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设计研究

2018-12-05朱德龙

运动精品 2018年7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保健教学方法

朱德龙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设计研究

朱德龙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从高校体育保健课基本情况出发,对体育保健课教学科学化设计,具体为根据体育弱势群体的自身特点确定当代体育保健课程建设应以强身祛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标,以保健知识、身体练习、个人选用健身项目为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及评价方式。

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设计

随着“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推出,国家对各类人群的健康热切关注。大学生的健康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体育是促进大学生体质改善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应合理利用体育的特有功能,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朝科学化方向发展。将体育保健教学的思路转为“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是突出大学生培养的主体性。自从高校招生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放宽以来,高校身体异样、病、残、弱等体育弱势群体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针对身体原因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在校大学生,需要在学校指定医院开据诊断证明,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申请体育保健班,需经过学校批准后就读体育保健班。但是,当前高校缺乏对体育弱势群体的关注,对于他们的体育参与和体育考评等也与正常学生一样,这使得他们的体育考试总评不合格或总评相对较差等现象突出,易造成他们的心理自卑、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以及体育参与度降低等现象[1-4]。因此,本研究针对我国高校的体育保健课程是如何有效促进体育弱势群体的健康,体育保健班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等问题进行探讨,探寻此类院校体育保健教学设计的内在规律,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化道路,为全国同类学校体育保健课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体育保健课教学设计的系统理论

图1 体育保健课教学设计的系统理论

当前体育保健科教学设计的系统理论主要由行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知论,各种理论的核心内容如图1。每一种理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都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在体育保健课的设计过程中尽量做到以1-2两种理论为主,多种理论并存,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因材施教。

2 体育保健课“个性化”教学内容设计

2.1 体育保健课教学目标设计

体育保健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课程的最终目的,也是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体育保健课教授的对象是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学生的身体情况相互间存在一定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体育保健课的目标有较大的弹性。体育保健课程目标要树立生命意识,要追求“个性”还要走进现实生活。体育保健课本身目标的确立与正常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着不同,体育保健课有其特殊性。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目标建设顺序为:强身祛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服务;掌握体育保健相关知识、技能和体育文化知识;关注心理、生理教育,积极树立自信心;在体育保健课上能体验到愉悦心情的满足感,完成规定的课程任务;如要求参与体育保健班的学生认识体育的健身功能,科学掌握1至2项适合自己特点的体育保健与康复项目,使这些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能够养成自我锻炼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运动习惯[5]。

2.2 体育保健教学内容的选择标准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或途径。当前,针对体育弱势群体开设的体育保健课的内容存在教学内容不适用、针对性差等特点,这刀子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不高等问题。杨建科等[6]认为体育保健学的内容要更新,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避免其与其他课程内容的重复;并且个别学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体育保健课处方式教学模式[7]和分类教学模式[8]的出现,不仅显著改善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改变了学生对体育的抵触心理和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首先要了解体育课程内容所特有的特性,才能有助于更好选择课程内容,大体上说,体育课程具有身体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非阶梯性这几种特点[9]。体育保健教学内容应当由保健知识、身体练习、个人选用三部分内容组成。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是传授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身体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使这些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掌握传统养生、保健等知识。要求参与上课的同学应学完体育保健相关课程内容,在实践练习方面根据这些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差异情况,实施体育锻炼。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设置体育保健课的教学项目,使体育弱势群体同学以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以增强体质为基础在锻炼过程中只要能促进这些学生健康的体育锻炼都是有用的体育锻炼,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3 体育保健课“人本化”教学方法设计

3.1 体育保健课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变

在体育保健课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杜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填鸭式的教法,积极倡导“人本”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娱乐性和实用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注重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根据学生身体特点因材施教积极创新。体育保健课拥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可以有效掌握体育保健课程知识,提高体育技能、体验运动乐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3.2 体育保健课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学法”

体育保健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而这种教学形式参与性、主动性很强。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学法”,打破以教代学或以学代教的固化教学模式,着眼于学情,提倡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主体学习策略,在教学方法上从过去教师“教”、“灌”式的教学方法体系进行改变,以教师指导、启发为主的导法和学生为主的教学手段。在教师教学方法主体上,从过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练习”;从过去的身体教育为主的教学方法,拓展到“智、知、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如图2)。让这部分体育弱势群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体育本身作用,积极引导他们体育活动参与,培养这些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将体育参与发展成为个人爱好。

