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研究*——以“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课程为例
2018-12-04翟慧清刘清堂郝怡雪
翟慧清 刘清堂 郝怡雪 张 思 王 虹
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研究*——以“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课程为例
翟慧清1刘清堂1[通讯作者]郝怡雪2张 思3王 虹1
(1.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如何让刚刚踏入科研领域的学生快速起步,建立起对论文写作规范的理性认识,是文章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凯利方格技术(Repertory Grid Technology,RGT),随后基于教育技术学论文的分类及其属性,构建了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新入学硕士生选修课“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中。最后,文章进行了单篇论文前后评价学生成绩的差异性分析和不同类型论文特征属性认识的差异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在“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硕士生建立对论文写作规范的精确认识,并提高他们对论文特征属性的辨识度,这对增强硕士生的科研能力、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凯利方格技术;教育技术学;内容分析;论文写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而高等教育质量与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息息相关。学术论文既是高校学生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其学习成果与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并且论文写作是高校毕业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故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的“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培养新入学硕士生的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能力。为了提高硕士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课题组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多尝试,其中包括引入心理学的研究工具——RGT。
一 RGT简介
RGT是一种研究对象不断对比不同案例,从而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知识表征工具[2]。它由18世纪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Kelly提出,是个人结构心理学的一种研究工具。Kelly[3]认为,人是通过自身创建的特定模式来看待世界的,并通过创建的模式去解释适合于它的现实世界的那部分,注重个人对特定主体的内在看法,并鼓励个人直接面对直觉,从而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1 RGT研究综述
国外对RGT的研究始于临床心理学,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应用历史。近几年来,RGT在其它学科领域也进行了应用,如在经济学领域,Kawaf等[4]在电子网络购物环境下应用RGT,采用多重编码定性内容分析法进行了23次RGT访谈,从而丰富了在线购物在情感、风险感知和情境变量等方面的研究;在医学领域,Álvarez-Camacho等[5]运用RGT工具,确定了头颈部癌患者术后的食物特征;而在教育学领域,Klapper[6]将RGT作为创业教育中的创新教学工具并在法国、波兰两国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RGT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等结论。国内相关RGT的研究较少,在其理论方面,研究者主要将RGT作为一种访谈工具,进行事物的成因分析;而其应用方面,研究者主要将RGT与泛在式学习[7]、协作学习相结合,来研究学习者知识构建、教师科学素养和同侪互评。
2 凯利方格的构成元素与构建过程
凯利方格由主题(Topic)、元素(Elements)、构建(Constructs)、等级(Ratings)四个元素组成[8]。其中,主题是指即将要展开的活动的主要目的;元素就是与主题相关的例子,也可以是人、艺术品、广播节目、职业名称等[9];构建是解释世界的方式,通常由一组对比词组成,如“愉快—难过”、“有风险—安全”等,其对比词反映了构建的意图;等级是指参与者对每个元素在不同的构建上进行评级,以准确地描述参与者对主题中每个元素的意图。
凯利方格构建的一般过程为:选定主题,进行相关资料的准备→明确凯利方格构建的元素,并对元素的特征进行说明,选取分析的元素填入表格的第一行→根据选取的元素特征,建立构建,填入表格的两侧→对每一个元素进行评级(一般按照李克特五点量表法打分)。
表1 教育技术学论文的分类及其属性
二 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的构建
1 教育技术学论文的分类及其属性
根据美国学者Reeve提出的论文研究分类框架[10]和我国学者李文光等[11]、王会[12]在进行教育技术学相关研究时提出的分类框架,本研究将教育技术学论文划分为五类:①解释性研究,是指通过观察教育领域某一类现象、总结某一时期相关研究,运用对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②理论研究,通常是基于对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的现状分析,结合相关理论指导,得出新的理论、方法、模式;③实证研究,一般是通过分析某一主题的研究现状,提出相关理论模型,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分析数据,进行效果比较,得出分析结论;④开发研究,一般是通过分析开发软硬件(包括教学管理平台、网络课程、教学网站、课件等)的需求,根据某种原则,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继而编码实现系统,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⑤评价研究,一般是通过对特定的项目、产品、系统、方法进行简单分析,并将其应用在具体的情景中,继而研究其有效性,探索其价值。基于上述分类,本研究将不同教育技术学论文的属性进行了总结与具体说明,如表1所示。
2 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设计
根据教育技术学论文的分类及其属性,结合内容分析的一般步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该框架共设有五部分内容:选定研究主题、限定总体和选择样本、选择分析单元、基于RGT的类目表格设计、进行评判。其中,基于RGT的类目表格设计是该框架的核心内容,主要按照三元组的方式构建类目表格[13]。
图1 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
图2 RGT在“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应用流程
三 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的应用
1 研究对象
“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课程是华中师范大学面向教育技术学专业新入学硕士生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文献选读,含有文献搜索技巧、文献选读技巧两个重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论文写作,主要分为论文写作技巧与解释性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开发研究、评价研究等不同类型论文的写作。该课程共设有11个专题,本研究选取其中的一个专题——“论文写作技巧”作为研究客体。2016年秋季,该校共有48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入学硕士生选修了该课程(包括男生7名、女生41名)。
2 研究过程
RGT在“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应用流程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基于论文评价的前测
