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乡镇医务服务领域的问题研究
——以贵州省盘州市乌蒙镇为例

2018-12-05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医务医疗卫生医疗

杨 娟

(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乡镇医疗卫生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民族地区因具有地域与文化的差异性,为他们提供医务服务要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专业运用于社会治理之中,通过专业的分工,改善民族地区患者的就医环境,为民族地区的居民和患者提供更优质更舒心的服务,促进医务人员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进一步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一、盘州市乌蒙镇医疗卫生资源的问题及原因

(一)盘州市乌蒙镇卫生资源的问题

2015年6月,乌蒙镇由四格彝族乡更名而来。近年来,经过许多努力乌蒙镇卫生资源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但仍然无法满足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看病治病的需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医疗卫生资源的网络结构覆盖不完善。乌蒙镇卫生院以及乌蒙镇九个行政村里的乡村医生构成了乌蒙镇医疗卫生资源的基本网络结构。乌蒙镇卫生院的正式医务人员仅有12人,其中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3人,还有一些临时工,医护工作岗位职工流动大,导致工作人员总体数量长期不固定。医护工作人员总体人数少,却要为两万多乌蒙镇居民提供服务,形成了现在“一对多”的局面。

2.语言交流障碍加剧了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彝族在我国属于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贵州的彝族多聚居山区,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即彝语和彝文。乌蒙镇大部分居民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造成对相关医疗政策理解不透彻以及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不畅。

3.现代健康观念落后。彝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医药,即彝医。然而,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新型疾病的产生,这些土方、偏方已满足不了民族地区群众的医疗需求,居民习得性的对卫生健康无多需求,尤其是对心理和精神健康的不重视。因此,引导民族地区的居民树立改善医疗卫生状况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建立现代健康观念,以此来提升参加医疗合作社的积极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经济水平落后,制度不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乌蒙镇的总人口有两万多人,土地资源丰富,无可开发的矿产资源,贫困程度深,属于全省100个贫困乡之一。另外,在城市中的大医院的医生专业技术高且设施齐全,而在乡镇上的小医院人才引进难,留住人才更难。

2.医护人员的服务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第一,医护工作者日常工作强度大,造成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自然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服务每一位患者。第二,乌蒙镇彝文使用和发展不平衡,部分彝文已失传,但部分少数民族仍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沟通不顺畅,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3.彝族医学的传承并不完善。如贵州珍贵的彝族医学文献《启谷署》,该医学文献的传承方式是代代家传,不准公开。相关医药知识在传承过程中遗失,造成对传统偏方、土方的了解不完全,一知半解就运用于各种病症,威害健康。

二、社会工作介入盘州市乌蒙镇医疗服务领域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必要性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农村卫生体制,要求政府改变对卫生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创造有效的市场环境,通过评价市场的有效性,对于农村医疗机构(如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政府建立监督机制比直接参与医院的经营管理更为重要[1]。主张政府权威和社会团体进行合作,减轻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负担,同时社会组织发挥其存在的价值,让双方都能在医疗服务中受益。

随着社会转型而产生的医疗服务和资源链接不足的问题,社会工作融入社会治理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内容。要想把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这项巨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起来,必须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价值。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在理解民族群体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这样有利于找到社会工作的切入点,找到与民族群体一起工作的结合点,并取得成效[2]。

从国内外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历程来看,社会工作者在医务服务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没有专业的服务人才和机构,医生和患者的认同度低,让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医疗服务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主要在于医务社会工作自身的发展不充分,缺乏一套完完整整的理论视角和体系指导来实际中的工作。乌蒙镇医疗卫生直接关系到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家庭生活现状以及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由于人口、经济和自然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乌蒙镇居民大多从事收益低下的劳动活动,青壮年外出务工,剩下很少的农业劳动,疾病养老和贫困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风险。

为了改善乌蒙镇居民的生活条件,享受大病能报销,小病得福利,无病能体检的新型健康保障,减轻巨额医疗费用的负担,缓解乌蒙镇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与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和谐的民族医患关系,社会工作介入盘州市乌蒙镇医疗服务领域是必要的。

