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双语教学影响因素研究

2018-12-04林苡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环境因素双语教学效果

林苡

一、引言

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使用外语(英语)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包括高校专业课中的全英授课、双语授课等形式。根据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校中双语课程开课率应不少于5%~1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双语教学已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潮流和教育改革热点。

至今双语教学走过了近二十个年头,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1]。双语教学自提出以来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2][3]近年来其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尽管一些研究已关注到影响双语教学的学生、教师、学校和政策等多重因素,[2][4][5]但是它们大多仅从学生或教师的单一视角来展开研究,对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师生观点的异同之处,我们尚未得到明确的答案。而且这些研究多为量性研究,对于双语教学的现行模式、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我们仍需要在数据的背后深入挖掘。此外笔者还发现,已有相关研究的调查对象多是来自生物学、医学、信息技术、工程、财经、法律等理工科或商法类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社科类专业双语教学情况的关注仍比较少。本研究在选取研究对象时将涵盖更多的专业类别,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对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和探讨,旨在更为全面地展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培养更多能够胜任跨文化交际和跨学科研究的专业人才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1)师生分别如何看待学生、教师和环境等因素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的相互作用;2)这些因素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着怎么样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于2017年1月至4月开展,通过网络发放问卷327张,其中有效问卷277张。被调查的学生均参与过双语教学,来自广东、山东、湖北、江西、辽宁和贵州等多个省份。43.3%的学生来自综合类院校,48.0%来自外语类高校,并较均匀地分布在理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文史哲、教育、管理这八大专业门类中。

本调查问卷主要在Marsh编制的“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版)”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6]问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调查,主要了解学生的性别、年级、就读院校类别、专业门类、英语水平、学业成绩、双语课程开课数、双语使用比例情况;第二大部分采用五级里克特量表,考查学生对以下几个维度问题的看法:学生因素(学生态度、学生能力、学生素质)、教师因素(教师态度、教师素质、教学策略)、环境因素(政策、社会认可度和学校因素)和教学效果(课堂参与、学业水平、交际能力)。4个潜变量和33个观测变量及其含义如表1所示。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的相关关系,本研究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一:“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都对“教学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假设二:“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两两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环节中,本研究首先运用SPSS 23.0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初步整理,调整了反向计分,求得了各个观测变量的平均值。之后,笔者对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用AMOS 24.0对上述因素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访谈

本研究还对三位任教双语课程的高校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被访教师分别任教于综合类院校的教育学专业、理工类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和外语类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授课经历均超过5年。

本次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个人基本信息(任教课程的名称和数量)、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在对访谈进行转录后,笔者对访谈文本进行了编码分析。首先,根据研究问题和问卷设计,笔者确定了访谈的四个一级编码,即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学效果。其次,笔者将访谈文本的主题句按照上述维度进行分类,并用简练的短语对其大意进行概括,形成了开放式的二级编码。第三轮分析主要是将二级编码和访谈文本的其他语句进行比对,并对编码进行增改,形成最终编码。

3.比较分析

最后,笔者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编码结果进行比较和互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师生看法的异同点。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

1.信度与效度检验

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达到了0.944,KMO值达到了0.928,并通过了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每个因素的检测结果也都在0.800以上。由此可知,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结构效度,数据适合进一步做因子分析。[7]

2.假设检验与结果

在进行信效度检验之后,笔者進行了模型拟合检验,并画出模型的因果关系路径图。本研究选用了一些常用的拟合指数对模型拟合度进行验证发现,x2/df比值、IFI值、RMR值、TLI值、CFI值和RMSEA值的拟合效果都非常好,GFI值、AGFI值和NFI值也都达到了可接受的标准。此外,40个标准化残差的绝对值均小于2,并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模型的适配情形较好。[8]因此整体而言,从主要适配度统计量来看,该因果模型图与观测数据可以匹配。

从图1的路径系数可得知,“教学效果<——学生因素”、“教学效果<——教师因素”、“教学效果<——环境因素”的回归系数值均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假设一成立。其中,“教师因素”对“教学效果”的直接效果值比其他两者都大(0.45),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三者中最小,其效果值系数为0.17。此外,其他各观测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均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在学生因素中,学生态度因素(0.81)的影响大于其素质(0.66)和能力(0.62)。有趣的是,由教师态度(0.77)所带来的影响也比其他两个因素更为重大。环境因素下的观测变量路径系数都在0.70或以上,其中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的效果系数比国家政策系数略高。

学生和教师因素、教师和环境因素之间都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81),学生和环境因素也显示出中度的正相关(0.65),假设二也得到了证实。此外,88.09%的受调查学生对其所参与过的双语课程表示满意。

(二)访谈结果

通过对采访结果进行编码分析和总结,三位教师的谈话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和现存问题。

1.学生因素:“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策略”

三位教师在采访中都表示,学生因素是双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他们任教的班级中,尽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却大体相近,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还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态度,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他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往往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在课后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挖掘自身的兴趣点和潜质,并将课程的学习与个人的职业规划结合在一起。

2.教師因素:准备在先、方法得当、互动及时、评价多元

据受访者反映,教师因素在教学中也同样重要。有效的教学往往离不开精心的准备、恰当的方法、及时的互动和多元的评估手段。

三位教师表示,双语教学不同于用第一语言直接授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精心设计教学大纲。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也受到了几位教师的青睐。情景和案例不仅丰富了教学材料,还能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引导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解决问题。此外,课堂展示也成了双语课堂中常用的手段。受访教师一致认为,有效的双语教学要兼顾知识和语言的输入输出。课堂展示不仅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他们搜索资料和整合信息的技能,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同伴效应。