此阶段旨在评估学生对论文的认识。通过“论文写作”相关知识点(如文献搜索技巧、文献选读技巧、教育研究过程等)的常规教学之后,学生建立论文评价维度,选择一篇论文进行评价。选取2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按照布鲁姆认知领域六层次学习目标(即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对学生评价内容进行打分。2名教师所给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63,说明两次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并当置信区间(双侧)为0.01时,具有显著相关性。
(2)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分类过程
①教师开展为时2周的论文写作技巧教学,建立学生对论文写作技巧相关知识的基本认识。②从2015年《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出版的全部论文中,剔除“信息动态”栏目中70余篇非学术论文,筛选得到特征明确的95篇教育技术学论文,然后由2名指导教师根据“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对这95篇论文进行凯利方格分类。同时,本研究运用Rep Plus V1.1形成的凯利方格对元素与构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本研究主要对95个元素的4对构建按李克特五点量表法打分。如图3所示,表格上方是元素,左侧是构建的正向属性,右侧是构建的反向属性,中间是每个元素在每对构建上的得分按照相似性进行排列的结果。表格上方的树状图表示元素得分相似性,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如“1”表示“元素79”与“元素22”的相似度达到80%以上;表格右侧的树状图表示构建得分相似性,也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如“2”表示“构建2”与“构建3”的相似度达到60%以上。根据元素的得分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95个元素分成5类:解释性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开发研究、评价研究。③学生运用RGT进行分类,并按照“引出元素—建立构建—排列构建—制作方格”四步开展学习。其中,学生运用三元组的方法制作凯利方格:首先,从所有元素(E1, E2, E3, ……, E95)中任意选取三个元素Ei、Ej、Ek;其次,找出能够区别其中一个元素与其它两个元素的属性,称之为构建,记做Cr;再次,给找出的构建标定一对相反的属性Bf、Bo,并定义属性范围(一般定义为1~5);最后,判断当前三元组是否为所有元素能够组成的最后一个三元组——如果不是,返回第一步,继续判断;如果是,则进行评判,对所有元素在构建属性范围内进行打分。
图3 聚类分析结果
(3)基于论文评价的后测
通过论文写作技巧和RGT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基本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论文的特征属性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论文评价。教师按照第一阶段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进行打分。2名教师所给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27,说明两次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并当置信区间(双侧)为0.01时,具有显著相关性。
3 差异性分析
(1)单篇论文前后评价学生成绩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分析单篇论文前后评价学生成绩的差异性。具体来说,本研究将前后两次论文评价成绩的差值进行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得到Z值=0.637,P值(sig 2-tailed)=0.811>0.05,因此数据总体呈正态分布,满足配对样本T检验的基本假设;概率P值(sig 2-tailed)=0.000<0.05,t=-4.885超过了临界区域的边界,拒绝原假设。由此得出结论:经过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前后两次论文评价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经过课程学习之后,学生论文评价的平均成绩得到了提高。
此外,重复测量t检验的效应大小估计d=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1.6771/2.3935=0.701;根据库恩d值评估效应大小(0<d<0.2,效应较小;0.2<d<0.8,效应中等;d>0.8,效应较大)[14]可知,重复测量t检验的效应中等偏大。据此可以认为:经过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对论文写作规范的认识得到了提升。但是,凯利方格论文分类对于不同类型论文的适用程度如何、对于不同类型论文特征属性的辨识度如何,还需做进一步分析。
(2)不同类型论文特征属性认识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从48名学生的论文分类结果中随机抽取5个作为对比数据,根据聚类分析结果,逐类比较学生构建的凯利方格与教师构建的凯利方格。以解释性研究论文为例,其分类的准确度达到了73.8%,其中构建相似度最高的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达82.7%),元素相似度最高的是“P77”(达100%);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构建的差异,差异越大,颜色越深,如图4所示。
图4 解释性研究论文分类的准确性
表2 论文分类的准确度和建构得分相似性
论文分类的准确度和建构得分相似性如表2所示。论文分类的准确度反映了学生对不同类型论文写作规范的认识程度,表2显示学生对实证研究类论文写作规范的认识更加准确;建构得分相似性则反映了学生对不同论文特征属性的认识程度,表2显示学生对“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这一特征属性的认识更加准确。综合论文分类的准确度与构建得分相似度分析,本研究得出结论:学生能够准确地从研究方法层面认识实证研究类论文的写作规范。
4 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上述差异性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在“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体表现为:①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建立了对论文写作规范性的精确认识,他们已能从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结构、写作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写作规范等方面对不同类型的论文进行分析,且相较于学习之前对论文写作的分析更加深入、全面;②使用RGT进行论文分类,减少了论文分类的模糊性,提高了新入学硕士生对论文特征属性的辨识度。不同类型论文特征属性认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已能识别80%以上的论文特征属性。
四 小结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并将此框架应用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新入学硕士生选修课“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可以说,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中采用基于RGT的教育技术学论文内容分析框架,可以给该专业硕士生的论文写作提供良好的支持。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进行单篇论文前后评价学生成绩的差异性分析时,虽然得出了“经过课程学习之后,学生论文评价的平均成绩得到了提高”的结论,但对于造成前后评价学生成绩之差异的原因尚未进行准实验研究,并且有少数几个学生的后测评价成绩低于前测评价成绩。此外,本研究也尚缺乏学生对凯利方格法教学之认可度的调查。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
[2]Shaw M L G, Gaines B R. 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 foundations for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representation[A]. The 7th European Workshop Organizing Committee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European workshop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for knowledge-based systems[C]. London: Springer-Verlag, 1993:256-276.
