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朝阳地区杨干象风险分析

2018-12-04白锦曦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7期
关键词:风险分析

白锦曦

摘 要:杨干象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杨树和柳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对大苗和幼林的危害尤其严重,致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下降,损失严重。通过对朝阳地区杨干象的风险值分析,其风险值R为2.19,属于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关键词:辽宁朝阳;杨干象;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056-02

杨干象(Cryptorhynchus lapathi)又称杨干隐喙象、杨干白尾象甲,属鞘翅目,其在我国首次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目前已经在我国9个省份均有分布和发生,主要危害杨树的成树和幼树,对幼树危害后会导致杨树难以成林。1980年,杨干象被列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1]。

1 杨干象的发生及危害特点

1.1 分布情况 在我国,杨干象已经在9个省区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东亚的朝鲜和日本,欧洲大部和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2]。

1.2 寄主植物 杨干象寄主植物主要为杨柳科树种,以杨树树种为主,其中有赤峰杨、小黑杨、小叶杨和北京杨等。据统计,我国的杨树品种占世界杨树品种总数的50%以上,由于杨树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强,所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主要被用来绿化造林。辽宁朝阳地区杨树多以速生丰产林为主,在全市范围内均有杨干象发生。

1.3 危害特点 杨干象对于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比较单一,除杨柳科树种外,不危害其他树种。杨干象以幼虫危害,在树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进行钻蛀,破坏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养分供给不够而死亡。另外,幼虫在树木中形成蛀道后导致木材的成材利用价值降低。据调查发现,杨干象也能危害3~8年成树,径粗达10cm左右的主干都能受到危害,对径粗大于10cm的树木主要在树冠上部主干和侧枝进行危害,可以造成枝干枯萎,甚至整株死亡。有研究发现,含糖量高的杨树品种受杨干象危害严重,而且成虫比较喜好取食[3]。根据杨干象生物学分析,寄主植物有杨、柳等树种。

1.4 传播渠道 杨干象成虫飞行能力弱,主要靠爬行来危害树木。远距离传播主要靠人为的运输,如运输带有杨干象虫卵和幼虫的木材和苗木。

1.5 经济损失 杨树常被作为荒山造林和防护林树种来使用,在改善土壤质量、维持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干早、风沙大的三北地区,造林可选树种有限,杨树作为主栽树种,是其他树种不可替代的。同时,由于具有速生性、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各地区常常将其作为速生丰产林的首选树种。

2 定量评估

本文按照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表1),对朝阳地区杨干象进行分析。

3 风险管理措施

一是在產地检疫调查时及时进行除治疫区内未经检疫的苗木不得外运,防止在杨树栽培区内继续扩大蔓延;未发生区引进苗木和种条,要执行严格检疫,如有发现立即销毁或采用药剂等方式进行处理。二是加强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危害处理。三是在疫区进行药剂、人工等防治,幼虫期防治有药剂喷干法、涂干法、涂堵排粪孔法;成虫期防治有药剂喷雾、人工捕系等方法。

4 结论

通过对辽宁朝阳地区杨干象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本地区杨干象的风险R值为2.13,在高度危险有害生物级别范围内,应列入朝阳地区林业检疫有害生物名单中。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操作办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付洪伟,任桂红,任洋.吉林地区杨干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初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346-348.

[3]张文学,雷广衍,张丽华,等.杨干象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3,32(1):2021.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风险分析
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风险现状及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