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铜陵顺安镇出土的白陶文吏俑
2018-12-04潘章军
潘章军
摘 要:1988年9月,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出土了一组陶俑,共计9件。该组陶俑头部着帻帽,脸部五官雕刻洗练,眉毛眼睛用轻挑的三道线条刻画,鼻耳用刀削、手捏贴塑,服饰刀法寥寥几刀。其中3件刻有連鬓胡须,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宋代铜陵顺安设临津驿,商贾多在此云集,游客多在此留步,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据铜陵市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表明,在顺安镇这个地区多有宋代墓葬发现。该组白陶文吏俑的出土,为研究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的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宋代;白陶文吏俑;研究
1988年9月,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出土了一组陶俑,共计9件(图1)。俑通高15~20厘米,均用泥质白陶制作,未施彩,简洁朴素,身形自然。其中8件为文吏俑,1件为侍俑。胎质中所含氧化铁比例较低,烧制后呈白色。陶俑呈站立状,只塑至腿部,下接圆形平台,平台比身体略大,中空。文吏俑双手相拱于胸前,其中7件手执笏板,有一件(图2)较其他有异,左手捧书卷,右手缺失,身上衣物刻画也较其他7件详细,腰部刻画有腰带,区别于其他陶俑。侍俑(图3)与文吏俑不同,侍俑头戴帻帽,双手相拱于前,身形明显较其他俑修长,腹部有一椭圆形孔,双足缺失,底座残。这组文吏俑,脸部五官刻画洗练,眉毛眼睛用轻挑的三道线条刻画,鼻耳用刀削、手捏贴塑,服饰刀法寥寥几刀。其中3件刻画有连鬓胡须,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简洁朴素,身形自然。
陶俑的制作可追述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在烧造陶器时将泥捏人体形象、牲畜等一起放入窑里烧制,这些烧造的人像和动物形象可能主要作为装饰。当时的陶塑人像并不是文献中所诠释的俑,而是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以及其他更为复杂的宗教观念有关。
人殉从龙山文化时期(约5000年以前)就已出现,直至商代,男女贵族墓葬里就有大量的人殉,但是没有夫妻合葬、妻妇殉夫的现象。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俑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殉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商代出现了作为人殉替代品的“俑”。人殉制度从战国时期逐渐衰落,陶俑替代了人殉陪葬。春秋战国时期,陶俑的姿态各异,风格写实,造型生动,洗练逼真,捏塑线条分明。秦代的秦陵兵马俑更是达到雕刻技法娴熟、准确写实的程度。种类、数量、材质、水平等都达到了新高度的汉代陶俑,造型优美,形象真实,动作可爱,栩栩如生,如四川成都天回山崖东汉墓出土的击鼓说唱俑等。隋唐时期常见的陶俑有文官、武士、仕女、牵驼、牵马、戏弄、骑俑、胡俑等,成为这一时期的多种题材。三彩俑更是婀娜多姿、色彩斑斓。五代陶俑镇墓的神怪俑风格奇特不同。宋代文吏俑头颅高昂,文质彬彬,傲气十足,胸有城府,不卑不亢,从神情的刻画体现了宋代民间的雕塑工艺已达到极高水平。宋代以后,焚烧纸在丧葬中盛行,陶俑的使用骤减,至清初遂告结束。从战国开始直至明清,陶俑在殉葬品中一直占主要地位,成为中国古代陶塑艺术领域内最具时代特征的器物。
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宋代重文轻武,文官大行其道,威风八面。武官不受重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杯酒释兵权。宋人的哲学反映在社会当中就是“忍”,祈求家国永安。宋代的衣着服饰是对唐代衣着服饰的继承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服饰和衣冠制度。文官俑所着冠服以及平民百姓的一般服饰都与史籍记载相符。北宋与南宋风格特点明显,反映了宋代的社会历史面貌。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宋代的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偃武修文”是当时的基本国策。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这组白陶文吏俑服饰造型来看,冠饰朴素,服饰简朴,圆领大方,体现宋人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
据《江南通志》记载:“顺安镇,县东三十里,宋镇,即古义安县,旧置临津驿。”[1]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宋朝开始设铺(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七载:“至宋时二十里置马铺,有歇马亭,即路室之遗事也”)。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在完全依靠马、舟、步行的古代,驿站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宋代在铜陵顺安设临津驿,商贾多在此云集,游客多在此留步,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多次来铜陵,他的《顺安临津驿》一诗便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顺安镇地处铜陵市义安区(原铜陵县)的地理中心,东南接丘陵低山,西北连着平原圩区,四通八达。据清乾隆《铜陵县志》记载:“文德元年秋八月,杨行密袭宣州,进兵铜官。铜官之名始见于此。未几析南陵之工山、安定、凤台、丰资、归化五乡置义安县,治在今顺安镇。”[2]顺安,取《庄子·养生主》句:“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3]这符合顺安临津驿的承载的历史任务,符合顺安四通八达的地理特征,更符合顺安人民处顺安时的民俗习性和美好愿望。据铜陵市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表明,在顺安镇这个区域内多有宋代墓葬发现,均为券顶砖石墓,是这一地区宋代墓葬的主要特点。出土的随葬品有酱釉执壶、绿釉陶碗、陶罐、点彩粉盒、陶灯盏等,反映了这一地区人们的殷实生活。这组宋代白陶文吏俑在顺安镇出土,为研究铜陵顺安镇的历史、丧葬习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清)尹继善.江南通志[M].清乾隆刻本.
[2](清)李清岩.铜陵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2007.
[3]耿宏志.千古临津驿[EB/OL].http://smlt.tl.gov.cn/forum/forumview.php?tid=700626&Page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