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名人故里旅游景观开发模式研究

2018-12-04王玉玲汪惠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7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景观农村

王玉玲 汪惠萍

摘 要:该文介绍了构建名人旅游资源的细分体系,指出了资源景观转化的3种路径以及景观的设计形式,并以安徽肥西历史名人刘铭传故里为例,进行了资源分析及景观设计,证实了科学的名人故里景观开发对农村、农民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农村;名人故里;旅游资源;景观;刘铭传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120-03

Research on Landscapes Development of Celebrities′ Native Places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Liu Mingchuan of Feixi Countryside,Anhui Province

Wang Yuling et al.

(Anhui Broadcasting Movie and Television College,Hefei 230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builds the systems of the sources of the celebrity tourism,and proposes three ways of sources transfer to landscapes,puts forward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the landscape ;Finally,it takes the example that Liu Mingchuans native places,in Feixi countryside,Anhui Province,to carry out resource analysis and landscape design,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rural and farme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elebrities native places is proved.

Key words:Rural;Celebrity native place;Resource of tourism;Landscape;Liu Mingchuan

我國的乡村旅游通常以涉农题材为主,但广大农村另一丰富的旅游资源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那就是散落在农村各地的名人故里。几千年来,中国经历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最漫长的农业社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风云人物风起云涌,却极少有出身自农村或农民之外的,甚至当今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曾有过农村、农民的经历;在美国也存在同样现象,据统计,排名最靠前的美国40位名人中,生于都市中的只有8人。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农村都拥有丰富的名人故里资源。但以往关于历史名人故里的研究重心多集中于故居[1]、故里[2]、主题公园[3]的开发与保护上。由于缺乏对该类资源系统的研究和细分,且我国原有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4]分类较粗并不能照搬,因此尚未形成系统的从资源到景观的转化方式或模式。故而导致目前散落在全国农村的名人故里多数破败荒凉、无人问津;或者略有开发但也形式单一,吸引力及经营效果差强人意,并未为乡村旅游或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本文构建了系统的名人资源细分类别、资源向景观转化的路径、丰富而系统的景观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以安徽肥西乡村的刘铭传故里为例,结合乡村资源进行景观设计研究。

1 名人旅游资源的细分

名人资源首先具有文化属性,依据文化的3种形式,从旅游的角度可将资源细分为以下3类:一是名人思想精神,包括思想主张、人格魅力、政治主张、科学认知、教育理念、韬略智慧、艺术流派、学术相关、反面启迪等。二是名人物质遗存,即附有名人信息的物质遗存体,包括名人故里故居、遗址遗迹、陵园墓葬、史籍资料、用物等。此类资源多散落于乡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物质基础。三是名人相关演绎,指民间流传的与名人轶事传说、神秘附会、具有广泛传播和传奇色彩的故事等。实践证明,此类资源在乡间具有很强的产品延伸力、派生价值。

2 名人旅游资源的景观转化路径

上述资源分类基础上,依据旅游资源-产品转化理论[5],资源景观的转化路径如下:一是资源与景观共生。对于相对完整、影响力较高、有悠久转播基础的名人物质遗存,其状态既是资源也是景观,即资源与景观呈共生关系,如孔子相关旅游资源与主题景观。二是资源向景观提升。对具有鲜明特征、价值优势,但因资源属性、人物形象、基础投入等原因,不能直接成为景点的,通过资金、智力等的投入实现资源向产品的提升,如基于鲁迅而开发的“鲁镇”及阿Q等。三是资源产品与景观伴生。对于在功能或属性上属于跨领域的名人遗存,其本来与旅游无关,但因其广泛的知名度致其有较强吸引力,则在发挥原功用的同时发展旅游,即资源与产品伴生,如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等。

3 名人旅游景观的形式

在名人资源产品(即景观)转化基础上,结合旅游产品的基本形态特征,构建名人旅游景观体系如下:

3.1 主题文化景观 主题文化是无形景观,是旅游产品的灵魂和统帅。历史名人主题文化既包括普遍价值观,如雷锋精神、孔子仁爱思想等,更包括由于时代思潮、政治导向等的不同,对名人的重新认识与挖掘,如李鸿章自强求富的洋务精神应为当今重新认识和推崇。历史名人主题文化通常表现为名人旅游产品的文化定位、景区命名、风格打造、宣传口号提炼等,有时也表现为景区特产、美食、道路、广场的命名,或特产、纪念品设计。

