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12-04李健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诸多行业带来了变革。在应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可使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本文将对“互联网+”进行简要地介绍,并详细分析我国应用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针对这部分问题,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模式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经济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8年盐城师范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协同创新机制在应用经济学专业中的研究,编号2018YCTUJGY044
引言:
应用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类教学的一级学科,在该课程中,经济学原理将成为分析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因此其可理解為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对接点。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该项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部分问题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增强。“互联网+”是产业革命的动力来源,将其融入到应用经济学的课堂中,可使教师的知识输出更加立体,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将得到增强。
一、 “互联网+”的发展与特征
20实际90年代,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受此影响,信息传输的效率大幅提高,信息形式更加立体。21纪初,信息技术与我国的工业技术高度融合,从而使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高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阶段,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发突出。同时当下第四代工业技术更加成熟,以信息技术主导的新型产业革命即将到来。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互联网+”概念。该概念可被狭义地理解为,运用互联网技术使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得到升级。从广义层面理解,其是指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各类型产业的深度融合。当前这一理念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深度推广。
二、 我国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 教学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我国应用经济学教学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为学生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并将重点图表作为该课件的主要内容。但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将具体案例的情况进行详细地介绍,学生只能对该案例进行片面地理解和观察。同时由于技术能力不足,部分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较低,板书仍然是其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这样的教学设计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 教材案例稍显陈旧
我国高校的教材编订工作较为严谨,因此其工作周期较长。受此影响,部分教材中的案例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新常态背景下,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发凸显,金融风险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案例类型已经无法解释当代的经济现象。因此我国高校教师应当主动运用具备时代特征的经济案例,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学生的参与感不强
经济类学科的专业知识并不复杂,其关键点在于利用何种方式对其进行表述。同时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学习经济类知识较为枯燥,因此在应用经济学的课堂中,其难以与教学进度保持同步。同时由于缺乏生活阅历与实践经验,我国部分大学生对于经济知识的认识较为肤浅,在运用中其难以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得经济知识被孤立于现实环境之外,其价值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
(四) 课后时间难以得到利用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阶段,因此其应当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同时大学生群体的自学能力普遍较强,因此教师不必干预学生的课后学习。但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以管促学”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大幅降低。同时受到少子化政策的影响,我国学生的自理能力已大幅减弱,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有效利用课后时间。
三、 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我国应用经济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普遍较为单一,以至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更为优质的教学环境。例如,高校可为教师制作信息化教学系统,并为其提供课件制作团队。课件制作团队,可跟具教材的要求与案例,为学校统一制作更为精致的教学视频与课件,并将这部分信息存录制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中。教师可在数据库中查找所需的视频,并将其传输至课堂的终端系统内。
再有,教师可邀请制作团队依据自身的独特需求,在教材的范围外制作教学视频。通过这样的视频,教学内容将得到扩展。在课堂中,教师可依据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更为清晰的讲解。各类型经济案例的起因、结果、主要人物等要素也将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得到清晰展现。通过这样的设计,课堂中的知识输出量将得以提升,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将得以应用。
(二) 运用网络媒体寻找教学案例
我国应用经济课程的教材案例,难以跟进时代发展的需要,以至学生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高校的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寻找更具时代特色的经济案例,并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例如,针对最近发生的有关P2P金融平台接连倒闭的问题。教师可将这一事件的过程制作成短视频,并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
同时教师应当选取,特点较为突出的案例,与学生开展共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时代背景作为重点进行突出介绍,从而帮助学生以时代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再有,教师可邀请学生共同选取当下的知名企业作为教学分析案例,并通过所学的经济学原理,预判该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可针对京东公司的物流链与阿里巴巴的大数据进行比较。并预判其各自的获益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以增强,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也将得到提升。
(三) 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学生参与感
在我国的应用经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感普遍不强,以至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效果难以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在新型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融入大数据分析理念,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高,教学氛围得以改善。传统的案例分析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基础的经济学原理中。但现实社会的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单项的理论应用无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案例的关键逻辑。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僵化,学生的新型思维难以有效融入。
大数据分析理论,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出的信息统计方式。通过该理论,现实中的各项数据间将得到有效捕捉,有效运用这部分数据,案例分析的过程将更加有趣。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并要求学生以数据作为结论的支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依据大數据理论的5V原则,在网络中寻找具备价值的信息。并将其与经济理论相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发展产生更为清晰的认知。其参与度也将得到提升。
(四) 通过慕课教学合理利用课后时间
我国高校对于学生的课后管理较为宽松,学生的课后时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慕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后时间的利用率,并带动课堂的教学开展。慕课教学是来源于美国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信息设备将课程的关键内容传输给学生,从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性更强的远程教学。而通过学生的自学,教师可将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通过该模式,学生的课后时间将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例如,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将本次课程的关键信息制作成教学短视频。同时教师应当利用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等信息平台,将该视频传输至网络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对该部分内容进行预习,并记录下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中,教师可邀请学生以教师的视角对该课程进行讲解。在这过程中,学生将转变为教学主体,教学的有效性将得到提升。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提问,并与学生共同寻找相关答案。
结语:
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改革,需要将“互联网+”融入其中。在具体的应用中,高校应当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而教师可利用信息工具,寻找更为贴近时代背景的教学案例,从而使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再有,教师可利用慕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合理利用课后时间,并以此带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白雪.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改革模式探析[J]. 经济师,2016(03):215-216.
[2]张晓宁.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当代经济,2016(27):56-57.
[3]. 教学团队建设——物流管理和应用经济学教学团队风采[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06):2.
李健(1986.8),男 汉族 江苏盐城人 盐城师范学院 管理学博士,讲师,从事物流管理,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