(二)可能性

医务社会工作不仅协助病人及其家庭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而且也注重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和开发,并且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医疗保健与社会福利的整合,促进对疾病的预防,保护公众健康[3]。它诞生于西方工业国家,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领域,也是吸纳职业社会工作者较多,较早走向成熟的实务领域之一。西方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大致可分为医疗救助、医院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和健康照顾社会工作阶段等四个不同的阶段,发展日渐成熟。

社区工作并非在社区的社会工作,而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4]。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中一种最基本、普遍的服务,是由全科医生为主要卫生人力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5]。乌蒙镇医疗卫生保障让渡给市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农民的相对剥夺感,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提供市场所不愿意和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医疗服务的投入力度。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就开始了社区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并取得明显的效果。香港凭借其完善的医疗体系和较强的医疗服务能力,使其医疗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社区医疗服务独具特色[6]。在香港的整个医疗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承担着医疗服务大部分责任的是社区医疗。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迄今为止已经走过近百年的曲折历程。尽管我国基层的医疗卫生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在民族地区仍显得缺乏,随着民族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资源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需求,为社会工作运用在社区工作的手法介入提供了可能性。

三、利用民族社区资源推进社会工作对医务服务领域的介入

经过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对家庭文化的重视以及邻里守望相助的精神。纪光权在《彝族医药发展近况》中提到的彝医既重视治疗疾病也重视疾病的预防,彝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生和预防。多元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民族团结的氛围,被视为一种优势资源。根据这些可利用的现实资源和潜在资源,确定社会工作介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主要任务是在医务工作者和少数民族居民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提供医务工作者看病治疗之外所不能提供的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建议用以下几种方法介入。

第一,建立专项资金并设立社会工作服务部。保证医务社会工作最大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政府就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设置医务社会工作的专项资金,缓解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财政担忧,同时政府也要完善相关的社会工作的政策[7]。只有经济上有了保障才能为引进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奠定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包括改善健康观念并提高健康水平。社会工作人员在解决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上具有专业性,与政府合作提高民族地区医疗服务机构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在尊重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习惯上,结合民族文化在社区内创建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从而促进个人和家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利用民族社区资源打造健康社区。社会工作者协助医生和护士进行基本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了解乌蒙镇卫生院的看病流程,适应医疗环境,在患者痊愈回到社区后得到日常健康知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经济和心理上等的社会支持,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统筹资源的人性化综合医疗照顾服务。将民族地区居民之间互助合作的氛围利用起来,通过在社区内宣传地方病、寄生虫病和疫情等的预防和控制,通过利用横幅、宣传册、口号、设立街头宣传站、逐户拜访、海报等方式,结合彝文和彝话来宣传,这样既提高乌蒙镇居民对疾病的防控意识,又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由于社区工作覆盖范围广,在服务中应该抓主要矛盾,注意到大多数人的需求和特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群体开展活动,如儿童的服务可包含预防接种知识,老年人的服务可涵盖慢性病,青少年可提供青春期心理辅导和生殖健康宣传等等。

第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和患者家属,工作范围远远超出医院的范围,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而不是单独作战。因此,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是重要环节。其中,有两个重要内容:首先,完善双向转诊服务即上级医院到社区进行指导以及社区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其次,设立医疗咨询服务热线,社会工作者主动提供服务,为医生与患者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协助医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因民族地区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开展医务社区工作离不开社区内成员的支持,在该地区寻找会说彝话的工作人员以及招募义工和志愿者,定期进行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这也体现了本土性社会工作的要求。

四、总结与反思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社会医疗问题不断增加,民族地区的文化信仰、宗教习俗以及生活习惯等情况比较复杂,文化环境也比较传统,表现在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相对迟缓,出现的社会问题也比较多元化,传统的医务服务业已不能满足民族地区居民的需求。为使少数民族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享受相关社会福利,体现社会公平,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第三方来增强医务卫生人员与乌蒙镇群众之间的沟通,社会工作的介入显得尤为必要。但在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医务服务领域过程中,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社会认可度不高,缺少相关的制度规范,科班出身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人才缺乏。因此,提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在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治理体制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医务医疗卫生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音乐作品
致逝去的医务者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