图2 学生的“学法”

3.3 体育保健课教学方法的运用

开设的体育保健课面对的是身体异样、病、残、弱等体育弱势群体的大学生,选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施教,使教师与学生达到无缝衔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内外有机结合,从教学的整体性上进行加强,将很好的促进学生形成体育参与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提升。每位学生在身体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课堂上运用统一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如图3)。在基础理论部分运用统一教学,在选用教材组织教学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指导形式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示范为主,结合同学间、师生间的相互帮助学习,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发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提高体育保健班学生对运动练习的运动信心。体育保健课需要教会学生科学把握自己的身体情况,将环境因素、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难度相结合,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终身体锻炼习惯并从中受益。

图3 体育保健课教学方法

4 体育保健课“多元化”教学评价

4.1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当前课程评价的内涵已逐渐丰富,所面临的问题是对评价手段进行科学的突破。具体对体育保健课的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会使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化。体育保健课教学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评价内容、指标、主体、方式、结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革新,这有助于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本”主义教育观[10],有效发挥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从而更好的激发教师与学生改进教与学课堂形式,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另一方面,大学体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体育保健课的教学评价体系在不断拓展,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科学化的客观评价,并将与整个课程过程化相结合进行评价,在整个体育保健课教学中,需要以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这有效地促进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10]。

4.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体育保健课的评价标准是以教材学习内容来设定的,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体育保健课程的评价体系。传统的体育保健课考核评价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两块内容进行量化考核,量化指标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依据,评价方式单一,从课程评价上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科学和合理性不够,难以反映学生体育保健课的学习成果。体育保健课程在评价体系上应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如图4),体育保健课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评价将从以下几点进行:

图4 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平时成绩方面,运动参与是与社会适应相结合组成平时成绩。出勤率主要测评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对课堂常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体育保健课程考核不单是对个人自我的表现评价,还要考察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着装。平时成绩的整体评价是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现的考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勇于展示自我为形成完整的人格服务。

在技能评价方面,体育保健课的技能评定除固定的量化标准外,还应该对学生体育保健课上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也是对学生发展性评价。体育保健课技能评价是对专项技能和专项知识内容的考核。专项技能的考核评价内容是学生通过体育保健课程学习中获得,学生在体育保健课上技术熟练掌握程度和基础理论和规则等评价。专项知识的内容是对体育保健课基础理论和规则等方面的学习。技能成绩评定主要采用客观性考核评价与主观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量化的指标与主观考核内容共同参考,得出最终成绩。

在素质提高方面,学生素质提高的评定需要利用体质健康测试仪器,通过仪器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全面的监控,依据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在体育保健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耐力、协调性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积极引导体育保健班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使学生能自主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服务。

在自我评价方面,它是对自己在体育保健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专项知识、技能、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在体育保健课的学习过程中,体育参与对学生心理有调节作用,使学生心理产生改变,树立自信心,充分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程度和不足,不断的提升自我。自我评价主要是以主观性评价为主,由学生主观上的自我评价与教师对学生评价组成,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两者相互结合,给出最终成绩。

5 小结

目前,针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开设的体育保健课整体存在教学目标单一、内容守旧不适用以及评价方式不合理等特点。因此,要根据体育弱势群体的自身特点确定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应以强身祛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标,以保健知识、身体练习、个人选用健身项目为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及评价体系,为改善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素质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提供理论依据。

[1]石燕.三亚学院体育弱势学生的保健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 运动,2016(12):44-45.

[2]朱立斌.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弱势学生体育参与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3]邓雪.河北高职院校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现状研究[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0(4):41-43.

[4]尹德轩.驻济高校体育弱势学生体育保健课程开设现状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5]陆升汉.江苏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2.

[6]杨健科,李杰,蒋宁.浅谈《体育保健学》教学体系的改革[J]. 陕西教育·理论,2006(12):120.

[7]傅纪良.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处方式教学模式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103-105.

[8]郑孟君,陆永江.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分类教学实验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4):62-66.

[9]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0]刘丽.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2):140-147.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College Health Care Course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

ZHU Delong

(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601,Anhui, China)

朱德龙(1988—),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保健教学方法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