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栀子炮制工艺优化及其止血凝血效果研究
2018-12-04胡金梅
胡金梅
栀子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s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栀子性寒味苦,具有保肝、抗脑缺血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糖、抗炎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1]。在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焦栀子的制法描述为:“取栀子,或碾碎,照清炒法(通则0213)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内表面和种子表面为黄棕色或棕褐色,取出,放凉。”焦栀子含栀子苷不得少于1.0%。本研究参照药典炮制工艺,选取200 ℃、180 ℃、160 ℃做为炮制火力的参考温度,炒制时间以栀子炒到颜色表面颜色焦褐色,6分钟开始计时,分别以6、8、10 min做参考时间,研究得出能量化的炮制工艺。本研究主要为了明确焦栀子的炮制工艺参数,并验证其止血效果。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998 DAD检测器,Waters Empower工作站);CM-5分光测色计(日本KONICA MINOLTA CM-5); CPA225D型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德国Sartorius公司);BS224S型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德国Sartorius公司);DHG-92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SB-D220型超声波清洗器(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药
栀子药材,购自重庆市药材市场;栀子苷对照品(批号110749-201115,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腈、甲醇均为色谱纯,购自美国TEDIA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三级水。
2 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Boston Symmetrix ODS-RC18 (4.6×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睛-水=15:85;流速:1.0 mL·min-1;柱温:30 ℃;进样体积:10 μL,检测波长238 nm。
图1 对照品、供试品、空白溶液HPLC图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栀子苷5.6 mg的对照品溶液,摇匀,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 mL,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4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配制成系列浓度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栀子苷的进样量(μg)为横坐标(X)、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Y),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 = 1.6×106 X+15399(R2= 0.9999),结果表明,栀子苷在0.168~3.36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含量线性关系良好。
图2 栀子苷标准曲线
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0 μL,连续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结果,栀子苷量的RSD为0.33%,表明仪器具有较好的精密度。
2.6 重复性试验
取栀子药材粉末约0.5 g,共6份,按照拟定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测定,计算栀子苷的量,结果栀子苷量的RSD为2.01%,表明本法较好。
2.7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0 μL,分别于0 h,2 h,4 h,8 h,12 h,24 h,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计算栀子苷的量,结果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栀子样品溶液6份,每份0.5 g,精密加入一定量的栀子苷对照品,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栀子苷峰面积,计算回收率和RSD,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1.26%,表明该方法较好。
3 焦栀子炮制工艺研究
3.1 栀子炒制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3.1.1 炒制温度的考察 取净栀子,烘干,称取100 g,置热锅中,分别用200 ℃、180 ℃、160 ℃炒制6 min,取出,及时摊晾。以栀子苷为评价指标,考察炒制温度对焦栀子炮制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含量测定结果
结果表明,炒制温度为180 ℃时,栀子苷含量较高,因此选定炒制温度为180 ℃。
3.1.2 炒制时间的考察 取净栀子,烘干,称取100g,置180 ℃锅中,观其外观,6分钟左右有焦斑出现,故分别炒制6、8、10 min,取出,及时摊晾。以栀子苷为评价指标,考察炒制时间对焦栀子炮制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含量测定结果
可知,炒制时间为6 min时,栀子苷含量较高,随着时间的增加,栀子苷含量有所降低,故确定炒制时间为6 min。
3.1.3 验证试验 为考察其工艺的稳定性,取净栀子,烘干,称取100 g,置180 ℃锅中,重复三次,结果见表3。
表3 含量测定结果
结果表明,三次验证试验栀子苷含量RSD为1.47%,表明该工艺较稳定、重现性较好。
3.2 焦栀子颜色的测量
采用分光测色计,对验证试验的三批焦栀子的颜色性状进行测定,若分别对果皮的内外表面及种子表面分别进行测定,数据多,操作繁琐,标准不易统一,而且种子的内部颜色也不能直接测定,故考虑将其粉碎,过药典三号筛,混合均匀,测定色度值,每批样品取5 g,重复测定5次,取平均值,以均数为最终测定结果,结果见表4。
表4 颜色测定结果
由表2-15可知,三批焦栀子颜色色度值的RSD小于3%,表明色度值数据稳定性良好。
4 焦栀子的止血凝血药效验证[2,3]
4.1 样品的制备
取栀子及焦栀子,加水煎煮两次,每次0.5 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含生药1 g/mL,即得。
4.2 分组与给药
将体重为18-22 g的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品组,炮制组三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天灌胃给药0.2 mL/10 g,每天1次,连续给药5 d,空白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4.3 出血及凝血时间的测定
于第五天给药1 h后,剪去鼠尾3 mm,从血液流出时开始计时,并于60 s后开始,每隔10 s用滤纸轻轻拭血1次,直至不再流出血为止,小鼠的出血时间即为开始出血至停止出血的时间;血液流出时计时的同时,用毛细管收集血液并平放于桌面上,从收集时计时,每隔30秒折断毛细管并缓慢拉开,观察折断处是否有血凝丝出现,出现血凝丝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结果见表5。
表5 各组小鼠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比较(x±s,n=10)
结果表明,生品栀子与焦栀子均能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5 讨论
栀子是临床常用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其制法在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描述为:“取栀子,或碾碎,照清炒法(通则0213)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内表面和种子表面为黄棕色或棕褐色,取出,放凉。”此描述可以看出,其工艺参数多为感官指标,无具体的量化指标,因而不同的人炮制结果不同,因而对其炮制工艺进行量化是很有必要的。用化学手段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结合药理效果对其验证,更能体现焦栀子炮制的合理性。
目前很多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都描述为“参照药材”,这样体现不出来炮制品与生品的差异,因而建议其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根据炮制品的有效成分等进行控制。