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研究
2018-12-04林昌
林昌
湖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浙江 湖州 313000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口腔科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中年以上女性最为好发,发病率约为0.1%~4.0%[1]。目前,临床以免疫调节剂治疗OLP为主,但治疗效果欠佳、副作用明显[2]。有相关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OLP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炎症,且副作用小[3]。本研究所用清热利湿汤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笔者纳入60例脾胃湿热型OLP患者,观察清热利湿汤的治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口腔科就诊的60例脾胃湿热型OL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0.39±7.7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1.37±7.68)岁。2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五官科学》[4]中OLP的诊断标准。主症:①唇、颊、牙龈、腭等部位可见白色角化放射纹,有时可呈网状结构;②口腔周围黏膜充血肿胀,偶见红斑;③伴有形状不规则的表浅糜烂面;④局部有疼痛症状。次症:①胃脘胀满;②口干口黏;③舌质红、苔黄腻;④脉弦滑数。上述主症必备加任意2项次症可辨为脾胃湿热型OLP。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②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均行非手术保守治疗;③年龄20~70岁;④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口腔疾病者;②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③近3月内口服免疫抑制剂者;④药物过敏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年龄不符合要求者。
1.5 剔除标准 ①未按规定用药、中断治疗或失访而不能判断疗效者;②患者要求退出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口服清热利湿汤,处方:茵陈20 g,黄芩、玄参各15 g,石斛、石菖蒲、厚朴、木香、茯苓、白术、薏苡仁、鸡血藤、白鲜皮各10 g,白及8 g,大黄4 g,炙甘草3 g,每天1剂,由湖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统一煎取,每袋120 mL,每次1袋,早晚各服1袋,连续治疗4周。
2.2 对照组 给予患者转移因子口服液[卫材(辽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408,每支10 mL]治疗,每天1次,每次10 mL,连续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2组临床疗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②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5]。症状记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分:0分无疼痛(VAS:0分);1分轻度疼痛(VAS:1~3分);2分重度疼痛(VAS:4~6分);3分重度疼痛(VAS:7~10分)。体征记分:0分为黏膜正常无损伤;1分为无充血糜烂、白色条纹轻微;2分为白色条纹伴充血面积<1 cm2;3分为白色条纹伴充血面积≥1 cm2;4分为白色条纹伴糜烂面积<1 cm2;5分为白色条纹伴糜烂面积≥1 cm2。③治疗前后血清IgA、IgG水平。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口腔扁平苔藓(萎缩型、糜烂型)疗效评价标准(试行)》[5]拟定。显效:疼痛、充血及糜烂完全消失,白色条纹消退或症状轻微;有效:疼痛明显缓解,充血和糜烂面积显著减少,白色条纹减少;无效:疼痛、充血、糜烂及白色条纹未见减少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症状积分 体征积分组别n观察组对照组3 0 3 0治疗前1.5 2±0.3 8 1.4 6±0.4 2治疗后0.7 2±0.0 3①②0.8 8±0.2 4①治疗前2.5 6±1.1 7 2.4 6±1.0 8治疗后1.0 2±0.9 8①②1.2 2±0.3 5①
4.4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G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IgA、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OLP在口腔科较为常见,发病原因与患者的精神因素、饮食习惯、免疫等诸多因素有关,病理表现以基底液化变性、淋巴细胞浸润为主[6]。目前,对于OLP的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但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毒副作用也较为明显,大大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应用[7]。因此,寻求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G水平的比较(±s)IU/mL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G水平的比较(±s)IU/m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观察组n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 0 3 0 3 0 3 0 I g A 2.2 8±0.3 8 2.4 2±0.3 9 2.2 6±0.3 7 2.3 2±0.4 0 I g G 1 7.2 1±1.7 5 1 2.0 7±1.0 3①②1 7.0 4±1.5 3 1 4.9 6±1.3 2①
中医学无OLP病名,现代中医学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将OLP归属于口糜、口疮等范畴,其发病多因偏食辛辣肥甘厚味、外感湿热邪毒、病后内生湿热等引起湿热蕴结中焦脾胃,湿热郁于中焦,化火生瘀,循经上扰,熏蒸于口舌,而发生口腔黏膜放射状花纹、糜烂、疼痛、出血等症。临床中多为实证,且以脾胃湿热证最为常见,根据其病因病理特点,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健脾运胃为佐,中焦脾胃湿热得清,循经上扰之湿热无源,口舌诸症自愈。
根据以上病因病机的分析,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利湿汤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中茵陈、黄芩为君药,茵陈清热利湿,黄芩泻火燥湿,两药合用清脾胃湿热。茯苓、石菖蒲、厚朴、木香为臣药,其中茯苓、石菖蒲归脾胃两经,具有健脾化湿,化浊醒胃之功。厚朴、木香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理气燥湿之效,四药共用可奏行气化湿、醒脾和胃之功。玄参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白术燥湿利水、益气健脾;薏苡仁渗湿益气、健脾利水;鸡血藤补血活络、舒经散瘀;白鲜皮清热泻火、解毒泄浊;白及敛疮生肌、消肿止血;大黄清热泻下、解毒通便;石斛滋阴清热生津,配合君药清热祛湿,兼有活血散瘀生津之效;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以上药物合同共奏清热利湿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免疫学指标IgG水平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说明清热利湿汤能够减轻脾胃湿热型OL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由此可见,清热利湿汤可显著提高脾胃湿热型OLP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