业经济转型,还可以利用产业集聚效应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而租赁业投资成为了北京企业的首选。

一直以来,产融结合都被大型企业集团视为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央企业也在不断寻求实现产融结合的可行方案。据统计,97家中央企业中已有19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央企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了租赁项目。大部分租赁项目落户东疆片区,这既体现出东疆片区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可为东疆片区进一步发挥租赁业集聚效应助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融资租赁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等,为打造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贡献力量。此外,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也在全力打造融资(金融)租赁聚集区。可以看出,北京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在租赁业上存在竞争,两地应加强对话,深入合作,实现错位发展。

三、以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升北京开放经济水平的政策建议

面对当前深刻复杂变化的对外开放国内外新形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应成为北京开放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是京津冀地区制度创新试验田,更是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优质平台。因此,全面学习、主动对接、合作互补天津自贸试验区应成为北京提升开放经济发展水平,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关键举措。

(一)全面学习,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

北京应抓住天津自贸区建设的机遇,落实好天津自贸区在外商投资、开放战略、外贸促进等方面的制度复制及推广工作,积极推动各项体制机制创新。

基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稳步扩大开放领域,改革“引进来”投资管理方式,创新机制,提高质量,有效监管;建立走出去新体制,搭载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顺风车”进行“走出去”战略部署;构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打造新型服务类贸易产业,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二)主动对接,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前期任务是完成首都经济功能疏解,通过产业转移实现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应作为先行的步骤。首先,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内高端制造业发展条件成熟,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北京一般产业中的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应主要向空港经济区疏解。其次,东疆片区适合承接北京的区域性物流基地、第三产业的呼叫中心和服务外包等部分服务行业。最后,一般性产业、金融后台服务和不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央企总部等可以向中心商务片区有序转移。北京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应在疏解上做好沟通协调和产业对接工作,突出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两地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三)互补合作,推动京津联动发展

北京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联动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所谓联动,实质上是双方扬长避短、互补合作的过程。联动应以“市场化”和“便利化”为改革着力点,破除体制障碍,促进要素流动转移。北京可借鉴天津自贸试验区做法,积极转变经济社会治理理念,适当地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简政放权,扩大市场自发作用的范围,推进北京市场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市场的良性互动,塑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

猜你喜欢

总部试验区京津冀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AKTION MENSCH总部办公空间
叶卡捷琳堡RCC总部大楼
RAYDATA总部办公室
京沈总部基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深圳中医药综改试验区建设十大亮点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