3.2 实体景观 实体景观是名人相关的物质景观,是名人文化的载体。主要形式有名人故里、故居、纪念馆、主题公园、庙宇祠堂、陵园墓葬、史迹复原等。名人实体景观源自以下3类:一是有些资源本来就是现成的旅游产品,如乔致庸的乔家大院;二是由资源提升而成旅游产品,如根据杨贵妃资料复建华清宫、长生殿等景观;三是本来与旅游无关的已用作其他领域的项目或工程,后被开发为景点。

3.3 活动景观 活动景观是名人文化通过活动的诠释与延伸,是最具创意性、最易出彩、也最易被忽略的部分。常见的活动景观有主题节庆、情景再现、戏剧音乐、实景演出、仪式赛事、文艺庆典、趣味互动等。名人活动景观多是对名人轶事、传说等的演绎和提升。如由杨贵妃故事策划出大型实景剧《长恨歌》、《玄境长生殿》、由屈原故事衍生出江祭、赛龙舟等活动。

4 刘铭传故里旅游景观的设计

出生于安徽肥西农村的刘铭传(1836—1896),为晚清淮军名将、台湾首任巡抚,有“台湾近代化之父”、“台湾洋务运动之父”之誉。其故居位于合肥紫蓬山麓,为宏大独特的江淮圩堡式建筑,占地近百亩,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尚未正式开发为旅游区。笔者依上述名人故里资源景观细分转化的相关法则,设计景观形式、内容如下:

4.1 劉铭传相关旅游资源分析 依据上述“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分类”,可分析整理刘铭传相关旅游资源如下:

4.1.1 刘铭相关思想精神 政治主张,一改清廷对台“弃”、“剿”政策,首倡攻心为上的“抚番”主张,视台湾为祖国赤子并进行一系列近代化改造,此与当今“统战文化”高度契合。军事韬略,在中法系列战役中的智慧与毛泽东根据地思想高度吻合。在台湾推进洋务运动,并建立了系统的海防学说,既是淮军文化的体现,也是自立求强洋务精神的代表。财税经济,首次提出商农并重、以商养战思想。其他方面,1888年在台湾创建中国首个邮政局,发行首枚中国邮票,被称为“中国邮票之父”,开中国“邮政文化”先河;于家乡兴建数百间四周环以壕沟吊桥的水圩式民居,与一众同乡且同为淮军将领的张树生的张老圩、周盛波的周老圩、唐殿魁的唐老圩一起形成独特的江淮地主庄园式“圩堡文化”。

4.1.2 刘铭传故里物质遗存 现存主要有刘铭传故里紫蓬山、大潜山;刘铭传故居、圩堡、壕沟、碉堡、吊桥、月牙塘、慈禧赐广玉兰等;其他建筑:盘亭、钢叉楼、弹药库、昭忠祠、真武庙、文昌阁、大型陵园等;史籍资料:《刘氏宗谱》、央视一套播放过的电视剧《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台湾1895》、电视文献纪录片《刘铭传》等影像资料、系列邮票、虢季子白盘、《刘壮肃公奏议》、《筹造铁路自强折》、《大潜山房诗稿》、淮军影像等。

4.1.3 刘铭传乡间传颂非物质资源 刘铭传的丰功伟绩主要在文治和武略2方面,史料对此有丰富而详实的记载;此外民间还有诸多故事传说,例如“刘六麻子尿壶阵痛打法国佬”、刘铭传的“6”字缘、常州获宝(虢季子白盘)传奇、中法战争将计就计渡台湾、以及老虎洞与钢叉楼、临终高呼“还我台湾”等传奇故事。这些都是刘铭传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

4.2 刘铭传旅游资源景观转化 综上对刘铭传名人资源的分析,可提炼若干主题文化(见下表)作为各景观园区的文化统领,在相应主题下将上述3类资源分别以共生、提升、伴生的方式转化为景观,如表1所示:

结合景观设计可见,名人故里的景观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而且在景观的打造中,不仅可充分利用诸如上表中的大潜山、小香山、老虎洞等乡村自然景观,以及宗祠家庙、圩堡建筑群等人文景观,还有祭奠交流、节事庆典等乡村特色民俗文化等。另外,可以结合乡村特产以纪念品开发与打造的方式,推出该地农村名优特产在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仪式庆典及其他活动景观的打造中,还可充分吸纳当地农民参与,提升农民素养、促进农民经济增收等。

参考文献

[1]周振宇,周公宁.杭州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研究[J].建筑学报,2003(4):63-64.

[2]喻建良.湖南名人故里旅游市场稳定与开发策略研究——基于刘少奇纪念馆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6(9):888-891.

[3]郑向敏.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海峡两岸郑成功主题旅游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99-106.

[4]中国标准出版社总编室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95:GB/T18933--18973(2003年制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528-550.

[5]吴必虎,俞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14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景观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