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渑池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2018-12-04董先锋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7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现状

董先锋

摘 要:该文介绍了渑池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造成渑池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污染;现状;原因;对策建议

中圖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008-0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畜禽养殖业污染,农药、化肥土壤面源污染以及农村生活源污染几个方面,其中农村家庭散养式畜禽养殖污染、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是造成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如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条件,也是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通过对渑池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农村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1 渑池农村现状及环保面临的严峻形势

渑池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组成部分,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和人类远祖起源地。国土总面积1368km2,辖6镇6乡,236个行政村,1990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6.8万人,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2%。渑池县是农业大县,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农村环境保护滞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已经成为渑池县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

根据渑池县环境统计数据,渑池县农村污染负荷占整个污染负荷的50%以上,但是这一块的工作又相当的薄弱,包括养殖业的污染、生活源污染、土壤面源污染以及工业污染转移农村造成的工业污染。不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会动摇农业生产核心区的粮食安全、就会破坏全县农村生产的基础条件,也会妨碍全县持续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维护全县生态环境安全。

2 渑池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2.1 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渑池县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给农村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根据农牧部门统计资料,渑池县现有畜禽养殖600余家,农户散养1000余户,2017年全县生猪出栏数达37.63万头、牛出栏数5.46万头、羊出栏数13.4万只、禽出栏数249.2万只。部分规模以上养殖场企业污染防治设施不够完善,家庭散养式养殖户基本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沟或随意堆放。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殖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周边,臭气熏天,滋生蚊蝇,遇上多雨季节,在村庄内污水横流,致使地下水源遭受污染危害,不仅造成乡村局部民用井水水质恶化,还影响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2.2 农药、化肥污染 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农药、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是农产物上也残留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化学肥料施肥后,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渗透进土壤,致使土壤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增高,造成地下水污染,容易诱发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残留增大,对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由于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有机肥减少,加重了土壤板结与污染,导致土壤质量有下降与退化的趋势,而土壤有机质下降,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就大幅度减少,土壤的PH值降低了,增加了土壤重金属的危害性,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2.3 农村生活污染

2.3.1 生活污水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农村生活用水量和用水保证率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带来了农村生活污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农村生活污水包括洗涤、沐浴、厨房炊事、粪便及其冲洗等产生的污水,主要含有有机物、氮、磷以及细菌、病菌、寄生虫卵等,一般不含有有毒物质。渑池县12个乡(镇)只有3个乡(镇)有污水处理厂,其他9个乡(镇)及村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随地倾倒或直排河沟,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体造成了一定影响。

2.3.2 生活垃圾污染 渑池县现有农业人口约27万人,按每人每天平均产生0.25kg生活垃圾测算,全县农村每天将产生67.5t的生活垃圾,由于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和运行管理机制,农户的生活垃圾大多被沿路堆放、随沟倾倒、就地焚烧,同时也有部分城镇生活垃圾向边缘的农村运送堆放,造成农村成为了生活垃圾的推放场。

3 原因分析

3.1 环境监管力量薄弱 虽然环保责任目标已列入乡(镇)政府的考核体系,乡(镇)级成立了环保机构,设立了“一长三员”网格化监管措施,但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人多责,兼职环保,在农村环保监管中力不从心,存在环境监管盲区,群众乱投诉、盲目上访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

3.2 法规不够健全 有关农村生态环境的立法很不健全,如对于农村规模以下养殖业污染、塑料薄膜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生产污水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不健全,操作性弱。

3.3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生活习惯所致,农民的环境意识普遍不高,一些农民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滥伐树木、焚烧秸秆、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等现象依然存在。

3.4 环境治理资金匮乏 据了解,乡(镇)级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虽然每年省、市都要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形式划拨农村生态创建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资金,但需要按比例落实配套资金,一些乡(镇)由于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造成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整治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4 对策建议

4.1 制定环境整治规划,逐步改善农村环境 渑池县应尽快制定農村环境整治规划和方案,进一步明确农村污水整治、农村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措施和目标任务。明确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环保职责和义务,促使各项规划按步就班实施,规范执行,努力形成科学规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4.2 提升环境监管能力,落实环保责任机制 以乡(镇)政府为主体,以相关部门为辅佐,落实县乡两级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充实乡(镇)级环保办(所)力量,将农村污染治理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层层落实责任,保证投入到位。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在全县所有乡(镇)设立环保专干,落实“一长三员”制度,把乡(镇)政府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在村级聘请村级环保监督员,确保乡村的环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4.3 推进生态村镇创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总体规划,依托上级部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生态村”、“生态乡镇”、“优美小城镇”等创建工作,争取相关治专项资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实现道路硬化、建筑美化、街巷亮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的基本要求;积极搞好乡村河道、沟渠、坑塘的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4.4 合理布局养殖点位,治理畜禽粪便污染 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协调好环保、国土、农业、住建等相关部门和各行政村的关系,发动群众积级参与,防治工作提前介入,积极引导养殖业主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在禁养区内坚决不得建设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外区域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必须同步建设配套环保设施,大力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实现废水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对于认真实施畜禽粪便治理的养殖企业和个人,国家应在信贷、用地、技术等优惠政策方面给予倾斜。

4.5 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治理农村化学污染 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整治。充分发挥乡(镇)土肥站和植保站的技术指导作用,精准施肥、施药,减少化学肥料和高毒农药的使用量,大力发展和扶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鼎力打造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4.6 深化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通过广播播报、墙体标语、发放传单、会议宣贯等形式,向农民深入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常识,让群众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健康的关系,引导农民践行“绿色”生活和生产方式,使广大农民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扎实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全县广大农民群众有一个生产生活的良好生态环境,直正实现农村生产的长远发展、农民的生活富裕、农村的生态良好。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现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