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众传媒在公正世界信念建构上的策略
2018-12-04卫修明
卫修明
摘 要 互联网时代大众传媒在对社会公正世界信念的建构上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时代,公正世界信念有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需要大众传媒在社会功能上予以协调和约束。最终达到在大众传媒的合理影响下,建立更好的公正世界信念的目的。
关键词 大众传媒;互联网;公正世界信念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7-0114-02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深入人心。实际上,现实世界远不是这样简单的逻辑,但公正世界信念又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逻辑基础之一,互联网时代大众传媒在公正世界信念建构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1 “公正世界信念”对大众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1)何为“公正世界信念”。公正世界信念有3个基本特征:第一,世界对于每个人有一套统一和平等的审核机制;第二,审核机制会根据每个人的善恶行为予以正反馈;第三,审核机制不会出错。公正世界信念在人类社会上一直存在,人类历史早期其被架构成各种宗教和神明的形式,那时的人们相信冥冥之中存在神明在监看自己的行为,并在死后予以审判。
2)大众传媒对“公正世界信念”的隐喻式建构。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在“公正世界信念”的建构和普及过程中作用显著,大众传媒利用高效的传播途径和受众的强烈依赖,极大地加深了“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深度,这其中尤其以各种隐喻的概念暗示和潜移默化地影响为主。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中,人们倾向于循规蹈矩,日益坚信按照规矩生活必然有好的结果。
根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普遍影响力的魔幻著作《哈利·波特》作者曾經在自己的推特上发文,为在小说大结局中的部分死亡角色向粉丝道歉。其原因正是大量读者对于小说剧情中部分善良正义角色不好的结局产生激烈的反对情绪,在舆论上对作者J.K.罗琳造成很大压力。
3)“公正世界信念”在社会稳定发展中的作用。“公正世界信念”实际上是人类个体在集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不切实际的简单逻辑,对于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不够理性的归因方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个人如果要危害集体利益或者他人利益,就需要承担“恶性回报”的心理压力,同时其周边的人也会基于“公正世界信念”对其进行约束和劝诫。
2 “公正世界信念”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公正世界信念”并非只有积极效应,实际上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也存在负面效果。互联网时代伴随着巨量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传统传播环境受到冲击,也直接影响了各种架构社会基层的逻辑观念的实际作用。“公正世界信念”也因为其逻辑漏洞而生发出各种负面效应。
1)巨量信息下的负面情绪爆发。互联网上的信息众多,而且由于绕过了传统媒体的审核和筛选机制,驳杂的、种类繁多的信息被直接推到了大众的面前,同时为了争取观众,大量的负面、暴力的信息都毫无修饰的传播给了大众。大众突然直接接收到众多无法用“公正世界信念”解释的事件,比如未解决的案件、未伸冤的受害者、未能治愈的病症、未改善的生活等。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会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大众开始质疑“公正世界信念”,取而代之“人不为己”的极端思想,二是大众继续笃信“公正世界信念”,继续坚持高压的自我约束。
电视剧《甄嬛传》曾经流行一时,更掀起了新一轮宫斗主题影视作品的兴起。《人民日报》曾有评论,对比《大长今》和《甄嬛传》,认为比坏心理不可取。电视剧《甄嬛传》之所以在观众群体里掀起巨大反响,主要归根于经济高速发展,个体遭受巨大竞争压力的社会现状下,人们开始对于“公正社会信念”产生严重质疑,负面、自私的情绪在社会上肆意传播。
2)大众归因逻辑上的失和。在现代,“公正世界信念”备受质疑的一点就是其衍生的“大众对好人的批判”问题。比如一名女性被强奸,大众在谴责强奸犯后,也会继续谴责这名女性是穿着太过暴露,言下之意是其“也不是没有过错”,大众批判的内心动态是基于“公正世界信念”,将受害者解释为“恶有恶报”,以减轻内心对于“公正世界信念”的质疑。这种对个人的批判会因为网络环境的通达性而成倍增加,不仅受害人遭受到“二次伤害”,也对于整个社会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018年,“菲妥妥”和“摔死泰迪狗”事件相继发生,因为网络的庇护,“公正世界信念”渐次崩塌的网民将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全部扔向了无辜的当事人,不停挖掘受害人的隐私,以期证明他们的不幸是“罪有应得”。