[3](美)乔治·A·凯利著.郑希付译.个人结构心理学(第一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5-16.
[4]Kawaf F, Tagg S.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shopping experience: A repertory grid approach[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2):222-232.
[5]Álvarez-Camacho M, Martínez-Michel L, Gonella S, et al. Physical symptom burden of post-treatment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influences their characterization of food: Findings of a repertory grid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European Oncology Nursing Society, 2016,(3):54-62.
[6]Klapper R G. A role for George Kelly’s repertory grid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vidence from the French and polish contex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014,(3):407-421.
[7]朱珂.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凯利方格法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90-93.
[8]Jankowicz D. The easy guide to repertory grids[M]. England:John Wiley & Sons, 2003:10-15.
[9]张艳芳.基于凯利方格法的教师与图书馆员协作教学模式中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95-99.
[10]焦建利.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历史演化与未来趋势——从2975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看研究选题与方法的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9-33.
[11]李文光,张文兰,何克抗.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2,(10):26-30.
[12]王会.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分类指导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8-20.
[13]Hwang G J, Chu H C, Lin Y S, et al. A knowledge acquisition approach to developing mindtools for organizing and sharing differentiating knowledge in a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1,(1):1368-1377.
[14](美)Gravetter F J, Wallnau L B著.王爱民,李悦,等译.行为科学统计(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20.
Research on Content Analysis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apers based on RGT——Tak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Essay Writing” Course as an Example
ZHAI Hui-qing1LIU Qing-tang1[Corresponding Author]HAO Yi-xue2ZHANG Si3WANG Hong1
How to make students who are the freshme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 have a quick start and establish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n paper writing norms, were the key problems required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Therefore,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repertory grid technology (RGT) briefly, and then constructed a content analysis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apers based on RGT according to the types and attribute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apers. Meanwhile,the framework was applied in the elective course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ssay Writing” for newly enrolling master students majoring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inally, the difference analyses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evaluation of single paper,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 attribut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per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ent analysis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apers based on RGT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Essay Writing” course could help master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precise understanding on paper writing norms and improve their identification on papers’ characteristic attribute.This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master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repertory grid technolog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ntent analysis; paper writing
G40-057
A
1009—8097(2018)11—0040—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8.11.006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学习资源深度聚合及个性化服务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o.71704062)、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互联网+精准教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No.2017ACA105)、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2017年度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教研模式研究及试点”(项目编号:MCM20170502)资助。
翟慧清,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学习分析与知识服务,邮箱为huiqing1211@163.com。
2018年3月15日
编辑: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