几位教师还提及了及时互动的重要性,这包括课堂内的互动、课下的答疑以及对学生作业的反馈。他们认为,对学生任务的点评、反馈甚至比给他们布置任务更为重要。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平都有所差异,这种个性化的指导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鼓励他们挖掘自身的特殊潜质。与此同时,通过与学生交流,教师能更加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以便改进教学安排、授课手段和育人策略。

就教学评估而言,三位受访教师在双语课程中都使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出勤、课堂参与、课堂展示、小组讨论、书面任务、期中小测和期末考试。这些手段能有效督促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管理自身的学习过程。

3.环境因素:间接作用也同等重要

相较于学生和教师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状况来实现。例如,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往往受到学校外语学习氛围和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影响,而教师的教学安排也常常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课时安排的变更做出相应的调整。

4.教学效果:问题与困境

三位教师表示,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大体令人满意,但他们也指出了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方面,和母语教学的课程相比,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另外,由于双语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但这些能力却又并非能在短时间内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不少学生对母语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由此形成的中式思维模式常常又会反作用于教师的授课,直接影响授课进度。

此外几位教师还表示,教授双语课程比一般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付出更多的实践和精力,但所得到的奖励却和单语授课的教师差别不大,对双语课程授课教师的激励机制仍有待完善。

四、研究结果讨论

(一)数据分析结论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比较和相互补充,笔者发现师生观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相同之处:1)总体而言,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两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三者都对教学效果具有正向影响;2)学生和教师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比其能力和素质更重要;3)教师教学策略作用也较关键,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和评价等)都将影响教学成效;4)环境因素相比于上述两个因素的作用相对较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学生和教师实现。然而,学生和教师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一方面,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评价更为良好,但受访教师却表达出更多的担忧,他们认为现有的双语教学在学生、教师和管理层面都存在困境。此外,对于各自在双语教学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师生的理解也有差异,二者都更倾向把对方看作有效教学的主力军。

(二)讨论

由结论可知,双语教学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浩大工程。自国家大力提倡双语教学以来,我们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实践的双语教学道路。作为全球学习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双语教学的实践模式为世界双语、多语和外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9]。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将双语教学看作是语言和学科教学的结合[4],但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略有不同的是[2],笔者虽然也发现了学生英语水平对教学效果的正向影响作用,但发现这种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情感教学也是双语课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发现,教师和学生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比他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为关键,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甚至可以弥补他们在语言和专业基础上不足。师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于自身目标和责任的认识,并让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采用不同的策略。此外,师生对他们各自在双语教学中所应发挥的作用理解不尽相同,他们都更倾向把对方看成是有效教学的主力军,这很可能是因为在将外语(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时,师生都渴望更多来自对方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希望通过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合作、融洽的教学氛围,建立更佳的教学境地。

本研究还发现,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学生和教师,间接作用于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因就业的需求而更加重视双语课程的学习,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也随着学校、政策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双语问题不是简单的语言教学或学习,课堂教学往往会受到不同社会权力关系的左右,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社会背景、文化环境和教学情况具体分析[10]。

双语教学是语言学习、知识传授和情感教学的有机统一,也是语言、教育、心理、社会等不同层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与教师、同伴和学习环境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语言水平和学习积极性;而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学生知识体系、语言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了解,并根据学校安排和社会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更有效的双语教学。

五、结语:建议与展望

本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对“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及它们对教学效果产生的积极影响已达成共识;此外,他们还一致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师生态度比其素质和能力更为关键。但对于他们各自在双语教学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学生和教师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此本文建议,在我国双语教学实践中,各有关群体应当明确自身的地位、作用和責任。

首先,学生应意识到自身在双语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双语课程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明确自身的学习动机,才能不断探寻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加强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养成独立思考、深入挖掘、勇于创新的好习惯,努力成为精通专业知识、具备良好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其次,教师应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将语言交际和专业知识相统一,将技能传授和性情陶冶相结合,将本土特色和国际前沿相衔接,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教师应提前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考评机制,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策略,使双语教学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平衡第一语言和外语的使用比例,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式和启发式教学等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出及时反馈。在全球化、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创新教法、教材,例如可以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平台和最新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特殊潜质,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应成为有效教学强有力的促进者,创建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改进学生选拔和培养方案,优化教师工作量和教学成果考评和奖励机制,组织系统的双语教学示范和师资培训,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进一步为双语教学提供经费支持、技术帮助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1):83-86.

[2]Baker,C.(2002).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3]余强.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Tikunoff W J.Applying Significant Bilingual Instructional Features in the Classroom.Part C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Series[M].1985.

[5]Mearns T,Graaff R D,Coyle D.Motivation for or from bilingual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earner views in the Netherlan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 Bilingualism,2017(4):1-14.

[6]Marsh H W.SEEQ:A Reliable,Valid,and Useful Instrument for Collecting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2,52:77-95.

[7]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8]Stevens J P.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M].Routledge,2012.

[9]Feng A.Bilingualism for the minor or the major? An evaluative analysis of parallel conception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05,8(6):529-551.

[10]Cummins J.Language,power,and pedagogy:Bilingual children in the crossfire[M].Multilingual Matters,2000.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双语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因素影响评估
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