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18-12-04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硫氧嘧啶氨酸咪唑

黄 丹 萍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广州 511400)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临床上一种比较重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又称为甲亢。在我国,甲亢的发病率约为3%,通常要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其中女性患者发病率通常是男性患者的2~3倍,可达4.1%[1~2]。咪唑类、硫脲类药物是目前治疗甲亢的两类主要药物,甲硫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是其中两类药物的典型药物[3~4]。本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总结和分析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于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纳入的120例临床受试者均为2015年6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甲亢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5]中甲亢的相应诊断标准;年龄范围在18~75岁;对本研究药物不存在禁忌症者。排除标准:患血液系统及比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者;合并严重的肝病者;纳入本研究前3个月已经服用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患精神系统疾病者。

记录患者就诊日期,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5.47±0.42)岁,平均病程(3.6±0.35)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39例,平均年龄(36.07±0.64)岁,平均病程(3.7±0.61)年。所有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及病程范围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本研究获得了本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所有患者家属都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甲巯咪唑治疗:甲巯咪唑用药的初始剂量为30mg/d,在症状改善或者减轻后,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后进行减量处理至5~10mg/d,并维持用药,并复查肝肾以及甲状腺功能,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丙硫氧嘧啶治疗:丙硫氧嘧啶用药的初始剂量为300mg/d,根据症状改善以及耐受情况,逐渐减量至50~100mg/d,并维持用药。

两组患者分别连续治疗1年。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完成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若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并且实验室的检查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则为临床控制;若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则为显效;若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则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描述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为临床控制、显效及有效率之和。

另外,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定期进行复诊,均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并且统计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例数以及血细胞计数,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皮疹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获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利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达76.6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60)

组别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5.00(21/60)a33.33(20/60)25.00(15/60)6.67(4/60)a93.33(56/60)a对照组18.33(11/60)26.67(16/60)31.67(19/60)23.33(14/60)76.67(46/60)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中发生血细胞计数减少2例,肝功能指标异常4例,皮疹、皮肤瘙痒4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血细胞计数减少1例,肝功能指标异常2例,皮疹、皮肤瘙痒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性临床综合疾病,它的主要表现症状为多汗、心境心慌、食欲亢进等,并且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双手颤抖、眼球突出、静息时脉率异常等,其发病的年龄范围较大,且在中青年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甲亢通常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并且在近些年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了十分显著的不良影响[6]。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为了临床上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为止,甲亢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抗甲状腺药物被视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甲硫咪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抗甲状腺药物,它的作用机理通常认为是通过抑制甲状腺细胞内的过氧化酶系统,从而抑制甲状腺内的离子碘氧化,减少甲状腺内活性碘的含量水平,达到阻断络氨酸被碘化的过程,使得甲状腺内碘化络氨酸的含量降低,同时也可以阻碍碘化络氨酸的缩合,并阻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以及甲状腺素的生物合成,最终达到抗甲状腺的目的[7]。另外,丙硫氧嘧啶作为另一类治疗甲亢进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通常认为是通过阻碍甲状腺素的生物合成,抑制甲状腺素转化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从而达到抗甲状腺的目的[8]。但目前临床上对于上述两种药物的选择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甲硫咪唑在治疗甲亢方面的疗效要优于丙硫氧嘧啶,并且具有更低的不良反应效应。

综上所述,相比于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治疗甲亢的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高,可以作为治疗甲亢的优选药物,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但甲硫咪唑降甲状腺功能更迅速,平台期比较长,容易引发甲减,更应该做好药物管理,特别需要注意其用药剂量。同时,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随访时间较短,未对两种药物治疗甲亢的远期疗效进行判断,还需增加随访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硫氧嘧啶氨酸咪唑
一种优化的茶氨酸化学合成方法简报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黄连-厚朴药对9个配伍比例对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益肝愈瘿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高羊毛氨酸硒提高猪肌肉中硒沉积
N-甲基咪唑+甲醇体系的性质及相互作用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丙基硫氧嘧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观察
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