3)“质疑”“失望”和“放弃”的恶性循环。从我国现状来看,有些国人对于“不完善”已经缺少基本的耐心,时刻希望我国各种制度“一蹴而就”,不能接受国家的现实不足和已经付出的努力。一旦发生个体性的“贪污”“灾害”或者“事故”,立刻迁怒于“为什么这个国家是这样的?”的宏观问题,实际上就是一种高度期盼“公正世界”信念引导下的不理性的焦躁心态。从对个体偶然事件的“质疑”,引申到对国家政府的“失望”,接着到对现行方向和制度的“放弃”,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武断的判定一个国家的好坏。
2008年体育运动员刘翔失利北京奥运会,网上一片谴责之声,网友们从辱骂刘翔,到责怪他为国丢脸,继而质疑国家的体育方针有误。前不久,北京奥运会迎来10周年纪念,“键盘侠向刘翔道歉”主题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很多人在经过10年的思考和人生经历后明白当年刘翔一人承担了多少的压力。
3 互联网时代大众传媒在“公正世界信念”建构上的策略性思考
互联网时代现在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越来越多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在传播领域生长和传播,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公器必须要担负维持传播环境良性发展的职责。现代社会的继续发展,应该有更严密的大众逻辑作为基础,以应对更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更多的社会信息。对于公正世界信念予以更多的调控和建构是必要的。
1)从“公正世界”到“公正世界ing”的转变。必须要强调的是,对于“公正世界”的期盼是正确的和积极的,大众传媒应当坚持引导大众对“公正世界”的期盼,但是必须建立“公正世界”不是天然自成的,“公正世界”应是建立在所有社会公民的共同遵守和努力之上。所谓“公正世界”不会来自于虚无缥缈的命运因果,而是严谨的社会制度。大众需要接受“公正世界”的建设是长期的和困难的,必须依靠每个人的遵守和付出。
《社交焦虑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公正世界信念的缓冲作用》一文指出,社会焦虑是造成社会人特别是未成年人不当行为(如手机上瘾)的主要动因,公正世界信念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该文认为公正世界信念本身无关对错,但是必须要加以引导[1]。
2)引导受众从“好人有好报”向“桃李不言”的转变。严格意义上来说,“好人有好报”是在人类社会尚不发达的阶段,对于素质不够高的社会群体的一种“有偿遵守”的策略。人们通过“循规蹈矩”“做好事”来获得“好的回报”作为代价,可以说是一种“交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众传媒应当引导大众特别是高素质的精英群体重新建立价值观,传递真正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3)宏观“公正世界信念”法治思维和微观“非公正遭遇”人文关怀的兼顾。大众传媒应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理性的归因思维逻辑,在善恶是非面前保持坚定和坚决的立场,对于引起热点的个体予以隐私的尊重和基本的人文关怀,引导受众更多关注宏观领域的社会制度建设,倡导规范性的解决问题,而非“堂吉诃德”式的行侠仗义。
《公正世界信念本土化研究进展》一文提出,公正世界信念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要有精密的调控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即本土化的重要性。在中国社会,快速的经济发展,较高的竞争压力都是我国社会的实际环境问题,需要针对性的解决其对公正世界信念的负面影响[2]。
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龟缩在互联网的屏障之后任意指责社会“不够公正”,同时又期盼着“公正世界”的降临。但实际上,公正世界来自于构成世界的每个人。公正世界是每个人的期盼,也是大众传媒应该给人们展现的理想愿景。积极运用传播手段调整大众观念,正确理性和成熟地看待公正世界信念,是大众传媒必须要承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陆,卞玉薇,王雅丽,等.社交焦虑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公正世界信念的缓冲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8(1).
[2]袁诗雅.公正世界信念本土化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6):95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